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到衛生紙了嗎」——台灣到底為什麼哄搶衛生紙?

中國政府提高環保標準、拒收世界廢紙,為何間接引爆台灣衛生紙搶購熱潮?台灣物價已經因為衛生紙而應聲飆高嗎?為什麼央行給的「物價」答案總跟你感覺不一致?
由於紙漿等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台灣衞生紙於3月中將要加價,加幅最多三成,引起大批民眾搶買囤貨。 圖為2018年2月25日,台南超市出現搶購衛生紙的人潮。
台灣

「你買到了嗎?」「最後一排我通通給他買下來了!」2018年2月26日,台北的知名量販店門口,一位主婦開心地向朋友炫耀手上的成串衛生紙,同伴高興回應:「太好了,我們家也堆了好幾箱,可以用好幾個月!」這兩位太太的行徑,不是特例,近日走在台灣街頭,常常可見拎著成串衛生紙的消費者,對照賣場空空如也的衛生紙貨架,構成一幅奇特景象。

2018年2月23日,台灣媒體報導稱「衛生紙將於三月中漲價10-30%」,引起民眾搶購、囤積低價衛生紙。「衛生紙之亂」所及,實體賣場貨架被掃空、各大網購平台缺貨,知名電商PChome24h購物網更發佈數據,衛生紙在「三日內售出近5百萬包、銷量暴增22倍、平均每3秒就賣1箱、全站高達95%在庫貨量銷售一空」,超過雙十一業績。連街頭的夾娃娃機也開始換下可愛玩偶,換上一包包衛生紙供人夾取。

就這樣匪夷所思地,「衛生紙」成了台灣在戊戌年的第一個熱門關鍵字。衛生紙真的要漲價?漲價就會引發這樣的亂象嗎?歷史上出現過嗎?衛生紙漲價會引發物價持續上漲嗎?

一、衛生紙真的要漲價嗎?為什麼?

衛生紙之原物料「短纖紙漿」價格上升,是此次亂象元兇。台灣經濟部指出,短纖紙漿國際價格自2017年開始逐步上漲,10月起大幅攀升,至2018年2月為止,已由一公噸650美元漲至800美元,漲幅高達23%。主要原因是國際短纖紙漿供應商「設備出問題」,以及中國大陸去年的「禁廢令」與環保政策雙重影響,導致全球紙漿供需失衡,價格上漲。

早自2017年開始,便有部分業者將衛生紙出廠價格陸續調漲5-8%,卻未引起消費者太大注意,直到2月23日,「衛生紙將聯合漲價」相關消息出現,才引燃了這場「衛生紙之亂」。

2月27日,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宣布,將邀集台灣三大衛生紙製造業者與各量販通路,召開「倡議競爭及禁止聯合調漲衛生紙價格」會議。根據台灣《公平交易法》規定,業者不得進行「聯合(漲價、跌價)行為」,此舉顯示公平會已懷疑各大業者有「聯合漲價」嫌疑。

台灣是造紙大國,各類紙品生產量全球排名前20大,各類紙品消費量亦高達490萬公噸,卻高度依賴紙漿進口,價格往往跟隨國際紙漿價格起伏而調整。在世界造紙業稱雄的各國,如中國、美國、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多有國內林業作為物料來源,罕有如台灣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紙漿。

事實上,台灣並非全無自然資源可供紙業運用,直到今日,台灣全島森林覆蓋率仍將近六成。在1989年之前,日本殖民政府、戰後國民政府都曾戮力發展林業、砍伐樹木;直至1988年,《人間雜誌》攝影記者賴春標發表〈丹大林區砍伐現場報告〉系列調查報導,引發百名大學教授連署〈1988年搶救森林宣言〉,守護森林運動風起雲湧,政府於隔年宣布禁伐檜木林,1991年進一步全面禁伐天然林。

