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的納賽爾湖靜謐而神秘,這湖底下,埋藏著努比亞人的文明和歷史。數十年前,納賽爾湖因水壩建設而形成,而在此之前,這片土地曾是努比亞人的文明搖籃。近年,努比亞人後裔不甘自己的文化被遺忘,他們走上街頭,發聲抗爭。美聯社攝影記者Nariman El-Mofty追隨數個生於不同年代的努比亞抗爭者,拍攝他們的生活日常,捕捉他們掙扎與無奈的狀態。
追溯歷史,努比亞人是源於努比亞地區的族群,即現代的蘇丹與埃及南部,他們的皮膚比大多數埃及人黝黑,語言和文化也和多數人截然不同。從法老時代開始他們就沿著尼羅河生活,無論是初生嬰兒的受洗、成人的婚禮,還是其他傳統儀式,尼羅河都見證著他們的生活日常、世代更迭。
然而,從1958年開始,埃及政府開始興建阿斯旺高壩,數以萬計的努比亞人被迫要放棄他們的故鄉,遷至200公里以外的考姆翁布地區,幾個努比亞重要的考古遺跡被拆除後再搬到高出。最初政府向他們保證的安居措施並無應諾,新的運河並未修建,農田一片荒蕪,努比亞人的生活被高壩的塵土淹沒。其後,不少族人離開貧困的新村莊,前往埃及其他大城市工作,人們各散東西。另外,沒有學校會教授努比亞語,或任何努比亞民族文化歷史,這五十多年來,努比亞族的文化漸漸凋零。
歷屆埃及政府均不允許努比亞人回到原始的土地上,慢慢的,一些老一輩的努比亞人已經接受現狀,不過,新一代的努比亞人則有勇氣站出來,走上街頭,以和平的方式向埃及政府爭取民族權益與重拾原來的努比亞族文化。
不過,2017年9月的和平遊行,卻遭到埃及總統阿卜杜拉(Abdel-Fattah el-Sissi)的迅速鎮壓,不少示威者被警方拘捕。面對政府鎮壓,他們沒有放棄,在示威遊行以外,堅持以唱歌、在youtube頻道播放努比亞語節目、開發學習努比亞語的APP等,挽救那些日趨被同化的努比亞文化和身份。維護努比亞族文化的活躍分子Fatmah Imam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奮鬥。但我們壓抑的憤怒,只是尚未浮現,尚未爆發而已。」
(端傳媒實習記者佘思盈對此文亦有貢獻。)
多謝端記者 佘思盈。
中兴旗下的手机品牌“Nubia”也许来源于努比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