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姚楊:意大利「斷橋」衝擊波,為民粹邏輯提供新動力

「反建制黨派一向代表着民間的『憤怒』,因此,揪出一個可以當『靶子』的責任人,也是其保證高支持率的手段。」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的莫蘭迪橋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遇難。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的莫蘭迪橋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遇難。攝:Jack Taylo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8-24

#評論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Genova)的莫蘭迪公路橋(Ponte Morandi)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遇難。這是該國由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組成的「民粹」政府所面臨的第一次災難「大考」。在如何引導輿論、贏取民心方面,兩黨自有其邏輯。而從目前實際效果來看,意大利民粹風潮可謂再添助力。

「斷橋」衝擊波震撼全國

8月14日,就在意大利傳統「八月節」(Ferragosto)前一天,交通繁忙的熱那亞莫蘭迪公路橋發生垮塌,30多輛汽車從40多米高的橋面墜落,造成43人遇難。事故發生當天,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台灣譯孔蒂)前往事故現場,在對媒體記者的發言中說:「對於一個發達國家來講,這場悲劇是不可接受的。」

次日,孔特召集內閣成員在熱那亞召開特別部長會議,宣布當地進入為期12個月的「緊急狀態」,中央政府將撥款500萬歐元用作前期必要干預款項。隨後,18日被定為「全國哀悼日」。

莫蘭迪橋是意大利A10高速路上橫跨波爾切維拉河(torrente Polcevera)的公路橋,向西向南可通往熱那亞商業碼頭、熱那亞機場乃至法國南部,向北則連接去往米蘭方向的A7高速公路。這處交通要道垮塌致死數十人,無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是對民眾情感的衝擊,都具有極大震撼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