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彭揚凱:「過渡將就」的租屋心態,台灣違建租屋危機的根源

在台灣,住宅政策乃至住宅消費向來以「購屋」為導向,相對地,租屋市場從來就不被看重,不過是「置業階梯」踏腳石。此種「過渡將就」的價值取向,造就了台灣租屋市場的三大病徵。

租屋市場從來就不被看重,「住者有其屋」才是硬道理,租屋只是過渡的居住需求,所以很多時都是將就即可。圖為於台北101瞰覽下的市內樓房。

租屋市場從來就不被看重,「住者有其屋」才是硬道理,租屋只是過渡的居住需求,所以很多時都是將就即可。圖為於台北101瞰覽下的市內樓房。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7-12-27

#彭揚凱#評論

就在台灣首部租賃專法通過前後,接連發生數起重大的違建火災傷亡事件,公共安全乃至違規建築管理成為各方矚目焦點。一如前例,中央、地方政府又「再次」向違建宣戰,只不過,這次把「危險」租屋課題也一道捲進來了,而這也是本文想要探究的面向:危險的違建租屋問題怎麼解決?

租屋市場失序

在台灣,住宅政策乃至住宅消費向來以「購屋」為導向,相對地,租屋市場從來就不被看重,不過是「置業階梯」踏腳石。換言之,社會集體的基本心態認為,「住者有其屋」才是硬道理,租屋只是過渡(越短越好)的居住需求,所以,將就將就即可!

此種「過渡將就」的價值取向,造就了台灣租屋市場的三大病徵。首先,是租屋品質不受任何規範。因為民眾只想過渡將就,而國家從未想要積極介入管理,在法令框架下僅視租屋為民法上的某種租賃契約行為,跟租器材、桌椅沒啥兩樣,是租賃雙方的「合意」行為。換言之。只要租賃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什麼樣的租屋品質,什麼樣的居住條件,政府不用管,也不想管。

其次,是租屋經營多為非專業小房東。這當然還是跟「過渡將就」有關──相較於購屋消費掛帥及房產增值投機獲利,租屋從來不被視為「有賺頭」、「夠穩定」的不動產投資經營標的,故缺乏具規模企業或專業組織參與,導致投入者多為擁有數房的小房東,產品多為較不具市場增值潛力的老舊住房,經營則採個人化(偏好)與低度服務型態。當房客不過是將就,房東自然也就隨便就好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