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跟著跳蛙通勤:台北如何讓民眾上網自創公車路線?

2018年初,台灣新北市政府推出「跳蛙公車app」,讓民眾發動連署,設定公車路線,由政府領頭的「自創共享公車」模式,引發不少注目。

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二十一世紀,最古老的「共享車」--城市公車--還能玩轉出什麼新把戲?2018年,新北市交通局推出了新政策,吸引不少目光:它讓民眾使用「跳蛙公車」app創設自己的公車路線,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載、選擇路線起訖點,開啟「連署」模式,集滿20個人也想跟你搭乘同樣的路線,路上就會出現一台由群眾共同創設的公車,跑著當初連署所指定的路線,實際解決該路線的通勤需求。

跳蛙公車app的初始設計理念,說來十分簡單:在特定的路段,民眾已有搭乘公車的需求,但沒有合適直捷的路線可搭。若按照正常程序開通公車路線,程序繁瑣,又必須耗費許多時間,為了整合民眾與業者的需求、更有效率地使用大眾運輸資源,新北市政府決定開發app,民眾連署成功後,交通局便會請公車業者開始規劃、行駛該路線,以每八公里一段票(備註:一段15元)為標準進行收費。

打開跳蛙公車app,如今已經有十餘條開通路線,統計乘客超過三千人次,另有七至八條公車路線已經跨越20人的通車門檻,進入「準備開通」階段。如果順利地發展下去,將會越來越多人跟著跳蛙上班、下班,形成台北人的新體驗,也補足過往路線蒐集的不足。

根據2014年統計,台北市公車每日已經有143萬旅次,每500公尺公車覆蓋率達97.5%,想去的路線,大多數都有公車直達。
根據2014年統計,台北市公車每日已經有143萬旅次,每500公尺公車覆蓋率達97.5%,想去的路線,大多數都有公車直達。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