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好像很懷念日治時代:《智子之心》的背後

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三十年之後滅亡,後世指責現在的中國人怎麼可以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豈不也是一樣的荒謬?
台灣日治時代為背景的新劇《智子之心》,播出兩集後就被電視台腰斬。
風物

日前,慈濟大愛台的電視劇《智子之心》因為「媚日」內容,而遭到中國網友的抗議與國台辦的關切,上映兩集即腰斬,再次引起一波中國蠻橫干涉創作自由的爭論。這次事件引人注目的是,《智子之心》是在台灣的電視頻道播出,毋需經過任何中國的審批機制;所以很顯然地,這次的下架行為也帶有慈濟大愛台自我閹割的成分。此外,所謂《智子之心》的「媚日」內容,對台灣觀眾而言,只不過是很平實地呈現日治時期「看護婦」的史實,不解中國人何以如此失控。兩造的差異,反映的是中國人對台灣歷史的不理解。

歸根究柢,部分中國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台灣人好像很懷念日治時代?」

站在中國的立場,對日本的國仇家恨之深,是非常直覺的。他們以己度人,台灣人還被日本殖民五十年,豈不更應該恨入骨髓?再加上中國人很常擅自將台灣劃入自己的「想像的共同體」,因此看到台灣人對日治時期沒有那麼深的惡感時,又會多加上一重被背叛的感覺。

撇除中國人自說自話的共同體想像,這種「台灣人應該要仇日」的道德命令,其實就是沒有認真了解「殖民」實際上到底是怎麼回事、又為台灣社會帶來什麼變遷的後果。

殖民時代的傷口至今仍未有足夠的處理,成為集體意識中不斷發炎的患部。

「殖民」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本質上,它當然是一個族群以武力為後盾,佔有、掠奪另一族群的行為。在殖民過程中,由於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權力懸殊,被殖民者不但會在政治、經濟層面受到傷害,也會產生文化、認同上的傷害。就此而論,台灣人確實有理由批判(甚至是「怨恨」)日本,從乙未割台以降的抗日戰役、原住民族的領域被佔領,到嗣後的各種歧視措施,都是應該批判的。在台灣文學史上,也有賴和、楊逵、吳濁流、鍾肇政等作家,寫出不少以批判日本殖民為主題的作品。這股批判的力道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存在於中國人誤以為最「親日」的獨派陣營。

然而除了負面因素之外,尷尬的是,1895年到1945年的日治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快速現代化的時期。在這段期間內,台灣首度擁有了現代化的教育體系,雖然仍有差別待遇,但還是培育出一批精英知識份子;識字率也來到史上最高,遠超過中日戰爭結束時的任一中國省份。日本政府引進了現代的法治體制,台灣人在此期間完成了從「衙門」過渡到「法院」的司法轉型。現代化的企業和科技進入台灣,完成了一次大幅度的產業轉型,即便日本殖民體制極力壓榨,生產力還是創下新高。完成鐵路建設後,交通條件大幅度提升,也刺激了產業發展。到了1930年代,台灣甚至有了歌舞昇平的都會景觀,都市中的服務業興盛,媒體、文化、思想、娛樂的活躍程度,也是台灣史上首見。

因此,「日治時期」對台灣人來說,其實是一段苦樂參半的回憶。所有訪談、回憶錄、文獻都會看到,活過日治時期的長輩們,從來都不會只批判或只稱讚日本人。日本人是殖民者,但確實帶來了一個上升的時代。這種複雜的糾葛,即台灣文學研究這幾年非常關注的「殖民現代性」——「殖民」與「現代」相伴,一同進入台灣時,這兩個因素便絞纏成一股互為表裏的歷史線索,只看一邊是不完整的。日本殖民令人咬牙切齒,但日本人也帶來了火車、百貨公司和博覽會;日本人讓台灣現代化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壓榨經濟成果,但台灣確實因此現代化了。

這種懷念當然是歪斜、詭異的。這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是一種沒有痊癒的殖民傷口上,又疊加了另一種傷口的複雜情結。

中國人之不懂《智子之心》,就是用了錯誤的框架來理解這部作品。《智子之心》描寫的是台灣最早幾代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們為了追求自主生活,努力在殖民社會及其帶來的新興職業(看護婦)中找到出路的故事。你若置換背景,同樣的故事也都在上海、北京、香港、倫敦、紐約、巴黎、新德里、東京發生過。差別只在,《智子之心》這個台南的版本多了一重日本殖民的因素。在這樣的故事裏,任何後見之明的政治教條都是很淺薄無聊的。對於智子的同代人來說,她們哪裡曉得幾年之後會有政權更替?活在當下,便全力找到當下的生存方式,這才是個人面對大時代的真實樣貌。試想,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三十年之後滅亡,後世指責現在的中國人怎麼可以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豈不也是一樣的荒謬?

除了「殖民現代性」之外,之所以台灣人對日治時期抱有懷念,還有一個更尷尬的原因:因為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表現得比日本殖民政府更糟。在比較理想的狀態下,被殖民者脫離殖民狀態之後,應該要透過更多的討論、創作、各式各樣的言說,來釐清殖民時期留下的傷口。透過這個過程,重新找回文化與認同上的主體。然而,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來台、接著又於國共內戰中徹底失敗,這讓中華民國政府把台灣視為「反共復興基地」,成為一個恐懼民意的政權。他們扼殺了言論自由、也反對台灣人談論台灣的事物。於是,殖民時代的傷口至今仍未有足夠的處理,成為集體意識中不斷發炎的患部。

任何表面上對日治時期的懷想,其背景都是對戰後政治環境的不滿。這是弱小民族弔詭的悲傷。

而在政治、經濟、社會層面上,中華民國政府也把這個「富庶的省份」當作支撐政權的資源來源,其壓榨行徑與殖民體制如出一轍。台灣人的高度期待在短短數年內全部幻滅,深感殖民時期並未結束,只是從日本人換成中國人而已。而最不堪的是,如果前後兩者都是殖民者,那在台灣人眼中,中華民國政府更是一個「次等的」殖民者。作為被殖民者的台灣人看到的是:雖然都是殖民者,但日本人能夠帶來現代化,在各個領域都展現出一定的優越性;然而中華民國政府帶來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群體,無論在任何層面上都與頗為現代化的台灣社會格格不入。而在戰後初期,即便日本在台灣留下了不少軟硬體建設,也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沒有能力操作這些現代化的體制,而使台灣人感到生活有實質上的巨大倒退。比如日本人建立的公衛體系,本來已使瘧疾等熱帶疾病絕跡於台灣,但戰後數年立刻就因檢疫的廢弛而重新大流行。

於是,連台灣人自己都始料未及地,在戰後數年之內,台灣人竟然就開始懷念起日本殖民時代了。

這種懷念當然是歪斜、詭異的。這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是一種沒有痊癒的殖民傷口上,又疊加了另一種傷口的複雜情結。任何表面上對日治時期的懷想,其背景都是對戰後政治環境的不滿。這是弱小民族弔詭的悲傷,特別是那些活過日治時期、又經歷了戰後戒嚴體制的長輩來說,殖民時期,弔詭地,正是他們人生中的黃金時代。那是一個鮮烈的時期,新思潮、新科技、新社會一一湧入,有志的年輕人努力抗擊不公的社會體制,懷抱著還沒慘遭「二二八事件」屠殺而萎縮的夢想。

那是沒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不會了解的《智子之心》。

讀者評論 12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雖然這一開始只是調侃,但是不知是否受人挑撥,被歸類為台獨,影響演員,導演等工作權益,更影響慈濟的發展,中國已經以其商業優勢,改變全球遊戲規則,順我者昌

  2. 印度不知道對英國的感覺如何。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中肯 我們一方面 感恩日本帶給我們的 殖民好處,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是 譴責日本南京大屠殺, 慰安婦。 對我們而言 ,做這些事的是日本關東軍。但是治理台灣的 ,教育台灣的又是另一個日本族群。。。恩怨分明

