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煙瀰漫,碎石橫飛,空氣裏混雜著催淚彈和燒焦橡膠的刺鼻氣味,大量示威者倒地不起——過去數星期,以巴邊境持續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
衝突始於2018年3月30日「土地日」,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發動名為「回歸大遊行(The Great March of Return)」的抗爭行動,近三萬名巴勒斯坦民眾到巴以邊防地區示威,大部分留守在距離邊境數百米的5個營地據點,但也有部分年輕人到邊防地區投擲石頭和燃燒彈等,行動隨即演變成與以軍的流血衝突。據巴勒斯坦醫療部門報稱,至今造成至少34人死亡、3,000人受傷,是近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巴以流血衝突。
在這場衝突中身亡的,包括3月31日在採訪示威時被以軍開槍打死的巴勒斯坦攝影記者 Yaser Murtaja,當時他身穿印有 "Press"(新聞媒體)字眼的背心。4月11日,以色列傳媒公開一段影片,顯示有巴勒斯坦平民懷疑遭以色列軍方狙擊手開槍擊倒,以軍更涉嫌以槍擊巴人取樂。以色列軍方回應指,影片可能在數個月前拍攝,但承諾會徹查事件。而在4月12日,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亦導致一名哈馬斯軍裝及另一名當時正接近南部邊防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死亡。
巴勒斯坦民眾的示威預計將會持續至5月15日,這一天是以色列70週年建國日,巴勒斯坦人稱之為災難日。巴勒斯坦的災難日是為紀念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75萬巴勒斯坦難民被猶太人趕出家園,他們表示,這次大規模示威的原意就是要求以色列讓當年的難民重返原居地。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耶和華將迦南一帶的土地賜給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表示這片土地是「流奶與蜜之地」,因為是上帝所賜之地,故被稱為「應許之地」,這片土地的範圍在今天世界版圖來看,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自19世紀開始,因為土地和族群的紛爭,以巴衝突持續不斷,這片應許之地,一直未獲安寧。
面對這次最新的流血衝突,巴勒斯坦方面指責以軍不當使用武力,但以色列方面則反駁,巴方的示威並非和平進行,以色列首相內塔尼亞胡將示威的起因歸咎於哈馬斯引導巴勒斯坦人仇恨以色列,又稱讚以方軍隊「守護國家邊境」;國防部長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稱受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沒有人是無辜的」,拒絕展開對任何死傷的調查。
(端傳媒實習記者林子健對此文亦有貢獻)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