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蕭家怡:被逼上選舉的「澳門隊長」與「收樓團」──奇趣背後的公民社會失語

吵鬧、換人、執位,然後呢?在近年大小爭議頻生之下,澳門立法會勢力分布沒甚改變,澳門公民社會的前途會如何?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慈幼中學票站。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慈幼中學票站。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7-09-19

#蕭家怡#評論

天鴿風災有否影響澳門立法會選情?過去四年,澳門政府鬧出不少醜聞,群眾活動也不少,會令立法會選舉有新氣象嗎?今屆不乏年輕人參與,是否代表公民社會的某種渴求?

以上這些都是過去這兩三星期內,香港傳媒朋友拋給我的問題——的確,過去四年,澳門這個小城出現了多宗引起外地關注的事件:一、「反離保」遊行集會,抗議政府擬立法讓特首在任期間擁有刑事豁免權以及主要官員的巨額離任補償金;二、「反利益輸送,崔世安下台」遊行,抗議特首崔世安透過澳門基金會,向其任副董事長的暨南大學捐出一億元人民幣;三、天鴿風災,澳門十死兩百人傷,全城陷入斷水斷電斷網絡的「第三世界」狀態,澳門政府由預警到災後安排統統失當。

以上這些事件都直指當權者與政府機關的弊端與失當,但假如我們將目光放遠,台港澳三地在過去幾年間都發生過或大或小的群眾運動,當台、港兩地的政治局面都被牽引至新一頁的時候,澳門的情況又是否一樣呢?是次立法會選舉結果或可作參考。

2017年9月17日的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高達十七萬四千,歷屆最高,投票率為57%。民主派陣營整體得票也較上屆增加超過一萬二千票,總得票率26.1%,但仍比2009年民主派大勝時稍遜,反映了過去幾年的大事件,似乎也沒有起到太大的「催票」作用,民眾對澳門「鳥籠議會」的作用依然質疑。不過若論整體公民社會的發展,我認為是次選舉中有三個重點值得我們留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