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妻子、兒子等至親自殺之後,他們如何重整生命?

妻子走後,他終日只有兩個朋友為伴——孤單和寂寞,「初時的確很討厭他倆,一打開家門就看見他們,幸好兩人不跟我外出。現在,我們各自修行,他們自己交流,看看電視,不會煩我」

自太太離世後,區長的人生就變得很輕很輕,「由那一秒起,你整個人生也掏空了」。

自太太離世後,區長的人生就變得很輕很輕,「由那一秒起,你整個人生也掏空了」。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阿離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10-31

自2013年至2017年的四個學年間,香港至少有106名(註一)學生自殺身亡,其中包括大專生、中學生、小學生。

近年,「學童自殺潮」成為每年一度引來全港關注的議題。香港自殺率由2003年每10萬人中有18.8人輕生的歷史高位,回落至2016年估算的12.6。可是,青少年(15至24歲)的自殺率卻由2014年的6.2上升至2016年估算的8.9,這三年的自殺人數高達186人。有鑑於青少年自殺升勢,港府終在今年10月成立跨部門小組應對,以遏止自殺率持續上升。

然而,數字無法顯現創傷的真象;減少輕生個案,也不等於社會學懂珍重生命的價值。

美國自殺研究專家Edwin Shneidman曾估算,一人自殺,最少六個人心靈受創。在自殺禁忌愈牢固的社會,家屬背負的重量愈重,恍如身陷籠內,只能把哀傷摺疊在腳下的方寸裏,低調地收拾分崩的人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