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從街頭表演到歌舞大茶飯,旺角菜街的賣藝江湖

這條街有人討厭有人愛,有人來發淘金夢,一歌賺數千元,建立歌舞王國,有人在這裏被迫丟了夢想,但仍想找一席之地,也有人純粹自嗨,無釐頭輕鬆笑一笑。噪音背後,封殺之外,旺角行人專用區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旺角行人專用區計劃啟用18年間,投訴聲音愈見頻繁,日前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動議促請政府研究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意味作為公共空間的菜街,很可能在不久後成為歷史,告別公眾。

旺角行人專用區計劃啟用18年間,投訴聲音愈見頻繁,日前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動議促請政府研究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意味作為公共空間的菜街,很可能在不久後成為歷史,告別公眾。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柯詠敏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5-27

星期天晚上9點,旺角西洋菜南街又迎來奇幻時刻。賣唱的大叔,跳舞的大媽,玩雜技的,畫畫的,賣藝者們比拼才藝,也比拼音量——每走十步,就會看到一對架在空中的插電式音箱,900米的街道,豎著43個大音箱。

歌手站在螢光幕前方,耳邊響起的《瀟灑走一會》跟鄰檔的《紅色跑車》纏在一起,依舊保持笑臉,向控制台使一個眼色,示意把聲量推高。鄰檔也不甘被蓋過,音量直推上去。這條香港鬧市的街道,彷彿同時舉辦N個大型演唱會,大型音箱則是賣藝者撕殺的武器。

每逢週末和公眾假期,西洋菜南街(暱稱「菜街」)就根據政府規定,不可行車,變成行人專用區。這政策自2000年實施,最初是為了改善鬧市空氣質量,但在公共空間一寸難求的香港,卻讓菜街迅速成為街頭賣藝者的聚集地。經過多年發展,街頭表演在這裏衍生出新定義——目前30多檔賣藝者中,自彈自唱的即興表演(busking)只佔五六檔,有組織、規模化的歌舞團才是主流。對後者而言,這裏是恆常舞台、露天KTV和淘金地,有歌舞團對端傳媒明言,在菜街賣藝的收入「是打工的十倍」。

可是,在途人、商戶及住客看來,這條街長年製造等同Disco的噪音,滋擾生活,也有人不認同部分表演者利用免費公共空間經營「大茶飯」生意。旺角行人專用區計劃啟用18年間,投訴聲音愈見頻繁,多位建制派議員日前在油尖旺區議會動議,促請政府研究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2018年5月24日,這一動議獲得通過,意味著,作為公共空間的菜街很可能在不久後成為歷史。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