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探索學院

小熊英二:全球化下不安的年代,舊世界秩序邁向終結

「所有的世界秩序都是維持三個世代左右。因為發生革命、戰爭或各種運動建立新秩序時,第一個世代的人是能夠親身地體會和記着這些變動的發生。第二世代的人透過父母能大概能了解當時發生什麼事。然而,第三個世代的人已無法了解祖父、祖母那一代人的經歷。」

小熊英二:想要維持舊有秩序的人是想要維持那種所謂「安定的力量」,害怕失去這一切,面對新潮流和新秩序而認為自己會輸的人,便會傾向支持國族主義和維持舊有秩序。圖為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美國第45任總統,一輛豪華轎車上有「我們是人民」噴塗的畫面,當天有數十萬人聚集慶祝和抗議。

小熊英二:想要維持舊有秩序的人是想要維持那種所謂「安定的力量」,害怕失去這一切,面對新潮流和新秩序而認為自己會輸的人,便會傾向支持國族主義和維持舊有秩序。圖為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美國第45任總統,一輛豪華轎車上有「我們是人民」噴塗的畫面,當天有數十萬人聚集慶祝和抗議。攝:Mark Makela/Getty Images

翻譯:張彧暋 整理與筆錄:黃善如

刊登於 2018-06-13

#探索學院#評論#小熊英二

【編者按】:今年3月2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小熊英二來港演講,主題是「全球化下的社會運動」。演講主要圍繞三個問題: 一、自2011年開始,包括日本在內,為何全世界也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二、這些社會運動與過去的有何不同?;三、 運動背後的社會背景是怎樣的?此文為當日的演講稿,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張彧暋翻譯,黃善如整理與筆錄。端傳媒獲授權編修刊載,以饗讀者。

一、2010年代全球的社會運動復興?

自201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正在發生不同形態的社會運動,例如:紐約、西班牙、東京、台北、首爾、香港。2011年時,以色列也曾發生過大型的社會運動。為何當地會發生大型的社會運動?大概就是源於窮人與富人之間的「格差」(編按:階層差距)不斷擴張,很多人即使大學畢業也無法找到好的工作。我到過許多不同的國家,但卻聽到同樣的故事。大家都說「沒有好的工作」、「地價上升」、「階級分野愈來愈大」。全世界都面對一種不安定的狀態,各種社交網絡和互聯網的服務不斷擴大,令同樣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編按:見下文),它們的背景全都是一樣的。2016年時,我在南韓也是聽到同樣的故事。這些社會運動的背景與之前的有什麼不同?簡而言之,20世紀的政治形式已無法配合現在的社會形態。現在就來說說20世紀和21世紀的社會形態有什麼不同。

在20世紀的時候,社會能提供大量安定的工作予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勞工。這些教育程度低的工人有較安定的工作,並有着傳統的家庭結構和工會成員身份,這一切會導致「政治安定化」。
在20世紀的時候,社會能提供大量安定的工作予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勞工。這些教育程度低的工人有較安定的工作,並有着傳統的家庭結構和工會成員身份,這一切會導致「政治安定化」。攝:Cincinnati Museum Center/Getty Images

20世紀的社會政治安定化

在20世紀的時候,社會能提供大量安定的工作予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勞工。這些教育程度低的工人有較安定的工作,並有着傳統的家庭結構和工會成員身份,這一切會導致「政治安定化」。這些有安定工作和傳統家庭的社會階層會支持關注社區和家庭的保守政黨。簡而言之,大量安定的工作令這批工人支持政黨,政黨也因為他們的支持而安定下來。同時,反社會黨或工黨的體制也會安定下來。

歐洲、美洲和日本也有相同的結構和背景。歐洲有兩大主要政黨,一種是以「社區和家庭」為主的保守派政黨;另一種則是以「工會」為主的社會民主派黨。由這兩種政黨組成的政治體制也隨之安定下來。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也有類似的構造。這個時代的大眾媒體(例如:電視和報紙)亦為這個體制提供了非常有效和安定的力量。這些媒體體制背後有大型的放送局(電視台)或印刷廠支持,而媒體也有中央化、集權化的傾向。21世紀的社會形態則截然不同。

21世紀的各領域不穩定

全球化和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令一些工業開始離開原來的社會和國家。透過網絡,人們可以電子郵件把設計圖傳送到世界不同地方製造,不用在自己的國家和社會中設立工廠。全球化與傳播技術的發展,會一同帶動社會變遷。首先是選擇增加,其次是可能性增加。當選擇和可能性增加,競爭自然也會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定性降低。企業不用再在國內設廠,可以選擇到不同的地方,享受當地的優勢,所以全球競爭亦增加了。企業在一地設廠後,也不一定要請當地人,而可以請其他地方的人來工作。安定性因而降低,穩定的權威或權力架構也會變得不穩定。簡單而言,只要該勞工不喜歡,便可以轉到其他地方或公司工作,所以不會穩定下來,選擇、可能性和競爭亦因此而一同增加。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