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普通話如何演變為漩渦中心的語言?香港「推普」的前世今生

在香港,普通話真的可以只是一門語言工具嗎?在港人的焦慮背後,香港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推普」工程?人們反對的是普通話還是普教中?一位從殖民地走到今天的學者說:「九七前英文是high language,九七後變成普通話。權力決定一切,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普教中」熱潮近年似乎稍微減退了一些。根據「港語學」統計,2015/2016學年,參與「普教中」的中小學數目出現首次回落苗頭。圖為沙田崇真学校的學生正在上「普教中」。

「普教中」熱潮近年似乎稍微減退了一些。根據「港語學」統計,2015/2016學年,參與「普教中」的中小學數目出現首次回落苗頭。圖為沙田崇真学校的學生正在上「普教中」。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楊子琪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4-12

推廣普通話工程在香港進行多年,社會爭議持續擴大。近日一則新聞,再次觸動港人對普通話教育緊繃的神經:鋼琴老師Sukie在Facebook留言稱,其學生所就讀的幼稚園禁止講廣東話,並要求孩子們互相監督、互相告發。輿論一時嘩然。在這座有近九成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城市裏,網民發問:「點解唔可以講廣東話?」(為什麼不可以說廣東話?)

兩個月前,在大學層面,普通話同樣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浸會大學學生對考試程序的質疑,迅速演變為中港矛盾和國族之爭。《環球時報》批評學生反對普通話考試就是「去中國化」。而在香港本地,近年來對普通話背後所聯繫的意識形態也越發敏感——08年由政府機構資助的一項推廣「普教中」(普通話教授中文科)計劃,被批為「推普廢粵」,更被質疑是變相的「國民教育」:透過語言教育增強中國人身份認同。

「某種程度上,『普教中』是一種政績工程。整個中國法定語言都是普通話,可香港人的母語是廣東話。普通話的推行,是統一這個地方的方法。」Emily對端傳媒這樣表達她的觀點。她今年26歲,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去年夏天剛剛成為一名「普教中」老師。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Annie則不這麼認為:「『普教中』不等於意識形態灌輸。內地人從小『普教中』,比如我來自某省,我不會說當地方言,但這不等於我就被什麼意識形態洗腦了。」她對普教中信心滿滿:「我對這事非常抱有希望。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逆轉的。」Annie赴港獲碩士學位後,在本地的國際學校做了三年中文老師,教學語言是普通話——目前,幾乎全港國際學校都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

回溯歷史,中文在香港長期被默認為廣東話,而普通話在香港的開端,是在學校裏作為一門語言科目。是什麼樣的歷史脈絡和力量,將普通話與中文科結合,推動「普教中」作為官方目標?普通話又是如何演變為一門漩渦中心的語言?端傳媒訪問了二十年前在教育語言決策中佔一席之位的謝錫金教授、香港「推普先鋒」許耀賜,以及學者蔡寶瓊、葉蔭聰等,嘗試重組「推普」工作在香港走過的歷程,亦由此重新審視港人對語言及身份認同的焦慮:在香港特有的歷史政治環境下,普通話真的可以只是一門語言工具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