本土原料來源不足,消費者又普遍不接受「再生紙漿」製成的商品,導致台灣國內造紙業所需原料中,多數必須來自國際進口。以近日引發風暴的衛生紙為例,紙漿料源幾乎全由國外進口,而原料成本約便佔總成本48%,與國際漿價高度連動。

即便如此,台灣紙價仍相對穩定,紙業市場勢力均衡,單一廠商要輕易漲價並不容易,民眾也長期習慣衛生紙價格低廉而穩定。根據中華徵信所相關資料指出,台灣2010-2015年間,紙業市場大抵由正隆、中華紙漿、永豐餘、榮成、台灣紙業、康那香企業等數家廠商均分天下,排名少見變動。在這數強之中,紙業龍頭正隆紙廠2015年營收高達新台幣262億元,佔前十大廠商營收總額的34%,動見觀瞻。於2017年法人說明會中,正隆總經理蔡東和曾指出,台灣紙價市場相對安定,「(要漲價)如果沒有提早一個月講,客戶根本不可能接受。」

但在蔡東和去年相關發言中,也可以探出今年漲價端倪。蔡東和在法說會上回應提問時指出,國內衛生紙用量與GDP高度相關,在台灣近年經濟成長放緩的情勢下,需求面變化不大,如果價格發生改變,多半是供應端發生的波動。這一輪供應端的波動,便是中國發佈「禁廢令」,拒收國際廢紙,改用紙漿,讓國際看好紙漿前景,漿價應聲上揚。蔡東和在當場分析,中國祭出禁廢令後,「造成大陸廢紙部分需求太緊、國內廢紙大漲,原本國際漿價有點軟軟的,現在沒有廢紙了,漿就比較好賣一點,所以兩個(價格)也有互動關係的。」

二、台灣曾出現過「衛生紙之亂」嗎?如何落幕?可否依樣解決?

台灣近四十年來,少見衛生紙搶購的情事,上次「衛生紙之亂」必須上追至70年代的石油危機。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OPEC宣布石油禁運,國際油價大漲四倍,導致台灣的物價也飛漲。民生物價大漲二成至五成之間,有的甚至上漲一倍。根據當年紀錄,舒潔衛生紙一箱(36包)批發價由390元漲到460元(台幣),零售一包從10元漲到14元(台幣)。

當時政府以行政院長蔣經國為首,祭出一連串措施:全面開放日用品進口、召集業者商訂日用品價格、各通路必須無限制供應相關物資等。蔣經國本人並親自在行政院會作出四項決定:一、必要時取消限制設廠之一切措施。二、對出口之日用品,如國內缺貨者,立刻停止出口。三、日用品開放進口,對採購地區不加限制(但若是來自大陸地區的「匪貨」,仍屬例外)四、原8日已公布的協議價格若有偏高情形,工業局將就其成本及利潤詳細調查與調整。

但自今日回看,當時的許多措施,例如開放日用品進口、開放設廠,乃是在特殊政治經濟條件下才能擁有的政策工具。如今,70年代的各項禁令多半已經解除、當初被嚴格禁止輸入的「匪貨」(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貨品)更隨處可見。如今,政府可以控制價格的方式不多,即便查獲廠商有聯合漲價或囤積行為,也只能按照《刑法》、《公平交易法》等相關法令規定進行裁罰。

若物價隨衛生紙價連動,真正進入「全面飛漲」階段,那中央銀行可能就必須進場平抑物價。但在接受媒體堵訪時,即將卸任的央行總裁彭淮南,顯然並不覺得這次的衛生紙漲價風波是真正的物價上漲。

從衞生紙被宣布要開始漲價後,導致民眾搶購提前囤貨,一度甚至傳出部分賣場衞生紙被搬空的消息。
從衞生紙被宣布要開始漲價後,導致民眾搶購提前囤貨,一度甚至傳出部分賣場衞生紙被搬空的消息。

三、台灣物價會因為衛生紙而持續上漲嗎?

