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中美貿易戰

曾國平:中美貿易戰不易參透的三大原因

貿易戰佔據了傳媒大量的篇幅,從橫跨多個學科的學者到時事評論員,從財經專家到從事貿易行業的業界人士,眾說紛紜,愈看愈令人迷惑。因為……

評論貿易戰的一大問題,是官方數據跟貿易現實相差太遠,容易誤導令分析失焦。與此相關的,是錯把貿易額等同談判籌碼,忽略了替代性才是貿易戰勝負的關鍵。

評論貿易戰的一大問題,是官方數據跟貿易現實相差太遠,容易誤導令分析失焦。與此相關的,是錯把貿易額等同談判籌碼,忽略了替代性才是貿易戰勝負的關鍵。攝: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7-17

#美國#中美貿易戰#評論#曾國平#中國大陸

貿易戰佔據了傳媒大量的篇幅,當中既有醞釀下一次經濟危機的憂慮,亦事關眼前股市起跌的實際利益,從橫跨多個學科的學者到時事評論員,從財經專家到從事貿易行業的業界人士,眾說紛紜,愈看愈令人迷惑。評論貿易戰的一大問題,是官方數據跟貿易現實相差太遠,容易誤導令分析失焦。與此相關的,是錯把貿易額等同談判籌碼,忽略了替代性才是貿易戰勝負的關鍵。

現代生產模式下,貿易數字資訊含量低

李嘉圖貿易理論有一個著名的例子:英國生產布匹,葡萄牙生產酒,各自依據自己的比較優勢生產,再透過貿易換取別國的生產。19世紀的世界的確如此,一件產品的原料、勞力、資本多出自同一國家,是名副其實的本國出品。可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生產的分工愈來愈細,一件產品的設計意念、配件、生產、包裝等每一個細節可以來自多個國家,一件產品是「哪一國貨」的定義愈來愈模糊。跨國企業透過直接投資在不同國家設廠生產兼銷售,何謂本地貨入口貨也愈來愈難搞清楚。

貿易模式改變,結果是官方數字追不上時代,貿易價值跟增值(value-added)的關係愈來愈弱,由A國出口到B國的貨品,其中屬於A國的貢獻可能只佔小部分。因此,貿易統計蘊涵的信息漸變得不可靠。

研究者就以全球化的代表iPhone為一個極端例子。2016年全中國有三億多部iPhone,每六個智能電話使用者就有一個使用,蘋果在中國的盈利接近500億美元。iPhone明顯是美國產品,這一筆巨大交易應該會反映到貿易數據之上吧?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字,中國從美國入口的手提電話價值只有100萬美元,相反美國從中國入口的手提電話價值260億美元,好像美國人用中國電話更為普遍,實情卻是在貿易數字的定義下,美國人在「入口」iPhone!(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