風物深度

何韻詩:面對恐懼,站在風眼,卻不被風帶走

她說,身邊的事物不斷地轉,你如何不被帶走?站在風眼,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物,而非被風帶走。

何韻詩。

何韻詩。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作者 余婉蘭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11-10

#何韻詩

三年前開始,每年九月,何韻詩都會去印度達蘭薩拉學習。相對於她所描述,那本應寧靜的九月——在不太能收到wifi信號的喜馬拉雅山上,內心和外境都慢了下來。每天就聽達賴喇嘛開示講經,和學習佛法。然而今年九月這趟靈修之旅,她臉書寫道:「因為死人政府而泡湯」。何韻詩選擇留守香港,和香港人共同歷經一場動蕩不安、煙硝瀰漫的反送中運動。

對比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9年夏天的這場運動裡,她走得更前,角色也更為不同。在另一條至關重要的國際戰線上,她形容自己像「導體,或者像接線生」,以連通內外。幾個月來,何韻詩四出美國、澳洲、英國、挪威、台灣等地,演講、接受外媒訪問和參與聽證會,將香港人目前真實的狀況和訴求,告訴世界。這場運動最早的「國際戰線」始於6月28日的G20(20國集團)峰會,「連登絲炒巴」在峰會舉行前眾籌300萬港幣,登報於各國頭版,民陣6月26日發起的「G20 Free Hong Kong集會」,以圖喚起國際關注,自此運動開闢一條新戰線。另一條最重要的「國際戰線」,9月17日何韻詩等一行人到美國國會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作聽證,獲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接見,同行有社運領袖黃之峰、學生代表張崑陽、還有法律學者Sharon Hom。何韻詩笑說,自己屬於「奇異品種」:「我有文化部分,也代表普通人、從沒有參與過政治事務的人。」

「若香港倒下,就會成為中國向外推廣極權的跳板。」

然而,無論是反修例運動未開始前,她於5月27日在國際人權會議「Oslo Freedom Forum」發表題為《Under the umbrella:Creative dissent in Hong Kong》的演講,直接表明「我們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英國人,我們是香港人」;還是她在7月8日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上,直斥中國政府拒絕履行具有約束力的《中英聯合聲明》,以及侵犯人權,建議將中國從人權理事會除名;抑或9月17日的美國國會上她提出國際必須介入香港事務——這也是她對香港在國際戰線可能取勝的思考:「若香港倒下,就會成為中國向外推廣極權的跳板。」如上無論哪一次,她都表現得勇悍堅定,絲毫沒有繞避,句句「矢」心。

與此同時,她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勇悍的代價,中共政權有形無形的威脅和恐嚇,這些她都有想過。「譬如我去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或者到美國國會發言,我深明自己每次在中共要對付的名單上,就又上升一級。每做一次訓練,就上升一級。」「(我)知道他們會用盡一切方法滅我的聲音。但,我盡量不被恐懼蓋過,影響一些判斷,或者讓恐懼噬食自己。」於是,她在美國國會發言時,以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夫人的說話作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