  3. 立場不同,經歷的事不同,很多觀念沒辦法改變,所以懷念還是恨入骨髓都是正常。
    就個人感覺,這次中國網民很大程度上把這件事當成不可思議的「笑話」來看。剛開始報導的兩篇文章也完全是「吐槽」口吻。
    至於審查,那是台灣自己的事,中國觸手再長也管不了這個。
    另外,和殖民地無關,一直在想二戰日軍配不配用紅十字;以及以慈濟的立場,該不該替和納粹沒什麼差別的二戰日軍拍一部「涉嫌」美化的電視劇

  4. 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很值得,我觉得所谓的忠诚,重点是对谁忠诚?是金钱?强大的权力?历史经历?还是建构的符号?我这里提出的这四种对象,并没有实现穷举,其次对象与对象之间也没有完全互斥。但是抛开这种严重瑕疵,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人群乃至共同体而言,都没有一个绝对效忠的对象,忠诚和归属感是冲突、互动之后建构出来的。因此,即使我有可能会对于邻域的忠诚与我同而气恼,但我更愿意选择去理解他们。

  5. 從台灣議題火熱的評論中,我倒是從中理解到各式中國人的想法,甚好

  6. @申木白
    “反人类”这话应该是我说的。我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日本对中国的暴行不能仅放在中日世仇的角度理解,而是对人类犯下的罪行。所以对日本的批判也不当仅在国仇家恨的角度上,而应以人类良知作出发点。结果Fai将我的话做了扭曲,用来回应你。。。
    他这人好像就是这样,你也别太往心里去。

  7. 端媒的主编换了以后,选题与质量和以前差的好远,更擅长的是操纵情绪?挑起两岸三地之间的矛盾似乎更符合端媒的期望。

  8. @Fai
    申某自度態度懇切,辭色不嚴,字行間從未針對過誰,只謂事不謂人,更是處處小心摘出一切可能觸及神經的角度,與你亦無前怨,怎知你不細讀內文便對不存在的東西大加嘲諷,絲毫不掩敵意,殊為令人失望。白來這裏候教進益的,何以堪得這般對待。究竟是何人不讓人自外於他,諸位有目共睹。
    你在抗日戰爭的時代保有自己的感覺是反人類的,
    你不批判日本人是反人類的,
    你說出國仇家恨之餘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是反人類的……
    我只是指出一種角度,鋪陳某位讀者的論點,跟你擺明事實講道理,然後你就擺出一副我彷彿污辱了甚麼似的樣子。
    真的是隔着屏幕也感受出「恨意滔天」四個字。要是真的還有別的四字組合,那就是「切齒痛恨」了。
    申某好生委屈,何曾將以上行為與「反人類」這一奇怪名詞劃上等號?我甚麼時候將中國的國仇家恨加諸於誰身上了,甚至上升到不按這樣立場就反人類?
    由始至終我都說明,無論中國有甚麼國仇甚麼國恥,響應一族之仇一國之恥從來不該是每一個人的應有之義,從仇恨和屠殺中汲取教訓才是我等應有之義。抵制政權名號是手段,保守惕儆是目的,為了我們自己和下一代能夠不忘前事也是目的,讓那些對人世間的價值抱以最大蔑視、把實用主義式的反覆變幻稱為進步的政權畏衡量:後果將會萬劫不復、生生世世以其名為恥更是目的。
    不讓人自外於你的「反人類」邏輯才是反人類的。
    偏狹如斯,唉。

  9. 噗!想像。

  10. @胖胖伟
    对不起,足下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足下谈到殖民一词在西方是中性词,不知源于何典?我在西方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何与我的认知如此大相径庭?试问如果殖民是中性词,也即没有贬义,为何现在没有一国胆敢公然对它国它地继续实行殖民统治?
    殖民统治从本质上讲就一定会带来对殖民地人民的歧视、剥削、压迫、奴役。无论殖民者多么「文明」,就算是哪天人马座阿尔法星的高等文明跑来殖民了地球,也同样是如此,否则就不叫殖民,否则就叫去朋友家吃饭做客。由于殖民者在物质与文化上普遍比较先进,所以在客观上来看,「好」殖民统治时会在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在殖民者规定的框架下甚至可以安居乐业,生活的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比殖民前好,这点毋庸讳言。但这并不能使殖民统治的本质从不正义变得正义。正如我们在共产党治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钱包越来越鼓,在科学技术上也有令人瞩目的突破,俨然一副大国崛起之势。但种种这些就能天然地为其统治合法性背书吗?
    我和楼下Fai兄有些意见或许相左,但他有句话很对,就是要对一切奴役说不。让我们也大声对殖民统治本身、也对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说不吧!这样也才对得起日据时期为台湾的自由和平等而奋斗而牺牲的先烈们。

  11. 殖民其實是一個中性的詞彙
    在人類文明演進史上
    先進的剝奪落後的這樣的劇本是不斷地在發生
    這也就是你與我在這裡的原因
    在西方出版的許多文明發展與族群遷徙書籍裡
    殖民都是常用的詞彙
    本來就應該偏中性看待
    而一個時代裡
    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
    就算今天台灣人自己當家做主
    有人混得好也有混得不好
    我們現在覺得這很平常
    但也許往後的幾百年
    你我的遭遇都會被後人當作是堅實自我偏見的工具
    現實中
    台灣許多老街與洋樓的景觀
    都是始於日本統治時期
    倘若一個時代只有盤剝與打壓
    怎麼會有台灣人能靠自己的奮鬥出頭天
    以至於影響到台灣今天的許多方面
    包含風俗習慣還有醫療的方達與方言等等……..
    都還有許多日本時代統治時的影子
    在台灣
    許多廟宇祠堂傳統民居的碑記與古匾還有墓碑
    都仍然保留著清朝與日本時代的紀年同臺的狀況(有的會被刻意塗銷)
    台灣有些傳統的建築工藝與水平
    都曾經在日本統治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精采絕倫
    你可以靠著兩派的宏觀視野
    挑選妳的立場
    但貼近先民留下來的細節
    感受才能更為真實…

  12. 同意Fai的觀點。「日殖」最成功就是植根了台灣人的「日殖奴性」。作者文章避重就輕,表面客觀,實質是以偏概全。

  13. 致SEE SAN:
    被外族外来文化奴役好还是被本族奴役好?
    答:很難為嗎?都不好啊。
    沒有奴役是好的,也沒有勢必要二選一的問題。中國人要做的事說穿了就是對一切奴役 say NO!無論是資源上的還是思想上的。
    致OOTHS SAN:
    所以?和《智子之心》有什麼關係?

  14. 通过这篇文章,激发了几个问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政权日后消亡,后代是否会批判当代人的问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因为引申到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被外族外来文化奴役好还是被本族奴役好?其实中国的两千年历史里不乏被外族统治与奴役的时代,很多国人倾向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情形,因为历史是前进的火车,没有到站或者也没有终点站时你坐上了这列车又不能选择时如何去批判买票上车的人呢?但是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如果能回过头去看,想必十分复杂的感受,因为外族带来了现代化,但是确是以奴役与被支配的地位与没有民族和个体自尊的代价换来的。可是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当一个群体自己没有进步或者倒退的停滞不前时,外族的入侵与奴役又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被迫的屈服与被殖民在亚洲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是近代史的一部分。在这个限定的历史时期里是历史宿命的。而只有日本和韩国通过这样困难的历史真正迈入了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赢得了自主与尊严。其实想想个体的进步,难道不也是一脉相承吗?

