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上7時許,楊伯買過逸園10澳門元的門票,一如既往拿着「狗經」及賽狗秩序表走進大看台上的冷氣廂,等幾個香港來的老友。8時賽事正式開始,練狗師領出穿着號碼衣的賽狗亮相沙圈,70多歲的楊伯瞇眼盯着直播電視裏那六隻四肢修長的格力犬,觀察狀態,然後前往投注站下注。賽狗入閘、一聲鑼響、閘門打開、格力犬狂奔向前,追着用新鮮真兔皮包棉花做成的電兔。
10時45分,建成84年的澳門狗場,終於迎來最後一場賽事,除了楊伯,前來現場懷緬的還有從香港趕來的狗主、賭客、澳門居民和攝影發燒友。賽狗1號「風起雲湧」甫出閘即放力而跑,腳步順暢,穩帶全場,3號「力戰而勝」出閘迅速,沿途力拼,唯末段後勁不繼,2號「南征北戰」隨後趕上,爭持得難分難解,最後要靠終點影像判斷賽果。賽場遠處近四層高的電子顯示屏,一紅一綠地閃爍着最後賽果、賠率和各項派彩資料。
350碼的賽事,頂班的狗不到20秒就跑完。或贏或輸、或歡呼或輕嘆,50多年來楊伯在這裏度過了無數個聚精匯神的20秒,從當日與別人湊2元下注,到今天百元千元地賭。在這最後的一場賽事中,買了「連贏」的何伯沒有嬴;場上的賽狗,無論是第一名還是最後衝線的,從賽道下來後,駐定都是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