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探索學院

專訪《紅色工程師》作者安舟:了解今天中國,不可能避開毛時代

這本書「辯護」式的文革書寫曾引發過學者們的爭議,安舟的立論是:文革是中共革命路線中要求抹平階級差異的結果,在1949年建政之後,中共試圖將新政權打造成一個消除不平等的理想烏托邦。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於1966年至1976年間在中國境內所發生的政治運動。由時任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發動的階級鬥爭。圖為當時天安門的一場政治動員活動。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於1966年至1976年間在中國境內所發生的政治運動。由時任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發動的階級鬥爭。圖為當時天安門的一場政治動員活動。攝: Bettmann / Contributor /Getty Image

特約撰稿人楊山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10-31

#探索學院#安舟#評論

一個幽靈,毛澤東的幽靈,在中國上空遊蕩。知識分子群體自文革結束之後,經歷了1970年代的創傷修復、1980年代意氣風發之後的挫折,又在2000年開頭的公民社會呼號之後,遇上了膽戰心驚的「重慶模式」。2012年初,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落馬,人們以為可以喘一口氣,然而之後的政治氣氛,卻並沒有為之放鬆,甚至國家機器對社會的控制日漸增強,對意識形態的關注也愈發收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知識界在去年迎來了文革50週年紀念。今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的一場研討會,再次傳遞出了中國知識界對文革的主要批判路徑:文革的關鍵詞包含了暴力、個人崇拜、狂熱、非理性與不民主。這些幽靈似乎隨時會反撲,需要盡力予以預防。

而在這場會議上也出現了有趣的場景。一名在場的「毛派」搶到發言機會,先是質問演講者如何看待鄧小平,之後又高呼毛派口號,抨擊鄧小平走向資本主義。講者和聽眾也許是未料到會有人如此「砸場」,現場頗為混亂;發言提問也變成了火藥味甚濃的罵戰。在毛派的紀錄中,這場罵戰以學者們出醜收場。但現場的鬨笑聲、嘲諷聲,其實多半是對着毛派而去。在參加會議的老中青眼中,這些「文革餘孽」大概是時空隧道中穿越過來的產物。

然而,在現實面前,這種荒誕感本身已經足夠荒誕。政治大環境與接二連三的「鄧相超事件」們(編按:鄧相超是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政協委員。因在微博批評毛澤東時代被免職),不斷宣示着知識分子言論空間的縮窄。作為歷史記憶的文革,也就愈發被掛在人們嘴邊。文革本身的歷史卻也變成一種禁忌之物──只能作為黑暗的,非人性的存在,關在囚籠裏不得見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