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晚上,香港掛起寒冷天氣警告,最低溫度跌至八度,觀塘公眾碼頭寒風陣陣,九個露宿者瑟瑟躲在自己搭建的木板屋裏。
劉伯是其中一個。過冬之前,他從附近撿回來幾塊木板和一堆釘子,搭建起一間木板屋,裏頭放下一張破床墊後就再沒有多餘的空間,但相比起許多席地而睡的露宿街友,劉伯的小屋溫暖多了。「社工同我講,我才知道,原來我這間已經是『露宿者豪宅』了!」他今年68歲,裹一件厚外套,笑著說。
不久之前,這間臨時的木板屋為劉伯帶來了麻煩:2017年12月,地政總署貼出告示,指根據政府條例,「碼頭被露宿者們不合法佔用」,並會在1月12日進行聯合清理行動,清走露宿者的木板房及雜物。寒冬中的政府清場行動經媒體報導引發輿論關注,後來經社工和區議員協助,政府表示將行動延後至3月。唯一的容身之所不久後還是有可能被拆,劉伯只能無奈接受:「既來之則安之啦,如果呢度訓唔到就只有去搵另一個安樂窩咯(如果這裏不能睡就找另一個安樂窩)。」

過去三年,劉伯輾轉於板間房和街頭,看盡世情冷暖,他明白,在政府和一些市民眼中,露宿者的困難不足一提,所謂的市容和秩序才最重要。近年來,他一路看著觀塘區重建翻新,自己露宿的一帶越來越繁華,每逢元旦煙花匯演的日子,碼頭一帶特別熱鬧,許多市民排隊上游艇。劉伯記得,有次有位排隊的市民在他身旁說:「佢哋真係好,可以唔洗交租,又有無敵大海景,可以睇煙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