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孔誥烽:從特朗普談到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影響未來中美關係發展最重要的,並非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飄忽不定的對中國的評論,而是華府外交體系的這種深層思維轉化。

特朗普(Donald J. Trump)出任美國總統一多年來,美國政治陷入近年所未見的混亂。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普遍預計共和黨將會被特朗普拖累而大敗,屆時共和黨內「挺特」和「反特」派的衝突恐怕更趨白熱化。圖為2016年7月29日,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特朗普於競選集會期間手抱兩名嬰兒。

特朗普(Donald J. Trump)出任美國總統一多年來,美國政治陷入近年所未見的混亂。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普遍預計共和黨將會被特朗普拖累而大敗,屆時共和黨內「挺特」和「反特」派的衝突恐怕更趨白熱化。圖為2016年7月29日,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特朗普於競選集會期間手抱兩名嬰兒。 攝:Imagine China

刊登於 2018-09-28

#中美關係#美國#評論#孔誥烽

2017年1月,特朗普(Donald J. Trump,川普)出任美國總統。這一多年來,美國政治陷入近年所未見的混亂。「通俄門」調查層層深入,內閣要員相繼離任,在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不斷創歷史新低的情況下,其在完成任期之前會否被起訴彈劾、被迫下台,現在誰也說不準。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普遍預計共和黨將會被特朗普拖累而大敗,屆時共和黨內「挺特」和「反特」派的衝突恐怕更趨白熱化。

不過無論特朗普能否保住總統之位,在一段時間後回顧,我們或會發現,從大選到最近一年來圍繞着他的喧鬧,都只是歷史的雜音。在這些雜音背後體現的,乃是美國族群、階級政治的長期趨勢。

特朗普當選總統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很大的必然性。他喜歡通過社交媒體直接表達未經修飾的想法,謾罵對手語不驚人死不休,但細心觀察他的國內外議程,包括對華政策,卻不難發現,其中對於共和黨甚至民主共和兩黨的主流共識,都沒有偏離太遠。

一、「白種怒漢」:特朗普勝選的種族根源

2016年總統大選時,特朗普能在初選遠遠拋離其他共和黨主流大老,贏得共和黨候選人資格,最後更出乎意料地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R. Clinton,希拉蕊),背後承載着美國中下階層白人自1960年代以來的憤怒——種族平權和種族多元化政策使得他們失去白人特權。這種憤怒在美國首位非裔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歐巴馬)治下達到頂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