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總編周記:給「小端」往前走的動力

從「大端」到「小端」,不單單只是營運型態改變,而是希望與讀者做一次溝通,希望改變「用戶不應該為服務或內容付費」的觀念。

2018年6月13日,亞洲出版協會「2018年卓越新聞獎」頒獎現場。

2018年6月13日,亞洲出版協會「2018年卓越新聞獎」頒獎現場。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李志德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6-17

#總編周記

上個星期三,是個讓端傳媒的大夥難忘的夜晚。灣仔會展中心的大廳裡,亞洲出版協會(SOPA)主辦的「2018年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正在進行。在十五個相關的獎項裡,端傳媒在九個項目中獲得十項提名,Initium Media的名字一再被司儀點到,明明參加的是晚餐會,但完全沒有意識到下肚的是什麼,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緊緊張張地聽著每個獎項的結果,而最終我們共拿下六項大獎

儘管我們在2015年上線後,在2016年、17年的卓越新聞獎評選中都交出了精采的成績。但今年獲獎的意義不同以往,因為「大端」已經成了「小端」。

「大端」、「小端」是我們自己用的稱呼,「大端」指的是2015年創立之初到去年四月的端傳媒;「小端」指的是去年四月到今時今日。大、小端的分野,不消說,讀者肯定清楚,去年四月的一次大裁員,我們損失了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夥伴,營運型態也做了徹徹底底的改變。

端傳媒裁員,在當時的業界,是樁半大不小的新聞,引起諸多討論。那時有一篇文章《端新聞裁員之後,之後會如何》這樣寫道:

「端傳媒或許也會趁這個時候開放小額捐贈或者訂閱,......接下來的挑戰都會是商業性的、而非內容性的。我個人是期待端傳媒在內容付費上能夠取得成功,畢竟,使用者付費,這對端傳媒這樣的媒體而言,恐怕才是最好的模式。」

一年之後重看這篇文章,感慨之餘,也敬佩作者的眼光和判斷。端傳媒隨後的確走上了群眾募資和付費訂閱的營運型態,讀者的支持,讓我們能夠在過去的一年裡,繼續實踐我們對新聞的理想,向公眾提供資訊服務。

開啟付費制這個決定,做來並不容易。因為如果放寬視野看大環境,就在端傳媒思考改變營運型態的同時,在業界有標竿地位的《南華早報》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新團隊最重要的決策就是拆掉了付費牆。阿里巴巴的高管認為:「用戶不應該為服務或內容付費。最終要付費的應該是希望接觸到這些用戶的廣告商。」

阿里的高管沒有說錯,放眼大中華區或華文媒體,潮流的確如此,偏偏端傳媒就是逆著潮流往前走。

一年了,頂著風往前走的小端沒有倒下,還在SOPA和其它華文新聞獎裡,交出了不亞於大端時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小端還多了一些同行的夥伴,不管在台灣、香港,或者國際新聞機構的中文網,逐漸開始有同行和小端一樣,相信並且敢於嘗試推動付費訂閱。

這不單單只是端傳媒改變了營運型態,而是希望與讀者做一次溝通,希望改變的,正是「用戶不應該為服務或內容付費」的觀念。免費的資訊不必然劣質,但個人免費,並不等於社會、國家和整個華文社群也是零成本。因為過去十年,網路資訊傳播的種種問題,包括假新聞、虛偽信息、仇恨言論散布......等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這種經營型態所造成;而真心實意的內容提供者,在整個結構裡幾乎無可避免地成了被剝削的一群。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推動這個結構做出一些改變。過去一年響應小端付費制的讀者,我們需要您不間斷的支持。而還沒有加入的,我們也期待您參與這場閱讀革命,和我們一起為華文世界做出一點有益的改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