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江懷哲:無辜高中生的屍體,杜特地毒品戰爭碰壁?

若17歲男孩不幸身亡後的骨牌效應,能有效衝擊杜特地的高民望,那最終可是成就「成也毒品戰爭,敗也毒品戰爭」的詭譎道理。

馬尼拉都會區16日的掃毒行動後,17歲的桑托斯(Kian Delos Santos)被發現陳屍瓦礫堆,身旁有一把槍和一小包毒品。警方聲稱他拒捕開槍引發槍戰,然根據稍後公開的監視器畫面,事實上是兩名警員將桑托斯拖往喪命地點的方向,和警方證詞有所出入,有蓄意栽贓的可能。圖為桑托斯的靈堂上,其父親安慰傷心的家人。

馬尼拉都會區16日的掃毒行動後,17歲的桑托斯(Kian Delos Santos)被發現陳屍瓦礫堆,身旁有一把槍和一小包毒品。警方聲稱他拒捕開槍引發槍戰,然根據稍後公開的監視器畫面,事實上是兩名警員將桑托斯拖往喪命地點的方向,和警方證詞有所出入,有蓄意栽贓的可能。圖為桑托斯的靈堂上,其父親安慰傷心的家人。攝:Bullit Marquez / AP

刊登於 2017-08-22

#評論#江懷哲

杜特地(杜特蒂)的毒品戰爭,繼年初韓籍商人勒贖撕票事件後,再度與菲律賓警政漏洞產生關聯。在馬尼拉都會區16日的掃毒行動後,17歲的桑托斯(Kian Delos Santos)被發現陳屍瓦礫堆,身旁有一把槍和一小包毒品。警方聲稱他拒捕開槍引發槍戰,然而根據稍後公開的監視器畫面,事實上是兩名警員將桑托斯拖往喪命地點的方向,和警方證詞有所出入,有蓄意栽贓的可能。事件發生後菲律賓輿論譁然,朝野參眾議員、天主教會連番炮轟,推特、臉書一片#JusticeforKian的hashtag(主題標籤)。事件發生的前一天(15日),是菲律賓毒品戰爭最血腥的一夜,高達32人在警方掃毒行動中喪生。

面對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菲律賓總統府改變早前「這是個案」的態度,保證啟動對涉案警察的調查,並改口稱「任何一位菲律賓人的死亡都是太多的,尤其是桑托斯的(不幸喪生)」。目前該轄區警察局長與涉案警員已經撤職等候調查。

菲國警軍系統藕斷絲連

杜特地毒品戰爭裏層出不窮的警察暴力,需置入菲律賓警政體系的脈絡觀察。菲律賓最早的現代化警察制度,和美國殖民地的創建有密切關係;菲美戰爭期間,面對大量美軍志願部隊將於1899年任務完畢歸國的員額壓力,美國殖民地機構成立島嶼保安隊(Insular Constabulary),並於1901年更名菲律賓保安隊(Philippine Constabulary)。這由菲籍士兵與美籍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成為美國綏靖菲律賓反抗軍的重要力量,讓草創的菲律賓警察體系與軍事任務開啟藕斷絲連的關係,影響直至當代菲律賓。

由於外部戰爭與內部共產黨、穆斯林分離勢力動盪,菲律賓保安隊數度進出菲律賓國防體系編制,而雙邊人員頻繁互調,讓保安隊一度與空軍、陸軍、海軍並列為菲律賓國防四大支柱。在前總統拉蒙.麥格塞塞(Ramon Magsaysay,1953-1957)任內,和美國CIA密切合作的保安隊擔綱進剿菲律賓共產黨的主力;旗下的尼涅塔(Nenita)突擊隊成為中部呂宋地區農民的惡夢,以酷刑與法外處決對待共產黨嫌疑人聞名。在擔任國防部長與總統期間,麥格塞塞透過精實人員、裁撤涉貪官兵等措施,有效提振軍隊在菲律賓民眾眼中的專業形象,而亦正是在這時期,菲律賓警察體系重歸準軍事(paramilitary)運作的老路。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