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小端選書:網絡公審,伸張了誰的正義?

「網絡公審」興起,沉默的大多數獲得了話語權,正義被公眾化。隱匿在屏幕背後每個人,都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對他人進行道德審判。這是公民重奪正義,還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暴力?

隱匿在屏幕背後的「鍵盤戰士」近乎零成本地執行「鄉民正義」,這樣的「正義」果真比往昔更「正義」嗎?

隱匿在屏幕背後的「鍵盤戰士」近乎零成本地執行「鄉民正義」,這樣的「正義」果真比往昔更「正義」嗎?攝:Florian Gaertner/Photothek via Getty Images

小端選書

刊登於 2017-07-31

#端選書#SuperPass#端會員

編按:我們與端會員 SuperPass中的兩間獨立書店——位於台北的水牛書店、青鳥書店,合作推出了「端選書」計劃。每月圍繞一個主題,精選数冊好書,都可以在以上書店購得,端會員享有特別優惠哦!

網路的誕生,常被視作進步的力量——更自由的言論、更民主的話語權、更有效的權力監察。但如同網路本身一樣,「網路公審」亦是一柄雙刃劍。隱匿在屏幕背後的「鍵盤戰士」近乎零成本地執行「鄉民正義」,一旦褪去虛擬的網路身份,每一位鄉民都還是公民,這樣的「正義」果真比往昔更「正義」嗎?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網路生態為這一句話做出了生動的詮釋:從「網絡公審」到隱私權受到侵犯,從「偷窺狂熱」到真相的缺失,這樣的狀況正是由網絡上每一個普通人造成的,但沒有人準備為此負起責任。

而同時,政經力量依然可以透過「網軍」、「水軍」重拾控制,封殺負面輿論,重金玩轉公關,網路果真許諾更好的未來嗎?

1

《Exposed》

作者:Bernard E. Harcour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數字革命正在打破國家、市場和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因為熱衷於被觀看和被追隨,人們不斷地在互聯網上更新自己的動態,在暴露虛擬自我的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滿足。而那些社交媒體、商業公司、情報機構和互聯網巨頭,便能夠利用網絡上的大數據對個人進行監視和操縱。與過去那種實體的監禁不同,現在的我們是在沒有任何脅迫的情況下,完全自願地交出了我們的隱私和生活主導權。在網絡時代,一種新型暴政正在形成,我們的關係、人性、政治觀念和生活意義都將被重新解構和定義。

2

《鄉民公審︰ 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作者:Jon Ronson

商業周刊

2016

在網絡世界,什麼是真正的「正義」無人知曉,但大家卻不停地對他人施以審判和懲罰,並以此為樂。在這個「全民皆狗仔」的時代,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就是下一個新聞當事人,在一夕之間變成眾矢之的,受到公開的羞辱。這種民粹的力量曾被視為弱勢對強權的集體抵抗,但當槍口對準的也是普通人時,往往會無情地剝奪他們的尊嚴,令他們承受不成比例的代價。在互聯網上,一個「公審事件」究竟是如何發酵的?身處其中的攻擊者和被攻擊者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是如何運用網絡力量來捍衞自己定義的「正義」?

3

《如何應對憤怒的公眾》

作者:勞倫斯•薩斯坎德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

這本書不僅是世界權威的危機調解指南,也是一項通過突發的危機事件來了解社會心理的研究。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都難免與公眾發生衝突,而公眾表達的憤怒往往極具衝擊力、令人無法招架。公眾會因為什麼而憤怒?如何安撫公眾的情緒?想要與公眾形成良性互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如何找到互利的解決辦法呢?

4

《我愛偷窺》( The Peep Diaries, by Hal Niedzviecki)

作者:Hal Niedzviecki

立緒出版社

2012

這是一個人們熱愛偷窺、也熱愛被人窺的時代,「窺視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興起的現象。將自己的生活放上直播,已經不再是令人警醒的「楚門的世界」,而是人人趨之若鶩的「風口產業」。人們開始將自己當作是產品一樣進行包裝,販賣自己的私生活細節,以此來吸引他人的關注和喜愛。為什麼人們能夠從暴露和圍觀私生活中獲得滿足感?科技究竟如何改變了我們對於隱私、個體和人性的觀念?

5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作者:Eli Pariser

左岸文化

2013

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了多彩的世界和多元的觀點,然而在網絡世界的你,可能一直以來都只能看到一種顏色、聽到一種聲音。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站越來越多地使用精心設計的算法蒐集你的個人資訊、為你訂製個性化的推薦,看似貼心,但卻使得我們只能活在自己的「同温層」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聽到自己的迴音。大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便利,但也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了圍牆,逐漸消蝕着公共討論的基礎。

6

《隱私不保的年代 :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私密窺探》

作者:Daniel J. Solove

五南出版社

2015

網絡使得資訊得以自由流動,使得言論得以自由發表,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有可能使我們陷入更大的不自由?當個人通過網絡和整個世界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我們的空間和隱私還能夠得到保障嗎?作為個人隱私法方面的權威,作者嘗試從法律的角度提出解決這兩難困境的出路,盡可能地在「自由」和「隱私」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7

《暴走社會: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

作者: 榎本博明

時報出版

2016

越來越多「反應過度」的人正充斥着我們這個社會:他們對於周遭的世界充滿了攻擊性,稍不順心就抵制,一言不合就暴怒。在網絡時代,人們學會的不是理解多元的觀點,而是通過網絡這個工具,去滿足自己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權力私慾。當這些極端的人群和激烈的言行帶來社會撕裂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身在這個「反應過度」的社會,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8

《大數據:隱私篇:數位時代,「刪去」是必要的美德》

作者: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天下文化

2015

因為網絡世界沒有「遺忘」,在互聯網上不經意的痕跡、不當心的留言,都可能成為終身的污點,無法被抹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夠安心地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嗎?作者麥爾荀伯格意識到,鉅細靡遺、永不磨滅的大數據記憶,對於人類而言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為了不讓自由的互聯網平台變成「數位監獄」,擁有「遺忘」機制的數位儲存技術,將越來越被人們所需要。

9

《失控的真相:為什麼你知道得很多,智慧卻很少》

作者: 邁克爾·帕特里克·林奇

中信出版社

2017

網絡的普及,使得當權者很難封鎖消息、捏造事實;但另一方面,網絡也成為了扭曲和控制真相最強大的工具。每天有成千上萬的資訊湧入我們的視野,卻可能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難知道何為真相。資訊時代給我們獲取知識帶來了便利,但也削弱了我們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若一直沈浸在「迴音室效應」所構建的「舒適區」裏,用「比嗓門」的敵對態度壓制不同的聲音,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時代重建更好的公共生活?

青鳥書店
青鳥書店

青鳥書店

地址:台灣台北市八德路一段 1 號玻璃屋 2 樓

電話號碼:+886 2 2341 8865

營業時間:週一至日,10:00 - 21:00

端傳媒會員優惠:店內飲料 9 折

水牛書店
水牛書店

水牛書店

地址: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 222 巷 2 號 1 樓

電話號碼:+886 2 2707 7003

營業時間:週二至日,11:30 - 21:30

實驗廚房供餐時間:中餐 11:30 - 14:30,晚餐 17:45 - 21:30

端傳媒會員優惠:店內飲料 9 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