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李立峯:識睇一定睇留言?重點在留言?令新聞機構頭痛的讀者留言

挪威的公共廣播機構NRK在2017年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試驗,有記者為某則報導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試讀者能否準確說出該則報導的內容,而只有通過測驗的讀者才能留言。結果是……

數碼科技對傳媒的眾多影響之一,是令到「媒體文本」的邊界變得模糊。若集中談論新聞媒體的話,在過去,一篇報導或評論文章就是一個獨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網絡世界,文章加上讀者留言,可能才是讀者所閱讀的「文本」。

數碼科技對傳媒的眾多影響之一,是令到「媒體文本」的邊界變得模糊。若集中談論新聞媒體的話,在過去,一篇報導或評論文章就是一個獨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網絡世界,文章加上讀者留言,可能才是讀者所閱讀的「文本」。 攝:Jonathan Torgovnik/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5-28

#李立峯#評論#媒體觀察

在社交媒體上,不時見到人們在推送一則媒體內容時,提醒大家要留意留言。的確,網民通過留言發揮集體創意和幽默感,嘲諷媒體內容涉及的人和事,又或者就着內容「二次創作」,娛樂性甚至啟發性有時會比媒體內容更高,故香港有「識睇一定睇留言」之說(編按:台灣類似說法是「重點在留言」、「亮點在留言」)。

不過,網民留言有時也可以令人感到鬱悶氣結。這可以是因為留言者之間情緒化的互相指罵,也可以是因為留言展現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社會和文化偏見。若是政治新聞的話,留言裏也可以出現疑似網絡水軍和五毛黨的問題。另外,一些網民可能只看了一則內容的標題或一小部分,就已經留言批評,曲解內容的網絡留言並不罕見。

無論如何,數碼科技對傳媒的眾多影響之一,是令到「媒體文本」的邊界變得模糊。若集中談論新聞媒體的話,在過去,一篇報導或評論文章就是一個獨立的文本。可是在今天的網絡世界,文章加上讀者留言,可能才是讀者所閱讀的「文本」。

有留言的報導,讀者評價相對負面?

過去幾年,有不少新聞學者着手分析網民留言會否及如何影響讀者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學術期刊Journalism Studies在2018年第一期,就刊登了一篇由三名德國學者撰寫的文章(註一),當中報告了他們的一個實驗研究結果。在這個研究中,被分配到不同組別的實驗參與者會閱讀同一篇有關大麻合法化爭議的報導,不同的是該篇文章下面出現的網民留言。研究者設計了五種情況:一、沒有留言;二、留言有理據而措詞温和有禮;三、留言有理據但措詞情緒化及帶侮辱性;四、留言沒有理據而且措詞情緒化及帶侮辱性;五、留言沒有理據但措詞温和有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