  15. @Fai
    要看到德国和日本反省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德国对纳粹时期的行径诚恳道歉有目共睹。
    日本呢?其实日本也一直在道歉。维基百科上有个日本道歉列表(https://zh.m.wikipedia.org/zh/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很长一串的。
    但是这里有个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列表(https://zh.m.wikipedia.org/zh-sg/靖国神社#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更长的一串,更长不止一点儿。
    这也是梁文道做过的对比,不是我发明的。
    当然中国政府有操纵民族情绪之嫌,这点我也很反对。

  16. @申木白
    唉呀你写得真好,我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观点也不是我的,是梁文道写的一个东西。我是前些日子从岳昕的公众号里看来的。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假设我爹是盗跖,他可能对我很好,家里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他在外面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我有没有检举他的义务?我觉得是有的。他被关起来了,乃至于去世了,我有时感念他对我的好,这都是人之常情。但这是我要去写小说拍电视,只是聚焦于父亲生前对我种种的好,而不去涉及父亲作奸犯科的累累罪行,这却是不合适的,哪怕我叙述的都是事实。一来这是对受害者与其家属的不尊重,二来也违反良知。
    说到良知,我之前一直写“人类良知”,并说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我现在觉得不太对,下面也有人指出来(他/她好像是这个意思,不太确定)。首先良知不能被工具化;其次“人类良知”的说法似乎是指人类社会达成的契约型共识,这我觉得不对。良知总是我的良知,借用西方哲学的话来讲是“本己的”。所以谴责的时候不能说「国际社会上乃至全人类都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犯有战争罪,你怎么能不这么说呢?」——正如Fai等论者指出的那样,这种让人心去服从一个共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正是社会共识决定了我们怎么想和怎么做——而只能向他指出日本在世界上的种种暴行和对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问「你的良心是否觉得日本有罪?」并希望他能给予肯定的答案。如果对方这时依然坚持日本没做错、大东亚圣战光荣正确呢?很可能也不能怎么办。我们很可能真的没有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权利吧。这时候就只有依靠法律了。他要自己这样想想就算了,他要进行宣传动员,那大概就要面临一些法律上的制裁。
    Fai对大陆反日宣传的批评,这点上我没有不同意见。搞民族仇恨是右翼民粹主义玩弄的把戏(台湾的也是),不是一个自称左翼的政府该做的事情。

  17. 即如德國之於納粹,也在抑制仇恨而不是相反。這樣看來,中共之催生民族仇恨但同時抑制個體表達,行的就是納粹之實。

  18. 如果真的那麼顧念所謂「人類的」,那麼我只有一句話,為人類故,需要傳承的是教訓,不是仇恨。把每個人恢復成人,才有可能。中共在對日問題上的對內文宣是反向操作,故令人不齒。而本來深受甚害的人反過來掄著打他的大棒到處打人,則讓人失笑。

  19. 本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即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面临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并不总是为当事者所知,只在后人回首历史时才能清楚地了解。对于普通人在日治时期努力追求美好生活,若指责这是“毫无骨气”的“妥协行为”,不是犯了后见之明的历史傲慢症,大概就是因为某种盛行的“唯物辩证史观”不允许在黑白二元对立外任何稍加微妙元素的存在,更不要说对在国家叙事的掩盖下个体所做的挣扎进行关怀了。对于当今的大陆人而言,我们面临的恰恰也是类似的道德困境——一边是个体的世俗追求,另一边是一个无法与历史和当下和解的统治者,两者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道德悖论,完全不亚于在日占期间做一名普通百姓,尤其是当生活还算美好的时候——我们的执政党合法性的最大来源之一,便是对美好安全幸福生活的保障(其有效性存疑)。这种共同的道德困境是诸如《智子》等文艺作品所探讨的,也是本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拿来作对比的理由(见引言),这种对比无疑是极为有力的。当然,区别也显而易见:日本殖民是外族压迫,大陆的状况是中国人压迫中国人;对于民族主义者而言,前者是不可接受的、罪大恶极的,后者如果不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起码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因为“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清楚”。至于为何台湾人的事,他们自己就搞不清楚,反倒要我们大陆人操心,这就不知道了,可能有些中国人比其他中国人更加中国人吧。
    无怪乎评论中那些对台湾人历史认知指手画脚的大陆同胞,论证都仅仅停留在“日本有罪”这一所有人(包括一般的日本民众)都完全认同的、最为基础的价值判断上(一个与此无关的巧合:“日本有罪”是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上一位追随者众多的民族主义热心人士的用户名,那个网站是观察现代大陆青年试图处理日本现代文化的吸引力与无法与之和解的历史认知这一吊诡共存的绝佳场所)。超出这一点的任何历史认知都无法被简单的“唯物史观”所容纳和解释(那些可能是颠覆性的),因此一切论证最终都要回到对最基本价值判断的不断重申,并将对自己其他观点的反驳统统曲解为对自己所持的这一根本价值的挑战。他们(“我们”,因为我也是大陆人)的前提从来就不是理解台湾——这是本文和评论中的许多读者一再重申的目的,也本该是围绕本文内容展开辩论的共同前提——而是借助这次事件中凸显的民族主义资源,对自己惯常对台湾持有的“主人翁”意识的再表达而已:否定台湾人的历史体验(“你以为你在怀念,其实你错了”),用空洞的道德评判来代替对文化和社会差异的理解(“法西斯的同谋”),直至帮对岸规划政治未来(“早晚要统一”)…
    我这也是犯了诛心的毛病了。中国人跟中国人辩论,大抵都要落得个互相揣摩动机、进而攻击对方的思维体系、认知能力的结果。我之所以能写下这些诛心之语,除了人人皆有的傲慢心外,是坚信流行于大陆百姓(我是其中一员)中的、由国家提供给我们的简陋的思考工具,是孱弱无力、应该被抛弃的。一个以为现有政权背书为目的生造出来的话语体系是没有未来的,更不要说跟“西方意识形态”竞争了。如果诸位想尊重参与这场辩论的各方,而不是把他们客体化为需要揣摩和解释的对象(就像我刚刚做的那样,说来真是惭愧),那就应当承认,那些坚持说《智子之心》美化战争、应该下架的人,是这场争论的输家,因为他们搞错了前提,进而搞砸了论证。

  20. 對自己國內,身邊的不公義,欺凌(如李旺陽,維權人士,維權律師等)不聞不問。當社會因他們的犧牲或有改善時,多謝都無句就坐享其成。然後也不是閒著的,花時間抵制這國,抗議那國。又誣陷人家軍國主義復辟,種種無聊作為,對提升民族質素貢獻了甚麼?
    不過落得四處惹人討厭,然後又惡性循環話人妒忌你,看不得中國強大。地球有Old rich, 也容得下New rich。自己不爭氣,從不自我檢討。永遠係手指指,瓜瓜嘈,這副身世形象,有事時,旁人樂不可支。

  21. 本文真的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非常貼切寫出台灣人心聲,但好多人留言都不看文章所要傳達的, 自行無限上綱地扭曲批評, 我真為作者真的抱屈。

  22. 看 ooths 左一句人類良知、右一句人類社會,不禁啞然失笑。看看中國共產黨怎麼對待異議份子、怎麼收縮東突厥斯坦人跟圖博人的政治權利,以中華民族的虛偽帽子就要境內不同族群的人順著大漢邏輯,泯滅其語言、宗教、政治之殊異。
    不加批判地在那裡指責台灣人媚日媚日,也舉不出個實例來?我還笑你媚人類呢,這麼毫無自我批判地活著要不要乾脆了結算了?
    說個笑話:中國史觀

  23. 不清楚运营方的具体考量,但以我对佛教粗浅的理解擅自揣度一番,大爱下架这部争议剧或许是出于佛教组织惯常的对“争议”本身(因其导致怨恨,导致愤懑,等等)的尽力避免,是释家价值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审查机关的压力却自行下架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若果真如此,其性质当与通常的自我审查不同,因为下架的动机是一种普遍(宗教的或超越性的)价值,而不是通常的自我保护/保护个别人的特殊动机。
    当然,佛教台的特殊性并不影响我们思考电视剧内容本身,以及大陆如此激烈反应的正当与否。

  24. 給樓下的中國人,嘴巴還是先去洗洗吧,有夠臭的。
    動不動就日爹美畜之類的。
    那你們這群自栩馬列主義傳承者,是不是要早晚三柱香,跪俄國人叫聲爹。
    至於日本人拍不拍類似題材,螢火蟲之墓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找到我°最後的零°
    西方人拍為愛朗讀,這些二戰中,小人物的敘事,何德何能說是美化法西斯。
    要說美化法西斯,何不看看標準範本,德國當初拍的意志的勝利。
    只播出兩集的劇情,就推論出是美化法西斯,照這樣來講金庸射雕只看第一集,我也說這是美化蒙古的侵略行為

