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黎蝸藤:班農下台,美國轉向

隨着班農的離職,白宮及内閣變成以伊凡卡、庫什納為首的全球派主導,麥克馬斯特、凱利及國防部長馬蒂斯等軍人派輔政的局面,美國外交轉向已是必然。

2017年1月20日: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上。

2017年1月20日: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上。攝:Saul Loeb - Pool/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9-01

#評論#黎蝸藤

或許歷史將證明,2017年8月12日是一個改變美國歷史的日子。極左派Antifa組織的民眾與另類右派(包括3K黨及新納粹等),在維珍尼亞州(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城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圍繞是否要移除南軍名將羅伯特.李(Robert Lee,李將軍)的雕像,先是對峙,繼而打鬥,最後一名從俄亥俄州過來的另類右派青年駕車撞向左派群眾,釀成一死十九傷的慘劇。這宗「本土恐怖主義」事件,在極端的政治風氣下,迅速掀起政壇與社會運動的雙重風暴(礙於篇幅,只討論政壇)。

民主黨圍繞「白人至上主義」以及「白人的本土恐怖主義」大作文章。總統特朗普(川普)卻因一直在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還是「雙方都譴責」之間搖擺,而陷於困境。他第一時間不肯譴責「本土恐怖主義」,認為雙方都有錯,但這與他「反恐怖主義」的立場相悖,也被認爲「偏袒」白人至上組織。民主黨與左派於是紛紛譴責,很多共和黨建制派也發出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的聲明。特朗普背後的猶太人勢力(比如女婿庫什納等),也因為「白人至上」團體的反猶傾向而避免表態。特朗普在一天之後就改變態度,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這下輪到另類右派不滿。

夏市事件激起左翼的憤怒,不斷有毀壞邦聯政府標誌物的案件發生,地方政府也紛紛加快了移走雕像的進程。這些行為激起特朗普的進一步反感。在接下來的星期二(8月15日),特朗普再次轉變態度,不但譴責了這些破壞「美麗的雕像」的行為,並發明了「另類左派」(Alt Left)一詞:一面指責夏市事件中另類左派也有責任,一面表示「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另類左派」都是「非常好的人」(very fine people)。

這一來,政壇又掀起更大的反特朗普風暴。自由派傳媒與政客自然不放過這個攻擊機會:把這些雕像形容為「美麗」已經說明了特朗普腦海裏的「白人種族主義」意識,把左派與「白人至上」相提並論,更是「踩到了左派的尾巴」。就連久不露面的前總統布殊(布希)父子也聯名反對特朗普的說法。由於「白人至上主義」名聲太惡劣,就連一向偏保守的媒體與共和黨偏右翼政客,如克魯玆、盧比奧等,也不得不擺出反對的姿態,與特朗普劃清界線。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