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東京大學榜末之流?日本大學緣何身陷困境

公立大學研究力低下,私立大學生存戰爭⋯⋯曾經強盛的日本高等教育面臨今日之危機,到底原因何在?
日本社會名之為「2018問題」,簡言之就是指自2018年開始,18歲的人口便一直下降,也即是說適齡的大學生人數會不斷減少。因此直接由此推算,不少私立大學均會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而文部科學省直指往後即將出現大學界的淘汰年代,也絕不稀奇。
風物

2018年日本大學界的熱議話題,可謂十分尖銳,而且可從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兩端去區分。前者方面,於全日本86所國立大學之中,貧困化以及條件差距日益懸殊的問題,令到不少地方上的國立大學,資源不斷被削減,教研人材無處容身。更為甚者是目前研究費不足50萬日元的國立大學教職員,竟佔全體的六成,數字可謂十分嚇人!正因為此,日本大學的研究力低下,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另一方面,為數約有600所的私立大學,同樣面對嚴峻的生存問題。日本社會名之為「2018問題」,簡言之就是指自2018年開始,18歲的人口便一直下降,也即是說適齡的大學生人數會不斷減少。因此直接由此推算,不少私立大學均會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而文部科學省直指往後即將出現大學界的淘汰年代,也絕不稀奇。

國立大學的研究力低下

我們先說說國立大學的窘境。從統計數字顯示,科學論文發表數目的世界排行榜上,主要先進國中只有日本的位置一直下滑,其他如英國、美國、德國及法國等,大致上均保持不變。當中大學旗艦如東京大學及京都大學,更被揭發接連有「研究不正」的情況出現(包括捏造、盜用及竄改等),有業界中人慨嘆「以後也不用寄望可取得諾貝爾獎」。如果看一看具體數字,今天日本大學研究力劣化的重災區無疑在國立大學,因為日本的科學研究論文有五成產出自國立大學,但它們相關的論文數目卻大幅減少。2013至2015年的數字顯示,國立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數目為31850份,較十年前少了2620份,局勢絕不樂觀。

不少大學中人均指出,轉捩點在2004年,因為國立大學成為了獨立行政法人,因此引入了競爭原理,具體而言即國家給予國立大學的定期資助會逐年削減,而國立大學需要透過公開募集又或是審查等制度,進入官民競爭的爭取資金模式。出現以上的變化後,國立大學界很快便出現「格差化」,也即是彼此之間所得的資源相去愈來愈遠,而大部分資金便集中在具備最新設備及人材集中的頂級學府去,反過來最受影響的就是傳統上地方一眾的中堅國立大學。

我們就試試看一看具體例子吧。在岡山大學研究免疫細胞的田中智之教授,他的研究室內一共有6名碩士生及9名學士生,一共有15人。而要維持現有的規模,包括最低限度的實驗器材以及試藥費等,已需要500萬日元。但從大學分配下來的定期資助只有每年50萬日元,其餘的450萬日元便需要自行籌募。

好了,田中智之教授的研究室透過申請日本學術振興會的資金競爭計劃,獲「基盤研究C」的接納,每年獲200萬日元的資助,剩下的250萬還需不斷奔走,最後從民間的科學研究助成財團中,排除萬難才得以湊足數目。但以上田中教授的例子已屬幸運兒,靜岡大學專研植物遺傳學的本橋令子教授直言,每逢週末都要花盡心力去撰寫外部資金的申請計劃書,20次中大約只有兩、三次得到回應。

以上兩位教授更加反映,在大學審查中基本上要求每年生產兩篇論文,對人材及設備精良的頂級學府而言,固然合理且毫無難度,但對資源匱乏的地方國立大學而言,採用相同的標準委實有強人所難之嫌,而客觀後果出現研究力低下的現象,絕對屬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問題。

國立大學界很快便出現「格差化」,也即是彼此之間所得的資源相去愈來愈遠,而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具備最新設備及人材集中的頂級學府去,反過來最受影響的就是傳統上地方一眾的中堅國立大學。

