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內地就是香港的「鬼」?香港電影中「公安」形象三十年來大變遷

從何時開始,作為中國法政象徵的中國警察體制,切切實實地成了香港警察的幽靈⋯⋯

《國產凌凌漆》電影截圖。

《國產凌凌漆》電影截圖。攝:端傳媒攝影部

特約作者 鄧正健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12-27

有兩件關於中港兩地法律制度差異的事,近來較受輿論關注:一是《國歌法》在港立法;二是高鐵實施「一地兩檢」。關於前者,有流傳廣泛的網絡笑話說「一旦《國歌法》在港立法,第一齣被禁的香港電影,將是1990年風行一時的《表姐,妳好嘢!》」原因是戲中有一幕講大陸公安鄭碩男(鄭裕玲)跟定居香港的國民黨老兵(林蛟)各不相讓,對唱兩地國歌互相比拼。

作為香港流行文化的主要模式,香港電影一直都被視為香港人集體心理的投射。《表姐,妳好嘢!》中對大陸公安的刻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六四以後香港人的集體情緒。而如今這則笑話,則揭示出一種深植香港人集體意識底層的「恐共情結」,原來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香港人對大陸法制的片面想像裏。很多香港人深怕一旦兩地法律制度失去了緩衝間隔,唯一賴以維持香港人信心的「一國兩制」便會崩潰,香港亦將在制度上全面內地化。時至今日,香港人仍然普遍不信任內地制度,既不接受內地法律條文和刑責,亦懷疑內地警察會否依法行事。這種不信任本長期存於香港想像中國的情感結構裏,如今再被提及,暗示當下港人的「恐共情結」已變得具體化:較表層的恐懼是害怕法律對文化藝術創作的箝制;更深層的,則是擔心「香港電影」再無法作為香港的「政治寓言」,而香港文化亦失去了一種重要的表述方法。

《表姐,妳好嘢!》電影截圖。
《表姐,妳好嘢!》電影截圖。網上圖片

「警察/公安」的二元想像反映了香港人對兩地警察系統和法律制度的比較,繼而投放了香港人對兩地政治關係的辨認。

「公安」是香港電影中十分常見的符號,作為內地法制的象徵。「公安」一詞本身就包含了鮮明的文化差異想像,事實上在內地警察制度,「警察」跟「公安」在概念上並非完全對等,涵蓋範圍也略有差異,但港治以至海外華人卻長期視「公安」為「中國警察」的代名詞,背後指涉著一系列對中國司法制度和警察的污衊想像:如貪污、人治、不依法辦事甚至知法犯法;此外亦連繫到更為文化維度的想像,如粗鄙、沒文化;或部份如《表姐,妳好嘢!》這類喜劇中更對其貼上各種文革標籤,像文革服式、口號等。

然而「公安」並非香港電影的母題之一,它往往是依附在描述香港警察的「警察電影」(或「警匪片」)之內,作為突顯香港警察特徵的對照物,投射香港人對中港差別的想像。但這種投射不只是文化想像,更有鮮明的政治寓言色彩,「警察/公安」的二元想像反映了香港人對兩地警察系統和法律制度的比較,繼而投放了香港人對兩地政治關係的辨認。本文將重溯「公安」在香港電影中的嬗變系譜,以側寫作為政治寓言的香港電影跟香港人「恐共情結」之間的張力。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