  25. 致申木白:
    哇哈哈哈…「人類」?所以,你在抗日戰爭的時代保有自己的感覺是反人類的,你不批判日本人是反人類的,你說出國仇家恨之餘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是反人類的……
    不讓人自外於你的「反人類」邏輯才是反人類的。
    你說的這些和這部電視劇到底關繫在哪裏?請明示。
    餘者無補充。

  26. 我就說一句,你日爹都不敢這麼拍,因為美化法西斯是會遭受國際譴責的。

  27. 職是之故,誤作「以」字。

  28. @Fai
    見到足下可能沒看清@ooths留言的意思,亦希望ooths君進一步闡釋觀點
    我嘗試説一下個人對前文理解和感受,有誤之處還冀澄清指正:
    即便撇開中日兩國國仇不提,
    縱使對於中國民族主義無感,
    但,單憑舊日本在戰爭干犯的種族滅絕罪行,
    如此哪怕它是叫大日本帝國還是叫德意志第三帝國甚至別的名號的政權;
    不論足下對甚麼民族觀感如何、又或持何者身份認同;
    作為有良知的人類一員,均對罪惡有抵制之責。
    實非本身有「臺灣人」這一標籤、與「中國」有甚麼剪不斷的關係才無端強加諸彼的……
    即使美國人法國人印度人亦該一視同仁。
    職是以故,本與一族之恨之恥無涉、更與「要求華人愛不愛國恨不恨日本」的所謂民族問題者無涉,而同反思牽關。
    你我一代先輩付出慘痛代價,
    此為你我當下自身計、為你我後來者戒。
    戰燹或不遠,教訓總該留點吧,不然一些不擇手段要毀滅敵人的政權也就沒有顧忌了。
    畢竟人類命運一體……

  29. @petersu
    末帝

  30. @Petersu
    你要不要看看清莫迪溥儀退位詔書:「合漢、滿、蒙、回、藏,為一大中華民國。」難道這也是中國漢人編出來的?

  31. 提醒一下,許多人說台灣受日殖民前是中國領土,是不正確的。清國從來沒自稱中國,也不是漢人,是外族統治,中國那時要馬是亡國,要馬是還沒成立。「中國」這名詞是後人為了取得政權的合法性而創造的概念,歷史上是不正確的。

  32. @kob
    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啊……你翻墙去维基百科看看台湾地位未定论条目吧!这个条目非常详细,有点太详细了,也不是谁撰写的。

  33. 不是很懂为什么会是「一样的」荒谬?当然不一样,殖民政府和本土政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呀,怎么会一样呢?

  34. @Fai
    你说的要允许不同价值观存在我一万个同意。但是这是要在一个框架内的。比方说反犹主义也是一种价值观,是不是它也有被宣传的神圣权利呢?即使是欧洲极右翼为纳粹辩护,也只是去怀疑集中营的罪行是盟军的捏造,其实纳粹德国没有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而没有人会公然说犹太人就是该死,纳粹杀犹太人杀得大快人心普天同庆。
    所以不同的价值观有没有存在的权利?有没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当然有!但这有个前提:前提是不能违反人类良知,毕竟这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高呼大日本帝国万岁、大东亚圣战万岁,这恐怕是不行的。

  35. @ooths 台湾主权未定论其实是很荒谬的。1958年的旧金山合议中,美日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擅自把台彭金马设置为“主权未定”的“托管地区”,但这一进程国民政府完全没有参与其中。马关条约把台澎金马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后,清政府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作为“赎辽费”,才保住大连等地,而台湾是割让给了日本。那按照美日的逻辑,要不,把辽东半岛也托管了?你两国合计合计,把第三国的土地主权给改了?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呀。。你要不就证明台湾主权本来就属于日本,要不就证明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属于“非法占领”。都无法证明,还非要人家主权未定,不是搞事情是虾米啊ʕ •ᴥ•ʔ

  36. 哦,有!「被人殺了還幫忙放血」。

  37. 大愛遜斃了!慈濟也變附庸,對得起台灣人?

  38. 台灣主權一直就是有爭議的。即便在我個人看來,真的沒什麼好爭議了,人家好好的在自己的土地耕耘奮鬥,搗什麼亂?

  39. 「大愛」的propaganda我以為只有一個——證嚴法師。開玩笑!大愛電視向來價值觀保守傳統,而且多以女性奮鬥故事為主題,強調女性隱忍、溫良、堅毅的性別內涵,就像日本的晨間劇,如《阿信的故事》,近來的《謝謝款待》,也是從女性角度切入時代變遷,阿信有個戰敗切腹的狂熱老公,但她本人是對戰爭(不止對華戰爭)疏離的,《謝謝款待》的女主在戰爭物資管控時代唯一關心的就是如何吃好,而近期高畑充希出演的大姐得知日本戰敗後更高興地喊:也就是說仗打完了!你覺得它們的propaganda是什麼?
    類近的電視劇強調的是個體敍事(個體對時代的感知),它與國家敍事(政治作為最高前提)相對舉,本身就是種抗衡宏觀遮蓋微觀,集體壓倒個體的做法。如果影視作品都有propaganda,而propaganda等於你所說的價值觀,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propaganda,只要容許各種propaganda存在,就可以避免一種propaganda專權霸政,像德國納粹,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共產黨有什麼原罪,那就是「集體」,人都不是人,是階級。這種砍殺個體經驗和特質來符合集體敍事的作風,就是文革得以成形的根本土壤。政治犯問秦城看守為什麼抓我,看守答「國家需要」。現在,你們承襲相同的邏輯做一樣的事。你們無法接受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無法接受有華人不愛國,更進一步,到無法接受有華人不恨日本……中共行事我明白,可作為個人,為民者,真的,除了「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錢」作比之外,我想不到其他了。

  40. @intersdp
    不太懂你的意思。德国也是民主国家啊?

  41. 首先還是得認同信仰是最重要的。尊重每個人。

  42. @Kob
    唉……法律层面上貌似没有那么明确…而是一直作为联合国托管地存在的,当时怕共产党打过去,如果法律地位上明确归还中华民国了就像你说的有个继承问题,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华民国在国际上的继承人可以合法宣称对台湾的主权,这样玩意解放军打过去美国没理由干涉。所以冷战初期美国故意不去通过对日和平条约明确规定台湾主权最终归属,它(以及它那一帮子国家)都没有正式承认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只是说“了解中方立场”……这就是台湾主权未定论的由来

  43. 德国禁止鼓吹纳粹,那是因为确实存在纳粹上台并侵犯他人自由的可能;可在台湾媚日,并不会损害台湾的民主体制,因为日本已经是民主国家了,如实反映殖民时期的情绪,有何不可?

  44. 很多人拿台灣與韓國對比,這是錯誤的。韓國在被日本統治之前,就一直都有自己的民族和國家。但台灣卻沒有。台灣在歷史上先後被明鄭、滿清、日本、蔣家等外來勢力統治過,向來缺乏自己的主體地位。所以兩者沒有可比性。

  45.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同樣,國家也有國家的命運。大多數中國人心裏的那根刺,就是近代日本與中國兩個國家之間的國運之爭。中國,無論是清朝,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在與日本的國運之爭中吃過大苦頭。可以說是被全面碾壓。
    這裡面有太複雜的原因,有領導人的問題,有國民的問題,有時運的問題。總之,中國人心中一直對日本其實是頗為恐懼的。
    這點,其實並不能怪日本。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和個人之間的競爭不同,是容不得半點仁慈之心的。現在中國人老在怪日本在戰爭中殘忍野蠻,其實這正是幼稚的想法,以為國家之間應該和人與人之間一樣要講情意和道義。其實國家之間只有利益之爭。對別國講情意,就是對自己國民的背叛。
    對於台灣來說,因為台灣自認不是中國人的這個認知,其實時間不是很長。而且一直被大陸強力打壓下,台灣其實根本顧不上看到其他的威脅,在台灣眼裡,大陸就是這個大惡霸,只要他倒下這世界就得救了。其實如果真的有朝一日,大陸出了大問題,台灣真的獨立了。那時候,可能台灣就會看到日本和所有其他國家的真實面貌了。
    我常覺得,大陸人民最可憐,本來就基礎很薄,受苦最多,好不容易流血流汗付出慘痛代價換來一點點財富,和一些有限的自由。卻在全世界都不受歡迎,被人罵是什麼強國人。少數人的惡行,不得不有所有國民來承受。

