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馮嘉誠:「黑化」的昂山素姬,是固執的理想主義者,還是善變的現實政治家?

質疑昂山素姬「黑化」之前,我們或許要理解那位撰寫《緬甸家書》、身陷囹圄的反對派領袖,到底信奉著甚麼政治價值,繼而比較今昔,探討這種落差究竟是緣於她個人思想上,還是整個客觀環境的變化。

昂山素姬已成為不少媒體和歐美國家眼中「失寵的民主偶像」。

昂山素姬已成為不少媒體和歐美國家眼中「失寵的民主偶像」。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0-03

#評論#馮嘉誠

2018年9月2日,《路透社》兩名記者瓦倫(Wa Lone)和覺梭吳(Kyaw Soe Oo)因為在調查軍方去年集體處決十名羅興亞人一案期間,違反緬甸《國家秘密法》,各被緬甸仰光北區法院判囚七年。

二人被囚,歐美輿論普遍認為審訊過程充滿漏洞,且緬甸警員承認上層處心積慮設局陷害,因此把案件理解成緬甸民主化「倒退」的例證。不過,叫他們更失望的,或許是接二連三見證國務資政昂山素姬(昂山素季,翁山蘇姬)的「墮落」。昂山素姬9月13日在河內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期間,首次開腔回應及捍衛法院的裁決結果,澄清瓦倫和覺梭吳是觸犯法律才被囚禁,與他們的記者身份毫無關連,「如果他們認為裁判結果是錯誤的,他們有權進行上訴,並指出為什麼他們認為結果有錯(they have every right to appeal the judgment and to point out why the judgment is wrong if they consider it wrong)」,語句間隱隱滲透出威權領袖的「風範」。

眾所周知,昂山素姬已成為不少媒體和歐美國家眼中「失寵的民主偶像」(The democracy icon who fell from grace)。目前為止,由於昂山素姬處理羅興亞問題態度引起爭議,除了英國愛丁堡、牛津等城市宣佈褫奪榮譽獎項以外,加拿大國會在9月28日一致通過撤銷其榮譽公民資格。不過,質疑昂山素姬「黑化」之前,我們或許要理解那位撰寫《緬甸家書》(Letters from Burma)、身陷囹圄的反對派領袖,到底信奉著甚麼政治價值,繼而比較今昔,探討這種落差究竟是緣於她個人思想上,還是整個客觀環境的變化。

昂山素姬的政治理念包含著「和解」和「國家團結」兩個元素,多少緣於她比較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建國領袖昂山將軍的女兒。圖為2015年11月1日,昂山素姬在仰光舉行的全國民主聯盟競選集會前向支持者揮手。
昂山素姬的政治理念包含著「和解」和「國家團結」兩個元素,多少緣於她比較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建國領袖昂山將軍的女兒。圖為2015年11月1日,昂山素姬在仰光舉行的全國民主聯盟競選集會前向支持者揮手。攝:Ye Aung Thu/AFP via Getty Images

昂山素姬的佛系民主

她認為「仁慈」是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特質,民眾不能盲目追求個人權利,棄自己的責任於不顧;唯有了解他人所想從而樂於滿足他人,才是一個理想的民主。

縱觀昂山素姬早期在軍政府年代遭受軟禁(1990-2010)時所主張的政治理念,以至她重獲自由、參政、執政期間(2010-)的論述,大概可以了解昂山對民主的態度含有幾點特色:輕制度重價值、強調民眾責任、主張對話和解、保護國家團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