彭淮南解釋,台灣物價基本上是低且穩定,但農產部分容易受到氣候影響,以前年為例,一下寒害、一下颱風來,蔬果價格大幅上漲,相形之下,去年蔬菜水果便大幅下跌。彭淮南強調,因此台灣物價長年來說漲幅很低,每年波動幅度很小,「作為央行總裁,這是很高興的事,中央銀行達成了目標。」

彭淮南的說法,與中央銀行一貫以來的說法一致:只有單一或少數商品的價格上漲,並不能稱為通貨膨脹,唯有綜合性的商品價格均呈現上漲,才可能形成通貨膨脹。台經院院長林建甫進一步指出,台灣的通貨膨脹其實並不嚴重,基本上低於1%,針對衛生紙搶購風潮,林建甫認為,民眾是受到媒體報導影響,每天在電視上看見空貨架、搶購衛生紙的新聞,才造成民眾的恐慌心理,「政府應該要廣為宣導、阻止這個風氣。」

總體而言,林建甫的意見與彭淮南相同,台灣物價其實相對很低,也未因衛生紙而受到影響。但台經院也提醒,因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衛生紙漲價依然可能造成連鎖效應,讓業者趁勢漲價,政府必須密切注意。

四、關於物價是否上漲,為什麼央行總裁的說法跟你的感覺有落差?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商品,價格常常是漲跌互見、互相抵銷。為了綜合性地客觀計算物價上漲率,行政院主計總處定期收集各種商品及勞務的價格資料,並編制「物價指數」,針對不同類別的商品或勞務,分別編成各種不同的物價指數。

在這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對一般人而言最有感的指標。白話而言,CPI是以「一般家庭購買各種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之平均情況,選查食衣住行育樂等項目、不同規格的商品或服務,依價格變動特性、依不同區間,按照聯合國作業規範進行編算調查。因為總指數計算項目繁多,計算出來的整體漲跌幅,通常會比個別品項變動來得和緩,導致CPI的變動幅度與民眾對物價漲跌的感受常有落差。

譬如彭淮南受訪時提及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便是台灣每年固定會發生的物價「高麗菜效應」,導致民眾「物價心理」與「物價指數」落差的經典案例。根據主計總處的分類,高麗菜是「每個月內至少會買一次」的產品,價格漲跌將影響物價。然而,中央銀行及經濟研究機構計算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卻扣除蔬果、能源價格變化,也就是說,蔬果價格變化並不反映在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數據變化上。

以2016年為例,台灣核心物價指數僅有0.84%,看來與彭淮南的評價一致,是「物價非常穩定」的社會;但若加上蔬果、能源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將上看1.4%,換句話說,隨高麗菜價而波動的蔬菜價格,將影響民眾真正的物價信心。近日的衛生紙之亂,也可理解為另類的高麗菜效應:單一、經常購買的民生物資基於偶然因素漲價,雖對台灣的總體物價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卻讓消費者感受「物價飆漲」的可能,產生預期囤積、「買到賺到」的心理,釀成奇特的衛生紙搶購風潮。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文章够无聊

  2. 中国政府提高环保标准、拒收世界废纸,为何间接引爆台湾卫生纸抢购热潮?这什么意思啊?这只会导致供应问题,而民众购买是另一个问题吧……

  3. 这也能放在【深度】里吗……………………

  4. 看到「央行」和「台湾是一个造纸大国」之类的表达的时候,脑子短路了一两秒。
    然后开始数「美国」「法国」「韩国」…………大国。「日本」……大本,「台湾」……大湾?
    注意:
    此条非引战言论,只是在阐述本人的脑短路过程。

  5. 唉……这根本不是富矿……

  6. 傲慢才是培育無知的土壤

  7. 假新聞假議題,值得記者們繼續浪費時間做文章嗎?

  8. 板蓝根和抢盐都是听了健康谣言,以为抢不到就要死了,大陆应该有年头没有因为物价发生过哄抢了

  9. 然而我想起了中国大陆的板蓝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