  46. @ooths 感谢回复。
    台湾主权的问题其实没什么争议的,也不是说解放台湾是内战,国民党下台台湾的统一就没有正当性。国际法对政权的存续和更替其实是有一套很明确的标准的。举个栗子🌰,为什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苏联的五常之一的地位呢?又为什么中华民国直到1936年还在偿还对日的战争赔款呢?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是清政府的过渡与存续,这是国际公认的。国民政府继承了清政府的所有权利与义务,所以她的领土是中国全境(包含台湾),亦需赔偿清廷欠下的战争赔款。而台湾的所谓割让给日本,正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所以才有“割让”一说。这也说明了国民党退守台湾不存在所谓的“日本人走后被中国人殖民”。本来就是中国领土,战后主权明确属于国民政府,何来被中国殖民呢?老毛当时改名字是有点浑,如果不改名,两边争中华民国这个名字的正统,就没这么多事了。但是就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关,也绝对属于中华民国啦。而在目前两岸的一中宪法下,台湾没有理由独立,也绝不会成为与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第三国”ʕ •ᴥ•ʔ

  47. 始終都係要自劃規限,方纔心安。

  48. @littlepink
    谁说只要是日据时代电视剧就都是怀念日本呢?赛德克巴莱呢?中国自己也拍过,蒋雯丽演的,讲一个林姓家庭受迫害的事,光复六十周年的时候上映的,我还去看了。
    关键要看它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嘛。
    至于大陆民国剧,也是一个道理。而且大陆民国剧出现最多的就是演中共地下党…唉我爸妈特爱看…

  49. @racleung60
    这就有失公允了。不能只说中国以前态度怎样现在态度又怎样,好像变的只有中国一样。你怎么不看看村山富市那会儿那个日本官员会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也不是当年的日本了嘛。
    既要反对以挑起对日仇恨为手段的民族主义宣传,也要抗议日本右翼极端势力抬头。一句话,要反右,反右不分中日。

  50. 感觉端的风向变了,过去如此露骨的言论很少放在头条的……这种变化说不清是好是坏……

  51. 如果拍日治时期电视剧是怀念日治时代,那现在大陆拍的民国电视剧不应该通通封杀?

  52. @kob
    因为台湾以前是清朝的,被日本掳去了,所以日本投降投降后要理所当然地回归中国:这个看法不是特别站得住。毛老人家打游击的时候还说过支持台湾独立呢。咱们现在认为应该统一,还有是因为国共内战把蒋介石打得退守台湾,在共产党看来解放台湾只是进行未完成的内战而已。但是现在人家把国民党赶下台了,眼看都要赶回南京了,内战也就似乎没有了对象,再以此为名义去解放台湾显得多此一举。倒是还能诉诸于法律,说国际法规定台湾要回归中国,但是由于冷战需要,造成了台湾主权可能在法律层面上未定……不过不管有理没理,台湾要真宣布改国号,中国一定会打是肯定的……

  53. 人類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誰是受害者,誰是加害者,就看你在那裏下刀看那部分的横切面。大陸常說自古以來….,查實彊土從來不會自動歸邊,都係武力取回,否認中國(漢)對別族做成的苦難,不過自欺欺人。中日戰爭超過七十年,經歷過嘅人走得七七八八,看政治需要,還咬著不放或暫且放下,自家文革對自己人做成的創傷則輕輕帶過。當日一窮二白,接受日本經濟援助,就中日友好。今日有錢了,就算舊賬,但算來算去,都不敢算到始作倀嘅執政黨。真是食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54. 現在中國人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真的很扯啊⋯

  55. 我之前那篇里有点混淆,应该说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永远在赞扬在批判,所以可以影响读者和观众的价值观,也正因此会被用做宣传工具。

  56. @kob,在這裡無法呼叫的,要在端圓桌那裡才行。
    台灣在割讓給日本之前是清國治理,不是中華民國。就像韓國在被殖民之前是清國的藩屬國,戰後也並沒有順理成章的再繼續當中華民國的藩屬國一樣。
    在這串討論中確實是常感到被冒犯,但這裡的討論風氣算是很好的了,至少大家都能盡量少點情緒發洩,大多能做理性溝通,沒事的,大家把自己想法說明白就好。

  57. @Fai 你说的要分析了解就要直面事实,这我很赞成。你说的文字是要指认事实,这我只能部分赞成。如果你说的是学术,是史学研究,那的确是如此,如果你说的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散文甚至是战斗檄文,那就对不起了,它们作为文字,绝不是指认事实用的。甚至文字作为文字,语言作为语言,首要目的也并非指认事实:它们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天真纯洁。何况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影视作品,是电视剧,(注意哦不是纪实片,别弄错了,)Propaganda是这类作品的天然属性,不能不去想他要宣传什么价值观的问题。据我所知日据时期皇民化教育成功,乃至于出过一个少年临死了还在高唱君之代。似乎当时是被拍成感人的电影,拿去各日本殖民地做宣传去了——电影是Propaganda的道理日本人可是懂得的。这少年的故事是不是事实?是事实。试问现在有人会再来拍一遍他的故事吗?即使是「自由媚日」的台湾?
    你说到文革,我也认为文革没有反思。包括纳粹思想,我都会认为欠缺反思(德国直到两三年前大学里才开始有关于纳粹时期哲学思想的课程),这是需要宽松的环境去讨论去研究的,比方说对于海德格,不能先就拿反犹的大棒一棒子打死。但是正如以上所说,如果你以想用文字指认事实来为电视剧的Propaganda辩护,那是在偷换概念。
    另外恕我驽钝,我实在没看出来是不是殖民地与能不能为犯下反人类罪行的罪犯歌功颂德有什么必然联系。还是那个意思,如果是学术讨论,我赞成,因为学术是价值中立的;如果电视剧,那就对不起了,因为电视剧一定在赞扬在批评在歌颂在斥责,也就一定有道德责任的问题。

  58. 台灣現在就被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啊,台灣人也會描繪一些中(華民)國政府佔領期間的美好故事啊。

  59. @minnycat 首先台湾在被殖民之前是中国的领土啊,当然不可能独立。。。其次,我认为虽然我尽可能客观的看待问题,也会找台湾的书来看,但可能确实对台湾本地人的情感状况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冒犯之处请海涵。。第三,我怎么觉得这个软件的@没用啊,并不能收到被@的提示啊。。是不是哪里姿势不对。。。

  60. 「十年」好像是個清晰的邊界,但在我看來,「文革」根本沒離開過中國人。

  61. 中(華民)國政府用數十年的白色恐怖讓台灣人民絕口不提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對台灣人民的屠殺。在自己家發生的屠殺都不講、不教、不談論、不探究真相了,怎麼能期待台灣人對發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屠殺有更嚴厲的譴責呢?

  62. @kob,只要是戰前就來台的家族,每個人都有親友甚至直系血親以皇民身分參與過二戰,我爺爺也在南洋當過軍伕。我說過,只要當時台灣像韓國一樣獨立了,那麼這些事在戰後一定會被拿出來檢討。但就是因爲又被中國殖民了,台灣人變成很尷尬的角色,因為中國代替台灣人原諒日本人了,你說台灣人該不該氣這個新的殖民政府?

  63. 我想站在人类良知的角度就不必了,没必要抢占这种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别人。但是Fai兄,在大陆是真的没有多少人怀念文革。。。这是真的。。

  64. 既便公然懷念,你也無權說什麼。德國禁納粹有立法,要管,先立法再說。如果有清明分權的政治制度,自然有更完備專業的辯論。普通人操哪門子心?

  65. 「为什么部分台湾人对于犯下反人类罪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不能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旗帜鲜明地批判」
    你要誰批判?要怎麼批判你會滿意?
    你是「部分中国人」還是「大陆人」?