有趣的是,國立大學的「格差化」,是否就代表日本頂尖級學府的表現就可以遠超同業,獨霸天下呢?大家可以先看看最新的日本國立大學研究力的50位排行榜,排名與一般人的認知應頗為不同。研究費用以一億元資金為單位,從而去看看各大學可生產出多少論文,同時也計算學生人數與教職員人數的平均數,即從資源入手去看看不同國立的研究效率值來。

1琦玉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4.99 ,學生數目8579 ,師生比例18.1。
2 山口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4.4 ,學生數目10269,師生比例10.8。
3 島根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4.12 ,學生數目6086 ,師生比例7.7。
4 歧阜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3.93 ,學生數目7296 ,師生比例9.9。
5 岡山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3.34 ,學生數目13143 ,師生比例8.8。
6 富山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2.88 ,學生數目9254 ,師生比例10.9。
7 東京農工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2.5 ,學生數目5706 ,師生比例13.6。
8 愛媛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1.9 ,學生數目9419 ,師生比例11.3。
9 高知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1.89 ,學生數目5469 ,師生比例8.1。
10 千葉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21.73 ,學生數目14163 ,師生比例10.4。
50 東京大學,每億日元的論文集生產數目11.65 ,學生數目27466 ,師生比例7.1。

是的,大家沒有看錯,日本第一的代名詞東京大學,僅排在第五十位,成為榜末之流。

代表日本政府的財務省主計局次長神田真人直言,對大學研究力低下的情況並不滿意。他用數字來證明己見,指出日本放在科研上的支出,約佔GDP的0.71%,絕不較其他先進國家遜色。而政府給予大學的研究開發費用高達1.8兆日元,較德國的1.6兆日元為高,但比較一下高引用論文的數目,日本不及德國的六成,可見情況並不理想。他更直指日本大學界壁壘分明,各處山頭四起,令到流動性甚低,直接影響到研究上的創造力萌芽,並希望大學界正視問題云云。

對我們來說,資源不均的影響有多深遠,或許不易完全掌握,但從數字上可確認的,大抵是日本大學的研究力低下乃不爭的事實。

日本86所國立大學之中,貧困化以及條件差距日益懸殊的問題,令到不少地方上的國立大學,資源不斷被削減,教研人材無處容身。圖為日本早稻田大學。
日本86所國立大學之中,貧困化以及條件差距日益懸殊的問題,令到不少地方上的國立大學,資源不斷被削減,教研人材無處容身。圖為日本早稻田大學。

京都產業大學教授益川敏英直指學生心態的改變也是研究力低下的直接因由。他指出當今世代的年輕人,對海外留學的意欲益發低迷,普遍人均旨在追求安穩的生活保障,不想冒險,但求平穩便心滿意足。

私立大學的生存戰爭

回到私立大學的系譜上,日本的人口分佈中,1992年時18歲的人口已達致頂峰,即有約200萬人;2018年只剩下118萬人,預算至2031年更只會剩下100萬人,對大學收生而言絕非是低處未見低的噩耗。

反過來看,日本私立大學的數目,1980年為446所,但去到2016年時已增至777所,大家不難發現絕對與供求出現錯配的情況。再加上相對而言,日本的國立大學的學費一般也較私立大學廉宜,以普遍水平而言,國立大學首年入學的學費約為80萬日元,而私立大學則為110萬日元,兩者約有30萬日元的差異。因此一旦面對適齡學生不足的現狀,私立大學出現生存危機乃理所當然之事。

如果從規模上去區分,目前超大規模的私大約佔整體的5%(學生人數超過12000人);大規模的佔5%(學生人數超過8000人);中規模的佔13%(學生人數超過4000人);小規模的佔77%(學生人數不足1000人)。而按目前情況推測,最容易被淘汰的應集中在小規模的私大範疇內。

以下僅以2017年3月為結算點,這裏列出經濟營運最佳及最壞的十所日本私大供參考:

