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沈榮欽:走過彎路,一生懸命──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

回顧張忠謀的一生,他曾經被MIT博士班所拒,視為人生最大挫折,但是後來卻長期擔任MIT董事;他曾經醉心學術而不可得,最後卻以其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而獲得學術界至高的IEEE最高榮譽獎;他曾經夢想貢獻所學於汽車業,卻陰錯陽差成為半導體教父……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忠謀將於6月5日退休,今年4月《經濟學人》回顧張忠謀的貢獻,強調張忠謀帶給台積電的兩個競爭優勢在於今年30億美元的研發與晶圓代工商業模式(foundry model),至今仍未過時。圖為2017年張忠謀接受媒體訪問。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忠謀將於6月5日退休,今年4月《經濟學人》回顧張忠謀的貢獻,強調張忠謀帶給台積電的兩個競爭優勢在於今年30億美元的研發與晶圓代工商業模式(foundry model),至今仍未過時。圖為2017年張忠謀接受媒體訪問。攝:Way Wa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6-05

#沈榮欽#評論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台積電)的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忠謀今日(6月5日)退休,今年4月《經濟學人》回顧張忠謀的貢獻,以〈台積電將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為題,說明台積電不僅於2017年的市值超越英特爾(Intel),即將出廠的半導體晶片,也以7奈米的製程技術超越英特爾的10奈米製程,將是首次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由台積電製造,而非英特爾。《經濟學人》強調,張忠謀帶給台積電的兩個競爭優勢在於今年30億美元的研發與晶圓代工商業模式(foundry model),至今仍未過時。

張忠謀曾經出版自傳上冊,寫到他33歲為止,不過對世人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他56歲開始創辦台積電之後的歷程,但恐怕要等到他退休後才有時間完成。本文將回顧台積電的發展歷程與張忠謀的貢獻,以及張忠謀職場生涯所帶來的啟示。

政府扶持而起的台灣半導體產業

在世界上探討政府是否應該選定策略產業加以扶持的辯論中,半導體產業一直扮演特殊的角色。目前積極發展半導體的美、日、荷、韓、台、中等地,政府無不在某個階段肩負產業發展的關鍵地位,即使傳統上鮮少制訂策略產業政策的美國也不例外。從諾貝爾獎得主William Shockley在1947年於Bell實驗室發明電晶體後,無論是半導體理論或是製造實務,都是在美國軍方支援下授權與擴散給早期Sprague及Motorola等製造商,其中Motorola的半導體研發更來自軍方的大力資助。在Shockley剛愎自用導致「八叛徒」離開他的公司,合組快捷(Fairchild)半導體後,快捷於1958年研發出的第一顆電晶體,也是賣給五角大廈用於製造B-70轟炸機。當時的半導體量少價高,幸在美國軍方的支持下,快捷才得以順利發展。快捷後來衍生出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許多半導體公司,成為矽谷半導體產業始祖。

為了降低成本,1960年代美國的半導體公司開始尋求外包機會,將勞力密集、技術層次較低的電晶體製造與積體電路的封裝測試,外包給亞洲公司,台、韓、星、馬等地因此進入半導體下游產業。唯一的例外是日本,日本於1958年成立「日本電子工業振興協會」,令外國人難以取得日本企業股權,並設立貿易障礙以及加速國內廠商技術擴散,並且開始研發與生產半導體。自1970年起,美國在世界半導體產業近乎壟斷的優勢,逐漸為日本打破,市佔率逐年下滑。日本進而在1976年成立「超大型積體電路研究協會」合力研發下一世代的64K RAM記憶體,更激起美國廠商的警戒之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