  66. 情感不是说非要用道德去衡量的,个人有什么情绪都可以理解,但是公然怀念就是代表一种态度,也要考虑其他同胞曾经经受的痛苦才对。

  67. 文中最后一段已经给出了前提,各位得知晓从殖民开始到一个中国政策的当今,期间台湾的经历才能讨论的。就我理解的“媚日”是没有政治与国家性质的。就像A,B,C三者A供献要大一些,属纯綷地对比一样。至于民族自强这一部分不属于本文范围,所以也就只是不明显地提了一下而已啊。

  68. @minnycat 您的说法其实是有些可笑的。您说感到被欺骗而愤怒,那么您试想一下,如果让你们知道了自己是当时伙同日本韩国一同侵略东亚诸国的刽子手的帮凶,您内心会好受点吗?我认为也不会。

  69. 這部劇才播了2集,到底要怎麼判定它在謳歌日本侵中?要怎麼判斷這是在「懷念」日治時期?

  70. 台灣與韓國是無法互相比較的。台灣若是在日治時期結束後直接獨立,一定會從本土自己發出許多檢討日治時期的聲音。但可惜的是後來取代而來的是另一種型態的中國殖民,這些中國人以他們八年抗戰的視角來代替台灣人檢討日治時期,讓台灣人後代以爲我們也有參與抗戰、以爲我們祖先躲的是日本戰機轟炸。等到真相慢慢被發現時,人民對於中國殖民的憤怒反而更大於對日本殖民的憤怒,那是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根被斬斷的感覺。

  71. 问题不是部分中国人无法理解「為什麼台灣人好像很懷念日治時代?」
    而是大陆人无法理解「为什么部分台湾人对于犯下反人类罪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不能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旗帜鲜明地批判」。军国主义的大棒「可能」没打到部分台湾人头上,甚至于部分台湾人还吃到了胡萝卜,但不要忘了,日本在台湾的建设是建立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他国(包括中国)进行残酷掠夺的基础上的。这胡萝卜沾着鲜血呢!咱们不能只着眼于自己有胡萝卜吃而不问其余啊。

  72. 关于中共这部分我不会去争论什么,在国内依然审查制度盛行,人们说话的权利都被限制的情况下,遑论能得出什么真正的真相了。但是这件事是不是偏离我们讨论的本意了ʕ •ᴥ•ʔ

  73. 心性更悖論的地方是:你若有器量讓他自由了,他就不媚了。

  74. 和阿尔及利亚相比,福尔摩沙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75. 我還真告訴你,台灣「媚日」就是自由範疇。

  76. 斯德哥爾摩?讓我想想我在哪裏見過,哦想起來了!是袁凌的《秦城國史——中共第一監獄史話》,談到中共無產階級專政時中央文革組五花八門的逼供手段,可謂炫目。你可以也看看。

  77. 即便是日本侵華期間中國人的經驗,也可能人言言殊。這部分,除了中共下台,否則很難進入真正的整理歸納,遑論反思。

  78. @Fai 所以希望不要产生太多这样的影视作品啊。。。还有您刚才说的因为带来进步,所以有感情,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式的感情也不值得提倡吧。。

  79. 不希望?所以?

  80. @Fai 我说的“不希望一面倒”,是我担心这样的电视剧多了之后会引导情感,导致多数人产生脱离现实的倾向性。另,个人觉得您的回复有启发性,受教了。

  81. 致KOB:
    哪有一面倒?

  82. 致:OOTHS
    是不是觉得和日据时期的台湾很像呢?答:不是。基本的分別是,一個是殖民,一個不是。這決定了被統治者的期望。我不想落入「懷念」合不合理的思維陷阱,因為無論誰評論,那個經驗和感情就是明明白白放在那裏,你否定也沒用,要用道理去規限人性更是有毒。你要分析瞭解一個東西,首先要做到不去否認任何東西。文字,是為了指認經驗,不是去規訓經驗。殖民經驗之複雜,就是人類經驗的複雜。想用一套標準來打包人類經驗,是另一種納粹:簡化然後消除清洗。(此刻我心裏的OS是,活該中國人要遭受文革。)
    人可以反對殖民,反對一切殘暴,但把千差萬別的東西用「殖民」打包然後堆填則是另一個故事。
    文章作者不是想告訴你因為日本帶來現代文明,所以日本侵華合理;而是想告訴你,因為日本帶來現代文明,所以人有感情是合理的。能分清嗎?
    其餘的,恕我粗鄙,都是屁話!

  83. @Fai 对于您提出的观点,我很认同。我所说的原罪,是从大部分盲目的反对中共以至于反对中国人来说的。国内一直都有致力于党内民主或是民主制度的讨论,只不过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达目的。而我的重点其一是不希望对岸同胞一面倒的追思日本而忽略了国共两党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与贡献。其二是觉得即使不必抓住过去的错误鞭尸,也不该美化侵略以及殖民,这对于自己的历史和受害者的后人都是不客观,难以接受的

  84. @wbkuku 请问我哪里没有根据的瞎说了?烦请指正出来好吗?没有根据的攻击别人的话不如不说的好

  85. 很多人都把台湾某些人的“媚日”当作自由的范围,那么为什么我却不能公开讴歌希特勒,讴歌“二二八”对“暴民”的惩治呢?如果台湾社会对言论真的如此开放,我无话可说,但是在言论自由的议题上往往是有偏见的,如果对美国、日本的友好,那就是怎么过分都是可以容忍的,反之对两蒋、对共产党稍微偏袒的言论就会被霸凌,被认为是五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如果要让别人尊重你说话的权利,就保持客观。我不认为说中国不好就是了不得的事情,只要有理有据应该要欢迎的,但是对于那些捏造、道听途说、不客观、逢中必反,任何言论都是不能让人尊敬的。中国不管是不是共产党领导,我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祖国处于不好的情况就避之惟恐不及,切割身份,等到中国真正民主自由了,再回来承认中国人身份,这不是很可笑么。孙中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中国状况最糟的时候来救亡,不是一边享受美国的生活,一边骂清政府。我希望有个有识之士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是一群嘴炮君,我们还是处于水深火热。

  86. @Fai 补充一句:这不是殖民经验的问题,而是日本犯下了反人类罪行的问题。作为不同殖民地的人民因殖民经验的不同对于殖民母国的情感不同,这自然合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对于犯下反人类罪行的政权进行中立甚至正面的描述,这是不被允许的。咱们得先承担起捍卫人类良知的道德义务,才可能讲到求同存异的问题。

  87. @Fai 我在德国住过一些年。在德国呢,其实也有人怀念纳粹。按理说,怀念纳粹也是他们的个人感情,与别人没什么相干。但是就真有人因为怀念纳粹而用纳粹色彩的图案给自己纹身,结果被别人告了,竟被法院判去坐牢的呢。德国怎么那么多事,非要管到别人灵魂深处呢?我怀的什么念、我纹的什么身,那不是我的自由吗?再者,纳粹政权对于德国,难道是一点好事都没干吗?据我所知也不尽然。虽然一方面他对德国国内异见分子进行残酷迫害,但另一方面,他也施行了很多有利于德国人民的政策(比如颁布五天工作制),进行了很多现代化建设(比方汽车工业以及伴随而来的高达3000km的高速公路网络),使得德国能够迅速摆脱一战的阴霾,得以重新崛起。是不是觉得和日据时期的台湾很像呢?那为什么现在的德国政府,以及德国主流社会对于自己的纳粹历史如此旗帜鲜明地拒斥和批判呢?盖因纳粹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犹太民族进行种族清洗,并悍然发动大规模侵略,在欧洲各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吧!那么日本呢?日本二战中对亚洲国家的所作所为也是够得上罪恶滔天这四个字的吧。正因如此,对于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我们的态度应该一致,不该有双重标准才对。在现在的德国,不要说绝无可能拍摄出一部描述纳粹时期的影视作品而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加任何批判,即使拍出来了,当时饱受纳粹蹂躏的国家如波兰对此提出严正抗议,那也是合情合理。台湾上映的这部作品,我是没有看过。但如果真的对日据时期进行了所谓“中性描述”,甚至有怀念的色彩,那么第一,这是违背人类社会良知的,第二,中国有理所当然的权利表示抗议。

  88. 慈濟大愛為何會受到「中國網友」的意見影響停播這部片子⋯⋯
    莫非是怕日後在大陸地區訛(這樣說會不會有點過份呢🤭)不到錢麽⋯⋯
    到底是中國網友力量大,還是中國網友背鍋,動手的是某國政府?
    順便,史觀不一樣很奇怪嗎?