最強私大排名

1 順天堂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208.42億日元
2 琦玉醫科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87.75億日元
3 日本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75.83億日元
4 慶應義塾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75.02億日元
5 東海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71.43億日元
6 近畿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70.80億日元
7 帝京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29.43億日元
8 早稻田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14.19億日元
9 藤田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09.77億日元
10 昭和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108.10億日元

當然值得留意的,是醫科大學的營運最為穩健(順天堂大堂是醫科大學),且在頭50位中,不少都屬醫科系大學來的。

最危險的私大排名

1 大阪藝術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21.26億日元
2 福井工業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9.01億日元
3 大阪健康福祉短期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6.84億日元
4 札幌學園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5.96億日元
5 大阪國際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5.75億日元
6 蘆屋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5.65億日元
7 Iwaki明星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5.23億日元
8 夙川學園短期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5.12億日元
9 松本齒科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4.56億日元
10 足利工業大學 教育活動資金收支差額 -4.54億日元

其實日本的文科省於2016及2017年度,已召集不少有識之士,參與「私立大學等之振興的相關檢討會議」,希望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扶持,同時積極引入學生轉校的支援計劃,希望可以稍紓燃眉之急。不過整體而言,因為少子化導致的大學適齡學生人數下降,看來並非一時三刻有機會逆轉的趨勢,私立大學的汰弱留強,看來乃不可避免的走勢。

日本大學的展望

面對以上的窘境,日本學界的憂慮早已溢於言表。就國立大學而言,除了制度上的改變令學府捉襟見肘外,京都產業大學教授益川敏英直指學生心態的改變也是研究力低下的直接因由。他指出當今世代的年輕人,對海外留學的意欲益發低迷,普遍人均旨在追求安穩的生活保障,不想冒險,但求平穩便心滿意足,因此直言在此社會氛圍下,大學學府的研究水平很難作出提昇及突破。另外,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也指出,日本大學的競爭資金審查制度也存在不少漏洞,尤其在支持基礎科學的研究範疇上,往往重視申請者過去的成績表現,多於研究的豐富未來可能性,也進一步局限研究力綻放的機會。日本的處境,雖然不一定與香港本地的情況切合,但商界及學界的合流傾向,以及學府的自處安排及態度,在在也有參考價值。

至於私立大學,汰弱留強的現實不可易轉,唯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自求多福,尤其私立大學的學費普遍較高,在目前的情況下,更加要小心慎選自己心儀的私大。近年日本傳媒也多了報導,關於女大學生為了應付私大的高昂學費,晚上從事風俗業的工作來支持生計及學費,那大抵正是本末倒置的客觀現況。無論如何,量力量能而為,大抵永遠都是不二法門。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據我所知,湯生一直寫日本,其實有意以彼(日本)鑑此(香港)。只是這篇更像是調查報導,還以為他轉行做起記者來,因為看到了那句話,才讓人明白:哦!原來他還在做着那些事。只是若沒有這個背景認識,文中又沒有引香港的情況作對照,這篇文章還真有些天外來石。編輯若在前言加以說明,那句話就可理解了。

  2. 日本大学的處境与我这个香港人有什么美系呢?作者只在結未加上一兩句,就當堂好像与香港很有美系了,真是「神來之筆」。然后大家对号入座,各取所需。

  3. 這個問題要命

  4. 希望台灣能借鏡日本,早早開始研究對策。

  5. 以學術論文的數量去考慮效率的話,會否忽略了每篇論文本身在質素和影響力上差異

  6. @一瀟 「學生選擇讀研究院更多是因為大卒就業失敗」這句話,非常適用於中國大陸,學生攻讀研究生,純粹是為了更好就業,攻讀博士亦有很多是為了更好就業,真正為了學術去讀研究生院的人寥寥無幾。

  7. 私大為了生存不斷擴招,越來越野雞化,學校和企業越走越近,企業的高管可以馬上進來當客座甚至是教授。學生選擇讀研究院更多是因為大卒就業失敗,學術環境會好就怪了⋯

  8. 是不是日本留学政策会变好呢

  9. 文章第四段:獨「法」行政法人?
    寫錯嗎?應該是「獨立行政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