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為示威者辯護16年,大律師郭憬憲:當公義只有需求,沒有供應

大律師郭憬憲執業19年,2001年開始接第一宗示威案,起初一年只接一兩宗,但近幾年,一年可以接十幾宗。多年對比的經驗令他憂慮:「法庭釋放的信息改變了。」從在自由與秩序之間維持平衡博弈,變成後者壓倒前者,「由一個有發展的循環系統,變成一個威權系統。」

入行19年,郭憬憲的法律生涯一路見證著香港回歸二十載。行家都知道,他專愛打涉及示威的刑事案件,他的客戶遍布香港城中不同派別的抗爭者。

入行19年,郭憬憲的法律生涯一路見證著香港回歸二十載。行家都知道,他專愛打涉及示威的刑事案件,他的客戶遍布香港城中不同派別的抗爭者。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陳倩兒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11-14

九月香港,兩宗史無前例的判刑從天而降:13名因反對東北發展撥款而衝擊立法會大樓的年輕人獲8至13個月監禁,3名衝入公民廣場的年輕人獲6至8個月監禁。判刑一時震驚香港,以前非法集結罪大多獲判社會服務令,這回首次由高等法院接連頒下重刑,所出何因?會否帶來寒蟬效應?我們向眾多參與過示威案的大律師發出訪問邀請,大多石沉大海,有的正參與相關案件,避嫌拒訪,有的並無興趣發表公開評論。

唯獨參與新界東北案、代表其中5名示威者的大律師郭憬憲,旋即回信,說如果要談,需要「至少兩小時以上」,不久又來信補充,說要談的問題是「哲學性的」。「我看完(你們的司法報導),覺得就是一位圖書館管理員告訴我,圖書館有多少本書,一本是這人說的,另一本是那個人說的,大家完全沒有交流。」剛在郭憬憲的辦公室坐下,他迎頭就直接批評,做報導不應該陷於法律條文的泥沼,忽略更廣闊的政治背景,去政治化的理解法治。

今年45歲的郭憬憲,1998年入行,法律生涯一路見證著香港回歸二十載,行家都知道,除了一般刑事案件,他專愛打涉及示威集會的案件,客戶遍布城中不同派別的抗爭者,眼下手中的同類案件,就有12宗。除新界東北案外,還有旺角騷亂案,「長毛」梁國雄在立法會辯論中示威被控故意妨礙罪,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向梁振英投擲三文治被控普通襲擊,多人因參與反釋法遊行被控非法集結罪……他所代理的當事人,大多數是示威者。

為示威者辯護十幾年,郭憬憲意識到,自己的每一次庭審,都在參與兩套價值系統的博弈:一套他稱為「減壓系統」,傾向限制公權,避免公權成為暴政的工具;一套是「加壓系統」,去政治化的理解控罪,「我不管你,你犯法就是不對的」;前者追求自由,後者維護秩序,「兩者長期以否定對方為己任」。而近年來,尤其是經過新界東北案和公民廣場案的最新判刑,郭憬憲憂慮:博弈失衡了,「加壓系統」在香港奪得了壓倒性的上風。「法庭釋放的信息改變了,由一個有發展的循環系統,變成一個威權系統,」郭憬憲指出,在一個威權系統裏,「公義只有需求,沒有供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