  89.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表示:

    @马路 您这条回复我理解了,也很认同。希望以后多元的讨论能更活跃,当然这一点台湾已经走在了前面。

  90. 那个叫Kob的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一流

  91. 有些台湾网友觉得习近平倒行逆施怀念文革的时候,我等都是闭嘴的。一来你并不知道中共言论审查下真正的民意是如何,普通人在不被审查的时候有没有“大声地反对”,二来你对集权主义的审查应该没有经历。对于后者,我是祝福你的,但也希望你即便不能祝福我们,也不要奚落。

  92. 媽的,我甚至沒機會去看看那個電視劇到底說了什麼。沒有文本,評論個球丫。

  93. 这是政治体制决定的,媒体是有宣传属性的,是政治性的。

  94. 中國人對日本的態度己經發展得有點蠢相。自然,那些該清算的,該處理的,我們都要處理,但鐵定不是靠抗日劇和坐而論道。

  95. 還有一點我想叨擾,在對日態度上,台灣韓國之類比不及中國韓國之類比來得切近,因為後者來講,兩個國家都在拼了命地強調國族觀念,而中國也不是沒有被殖民經驗的國家。台灣之對日本之親和較韓國更甚,或許還有殖民經驗之多樣無法用國仇家恨來裝載包納。既有《賽德克.巴萊》鮮血淋瀝,也有《Kano》的溫情流動,這兩齣戲甚巧同來自一人之手。我在香港人口口聲聲「殘體字」的時候,這樣為簡體字辯護:那個東西以混入人的生活,與人的情感和經驗緊連在一起,你就要承認它是溫度的。用在殖民經驗,何嘗不是一個道理?

  96. 致微尘:你說的不是針對普羅社會心理的解讀,而是歷史研究,你走錯地方串錯門。
    致Kob:你把很多概念想當然地混淆在一起,我無意一一分辯,但「不民主」不是共產主義的原罪,甚至不能說是中國共產黨的原罪,這麼說是扼殺黨內民主人士的努力。不是還有社會民主主義一脈,是誰告訴你共產主義是要講求「不民主」?
    其餘的,上一個留言已回。

  97. 很多對岸的人緊抓住了「懷念」二字加以衍義反駁,繼而引申出「不應懷念」的道德規訓,「文革」是浩劫,死的人比日本侵華多,還是有人懷念,照理更是「不應懷念」囉,記得在關鍵時候,你們要大大聲對準習氏說。
    懷念是個人情感,有人沿習文革的邏輯,硬是要管到別人靈魂深處去,這背後一以貫之的誅心,可謂霸道且不通人性。
    應不應該,你有自己的判斷,你也可以因應你個人的判斷去作出你個人的選擇和行動,與人無尤,別人如何,你若不想理解,也沒有權力阻止,但中國政府把這種管理人類靈魂的事都扛在身上了。
    來到公眾評論的領域,本篇論者試圖理清被殖民者如台灣人的心路歷程,並開宗明義「好像很懷念」,這「好像」二字背後有「其實是怎樣」的指向,你看到了沒?那個「其實」既不是一個「懷念」可打發,更不是一個「媚日」可寛(內地)人心。
    告訴你一個故事,不是要你去總結應不應該(你以為你是誰?),而是期望達到「理解」,繼而鬆動一個人對世界教條式的解讀;是希望人得到自由,人性得到足夠舒張的空間,而不是以一己之偏反向操作,把不自由再強加予人。

  98. 国际主义、世界化各个国家的趋同,换位思考也可以当做新的殖民。但如果摸着石头过河、从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出发,探索自己专属的政经文化体系,也不可谓是在世界之林找到自己的位置。沿着先进国家铺好的桥走固然没错,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可能看似倒退,但需找自己的立足点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方法。

  99. 我認為中國人常常無法體會台灣人的對日情緒(例如台灣人並不必然的如同中國人一般的將八年抗戰視為一民族悲劇),是因為台灣不同於「中國大陸」,其與日本的互動是立基於「台灣」作為一個主體與之的互動,台灣人與日本的互動經歷是一種「殖民-被殖民」的互動,而中國人與日本的互動經歷是一種「侵略-被侵略」的互動關係,也正是兩種不同的互動關係造就了不同的歷史經驗及情緒。
    而回答朝鮮與台灣的對比,我認為兩者主要不同點是台灣在日本殖民結束後,其主體性仍然無法獲得張顯,在國民政府時期「台灣」被視為中國政權的反共「基地」,而在現下台灣仍被視為「中國的一個省分」而在國際社會中頻繁的被噤聲。是此,作為一個主體性至今仍未得彰顯得實體,詭異的民族情感可能因之而產生。

  100. 开头的导语明显偷换概念,这种没有意义的类比看似合理,但是经不起理性的推敲。比较同意一位评论者的观点,台湾与韩国的鲜明对比,根植于台湾的现实地位和需要!

  101. 談后殖民,我覺得韓國和台灣是一組很有趣的對比。兩者幾乎是同時被日本殖民,時長一樣,也是在日治時期開始全面近代化—但是今天這一在台灣成為了戀舊(這裡刻意不用戀殖)的言之鑿鑿的依據,在韓國確難獲認同。從不會有韓國人因為“日本帶領朝鮮半島進步”而懷念殖民時代。 說到底,歷史解讀服務於現在的需要。也許目前台灣夾在中美對抗中間的無根感和經濟逐漸落後的無力感,才激發出反面的想象,那個在強大政權力量庇護下的繁榮時代。至於其他負面因素,在想象中已被過濾。

  102. 讀罷發現,作者只有講出「那些懷念日治時代的人如何懷念」,是對立場的描述,但是距離解構出「為什麼」相差甚遠。我覺得是作者和立場拉不開距離之故。
    每個人對背後的詮釋固有立場,但分析的結構性也因它的佔據而削弱。
    這樣的文章放在深度,或許是因為端換了主編?
    當然不能因人廢言。

  103.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 你誤會了,我沒有在討論「懷念」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我是說你不需要擔心台灣人對日殖時期沒足夠的討論和反思,台灣人在此話題上吵得比中國人想像的要兇得多,中國人以中國本位的立場來加一把嘴來指指點點(不是說你,你的發言動機與內容都不是),只會將更多台灣人推向「懷念」的一邊。

  104.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表示:

    @sloppy 矫枉过正的“亲日”和“亲日”“矫枉过正” 是一回事吗?您要是觉得一回事儿,那我特别赞同您,和您的交流是没啥意义,无助互相了解。
    嗯,不过,您提到第三段第四段,我又回去看了看,确认了我的看法——我只觉得我莫名其妙就被代表了。因为我始终觉得历史叙事是多重的,应该有更多元的声音被听到,应该有曾经的殖民地精英,应该有原住民,应该有慰安妇,应该有当时的左翼人士,应该有当时的所谓“皇民”。可是这不代表,我认为为这段殖民历史赋予浪漫主义色彩是件好事。

  105. 很貼切的寫出台灣人的觀點 謝謝

  106. @微尘是一粒尘埃 問我意識到你的反感何來?你下方原評説台灣「親日」「矯枉過正」。若是最後評論區只剩這種你有預設立場之爭,就沒啥意義、無助互相瞭解。
    倒希望有中國人就本文第三、四段説説自己的看法。

  107.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表示:

    @马路 我想那些反思者也不一定认同“怀念”是不需要担心的。另外文中提到了很多台湾日据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里,我更多的读到是苦闷和压抑,我并不觉得那些生活有多值得“怀念”。希望台湾有更多人能和对殖民时期的nostalgia保持距离,得到更加有生产性的历史认知。

  108.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 你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你看得太少台灣人對日殖時期各種反思的論述交鋒而已。

  109.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 很欣赏您的发言,哈哈

  110.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表示:

