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影像

影像:湖中尋鄉,在記憶戰場上求存的努比亞人

歷屆埃及政府均不允許努比亞人回到原始的土地上,慢慢的,一些老一輩的努比亞人已經接受現狀,不過,新一代的努比亞人則有勇氣站出來,走上街頭。

38歲的努比亞人Reesha在尼羅河裏游泳。

38歲的努比亞人Reesha在尼羅河裏游泳。攝:Nariman El-Mofty/AP

端傳媒 攝影組

刊登於 2018-08-03

#影像

位於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的納賽爾湖靜謐而神秘,這湖底下,埋藏著努比亞人的文明和歷史。數十年前,納賽爾湖因水壩建設而形成,而在此之前,這片土地曾是努比亞人的文明搖籃。近年,努比亞人後裔不甘自己的文化被遺忘,他們走上街頭,發聲抗爭。美聯社攝影記者Nariman El-Mofty追隨數個生於不同年代的努比亞抗爭者,拍攝他們的生活日常,捕捉他們掙扎與無奈的狀態。

Sheikh Mohammed在家附近走過。跟其他努比亞人一樣,Mohammed都是住在埃及政府為賠償他們遷離家園而建的村落裏,埃及政府稱這裏為「New Nubia(新努比亞)」,但被逼遷的努比亞人卻稱這裏為「Tahgeer」,意思是「流離失所的地方」。
Sheikh Mohammed在家附近走過。跟其他努比亞人一樣,Mohammed都是住在埃及政府為賠償他們遷離家園而建的村落裏,埃及政府稱這裏為「New Nubia(新努比亞)」,但被逼遷的努比亞人卻稱這裏為「Tahgeer」,意思是「流離失所的地方」。攝:Nariman El-Mofty/AP
納賽爾湖。
納賽爾湖。攝:Nariman El-Mofty/AP
Eneiba村內的努比亞小孩們。
Eneiba村內的努比亞小孩們。攝:Nariman El-Mofty/AP
努比亞抗爭者Waleed Toka坐在「努比亞總部」裏。
努比亞抗爭者Waleed Toka坐在「努比亞總部」裏。攝:Nariman El-Mofty/AP
攝影師為77歲的Mohammed Youssef在Wadi Karkar拍下人像。Wadi Karkar是埃及政府為賠償努比亞人遷居而建的新房屋項目。
攝影師為77歲的Mohammed Youssef在Wadi Karkar拍下人像。Wadi Karkar是埃及政府為賠償努比亞人遷居而建的新房屋項目。攝:Nariman El-Mofty/AP

追溯歷史,努比亞人是源於努比亞地區的族群,即現代的蘇丹與埃及南部,他們的皮膚比大多數埃及人黝黑,語言和文化也和多數人截然不同。從法老時代開始他們就沿著尼羅河生活,無論是初生嬰兒的受洗、成人的婚禮,還是其他傳統儀式,尼羅河都見證著他們的生活日常、世代更迭。

然而,從1958年開始,埃及政府開始興建阿斯旺高壩,數以萬計的努比亞人被迫要放棄他們的故鄉,遷至200公里以外的考姆翁布地區,幾個努比亞重要的考古遺跡被拆除後再搬到高出。最初政府向他們保證的安居措施並無應諾,新的運河並未修建,農田一片荒蕪,努比亞人的生活被高壩的塵土淹沒。其後,不少族人離開貧困的新村莊,前往埃及其他大城市工作,人們各散東西。另外,沒有學校會教授努比亞語,或任何努比亞民族文化歷史,這五十多年來,努比亞族的文化漸漸凋零。

Eneiba村——其中一個埃及政府為賠償努比亞人遷離家園而建的村莊。
Eneiba村——其中一個埃及政府為賠償努比亞人遷離家園而建的村莊。攝:Nariman El-Mofty/AP
努比亞抗爭者Waleed Toka坐在「努比亞總部」裏。
努比亞抗爭者Waleed Toka坐在「努比亞總部」裏。攝:Nariman El-Mofty/AP
「努比亞總部」——努比亞抗爭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努比亞人承傳他們的文化的地方。
「努比亞總部」——努比亞抗爭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努比亞人承傳他們的文化的地方。攝:Nariman El-Mofty/AP
埃及政府為努比亞人新建成的房屋項目Wadi Karkar裏的一坐清真寺。
埃及政府為努比亞人新建成的房屋項目Wadi Karkar裏的一坐清真寺。攝:Nariman El-Mofty/AP

歷屆埃及政府均不允許努比亞人回到原始的土地上,慢慢的,一些老一輩的努比亞人已經接受現狀,不過,新一代的努比亞人則有勇氣站出來,走上街頭,以和平的方式向埃及政府爭取民族權益與重拾原來的努比亞族文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