    @马路 谢谢您的回应。您觉得不用过分担心这件事本身正是我认为应该担心的事。
    @sloppy 我觉得您说得对,直面它,评价它,不代表矮化或不尊重。日据时期的历史确实是近十年开始被挖掘,被重新审视的,这确实是件值得称道的是。我在评论中对此并无异议并表示赞许。不过“怀念”没有必要了,而且这种“怀念”还可能成为重审过去的一种障碍。我不知道您从哪句话看出我对于台湾人亲日的反感,还是您心里其实有预设一个中国人的形象和立场?从您的回复中我发现了预设立场这件事还真的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111. 另,我们确实不用沉浸在无止境的对殖民者的仇恨中,但殖民者最不需要的是被美化,甚至被朝拜。

  112. @Fai 我曾经在日本生活过两年,种种痕迹确实也让我怀念不已。一部智子之心也不能说明台湾的所谓“媚日”,毕竟这种题材的作品也不是多数。而且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本就是创作人自己的自由。
    让我诧异的是,为什么导演以及制作人员要去怀念这场给所有亚洲国家以及两岸人民都带去深重灾难的战争,以及在战争中为了日本的侵略,甘愿牺牲自己的台湾人。更不用说那些为日本战死,甚至被欺骗去到战场上最终成为慰安妇的可怜的灵魂。
    首先,如果说不民主是共产主义的原罪,那么资本主义的原罪就是对落后文明惨无人道的掠夺。我不认同中共的所有观点,说实话,中共有些作为我很是反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殖民主义我觉得也是不可提倡的。台湾是被日本殖民的地区之一。那么,你认为日本殖民是为了给台湾带来繁荣吗?台日关系亲密,你认为这些喜欢着日本的年轻人是因为殖民时期日本对台湾的友善吗?不是,只不过是因为日本现如今的状况,以及台湾倾向性的社会环境罢了。我在日本的时候我也觉得日本很好啊,但是一些原则性问题我也不会选择性遗忘,当然我也不会因为过去的事情对日本人心存芥蒂罢了。
    其次,被日本殖民过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仅有台湾,东亚各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都被日本殖民过。但是其他国家对日本的态度都出奇的一致,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越南,菲律宾,我想他们都不会去怀念那个时代,更不用说拍出如此具有感情色彩的影视作品了。那么只有台湾对日本有这样的感情,是不是有些奇怪呢?而且说到日本对台湾的贡献,我想不用比,都知道国民党才是真正给台湾带去了民主和自由,让台湾人真正有了人权,并且将台湾建设成了如今的样子。那么究竟哪边对台湾的贡献更大呢?
    所以我尊重台湾的创作自由,毕竟你们不像我们,各种censorship,动不动就要被和谐。我只是觉得两边真的都是中国人,我只是不想台湾同胞被一些偏激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毕竟两岸同胞的隔阂真的已经很深了。。。

  113. 當代台灣人,有多少經歷過那段歷史?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懷念”?如果說當時社會經濟、民生、“言論自由”的發展是懷念的主要原因,那麼當代台灣發展程度與當時相比,為何會有更加充分的懷念理由? 當然,從小人物切入反映個人在那個時代的際遇和選擇是沒問題的,也需要這種尊重創作自由,大陸直接禁播也有點小家子氣了,但從部分電視劇片段來看,刻意醜化國軍和美化日軍,對法西斯式的侵略毫無反思,一味只“心繫小人物”是否又是合適的呢?畢竟在日帝殖民和侵略的歷史中,也有很多人受到傷害,是否又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呢?

  114.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我想你需要多看一次全文,你説你理解台灣人,但是我想你只是接受了日本與台灣歷史的交互影響,並非真的懂得台灣人內心的觀點。日本殖民是台灣土地上曾經的歷史,所以我們直面它、評價它,不代表我們矮化或不尊重自己。
    若你內心有「中國人」怎麼可以親日的衝突感受被挑起,讀讀另一篇抗日神劇文,或許可以幫你看到些端倪。

  115. 实际上,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台湾人来说,日治时代是不值得怀念的。
    确实,日治时代在经济上比起后来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要好一些,但是比好也不能单纯只看经济、看生活水平。如果只是单论经济,那理当现在生活在大陆地区的人们都应该爱中共,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简直是天差地别。可实际上很多都不喜欢中共,因为还有许多苦难不是来自经济匮乏,而是缺少人权和自由。
    现在台湾已经是民主自由社会了,不管从经济上、还是社会自由度上来说,都是比以前好太多的。生活在当前如此环境之下的台湾人,没有任何理由去怀念当年的日据时代。
    另外,这部影视作品并不能代表台湾人“媚日”,这只不过是台湾社会开放程度的一个体现。反观中国大陆,这种喜欢用民族主义来扣帽子的文革风气就从未改变过。

  116.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 其實台灣對日殖時期的討論已非常豐富,且不斷更新中,實在沒有必要太過擔心。我想,中國人單一地將台灣人視為媚日者,才是窒礙兩地交流理解,以至將台灣人推向「媚日」的力量,這才需要警惕。

  117. 有理有据,不错的文章

  118.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表示:

    台湾人对日据时期的复杂情感虽理解,但很难认同。除了去怀念日本帝国主义阴影下仿佛荣光的幻影,台湾就没有其他超克自身殖民地近代化的途径了吗?这种矫枉过正的“亲日”历史认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很难说这对台湾历史是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这无疑让如今已经21世纪的日台关系依然无法脱离“殖民主义”的框架。很多口口声声“爱台湾”的日本人不过是沉醉于曾经宗主国尊大光环之下,在台湾人的呼声中寻求存在感。说得刻薄一点“想要被看得起,先要看得起自己。”日据时期的历史需要被挖掘,挖掘更多样的声音,这一点台湾做的很棒,资料的公开保存完备,研究做得风生水起。不过,并不需要“怀念”,毕竟台湾已经前进了这么远了。

  119. to Kob, 願聞其詳!怎麼偷換概念,怎麼邏輯混亂?
    台灣人與日本人的親近是瞎子都看得到的事實。即便如《賽德克.巴萊》這種你死我亡的電影裏,漢人也是與犬豕類比,與日人則是隱隱然以血櫻共通的惺惺相惜。我在台灣電影院看《灣生回家》,周圍都是台灣人,他們不說謊。這篇文章已經在很有耐心地試圖告訴被不斷灌輸「殖民者該恨」觀念的內地人,現實比中共的文宣複雜百倍,除非有堅硬的頭腦,一般人寧願固守謊言,也不願看清世界。

  120. 我是端会员 为何这篇文章看不了???

  121.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貼合台灣人的觀點,若你讀來覺得有些不適,那你可以對比一下那跟你認知裡台灣人該有的想法有啥差異,那差異又從何而來。

  122. 这篇文章你们究竟仔细看了吗🧐这样偷换概念的混乱逻辑你们真的赞同吗。。。

  123. 這就是台灣人的矛盾呀,當國民政府敗退到台灣時,台灣人是用「狗去豬來」來形容的,日本人雖然對台灣執行殖民統治,但他還是讓台灣人的生活品質得到了質的上升,跟中華民國這個吸血蟲比起來好太多了,至於為何台灣人比起韓國人更不抗拒日本人呢,也是因為台灣長期以來都是被殖民的角色,並沒有像韓國那樣的民族主義基礎作為底氣,所以同樣被殖民,韓國人會有著「亡國」的感覺,可是台灣人感覺不會那麼強烈,不過在現在的台灣社會,對於這段被殖民的歷史的看法是相當分歧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種,對於這段日本與中華民國的相繼殖民歷史都有不一樣角度的看法,加上白色恐怖的影響,導致許多台灣人都對於探究過去與參與政治感到噁心和害怕,讓凝聚社會共識更加困難
    而現在台灣人表現的比起傾中更傾日,純粹是因為中國政府處處以台獨之名打壓台灣,讓台灣人迫不得已去親近美日以求自保罷了,畢竟台灣早已脫離中國統治將近百年,說什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顯諷刺,畢竟有狗,有豬,我們怎麼能確定下一個來的,不會更糟呢?

  124. 香港現在的情況也非常相似。

  125. 對照今天的香港, 同樣的橋段啊, 地方更換殖民者, 然後敍事者當自我閹割, 高舉民族大義, 無視經歷殖民地時代的人.

  126. PC端选择「简体版」没有文章内容

  127. pc端看不到文章内容

  128. 有意思,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