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知識的民主化之後,我們在面對怎樣的繁榮和危機

既然神殿的祭司們不再控制我們能夠了解什麼知識,我們就比以往更加需要那些批判性思考的技能。

當知識變得網絡化之後,房間裏最聰明的那個人,已經不是站在屋子前頭給我們上課的老師,也不是房間裏所有人的群體智慧。房間裏最聰明的人,是房間本身:是容納了其中所有的人與思想,並把他們與外界相連的這個網。

當知識變得網絡化之後,房間裏最聰明的那個人,已經不是站在屋子前頭給我們上課的老師,也不是房間裏所有人的群體智慧。房間裏最聰明的人,是房間本身:是容納了其中所有的人與思想,並把他們與外界相連的這個網。攝:JHU Sheridan Libraries/Gado/Getty Images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 胡泳

刊登於 2017-07-04

#知識付費潮

「知識變現」,或者叫「知識付費」,是最近一段時間能夠令人大量分泌腎上腺素的東西。每一個或多或少有點知識的人,都彷彿嗅到了巨大的機會,因而呼吸加快,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這一現象的出現,聽上去也像是我們這個一貫不尊重知識的國度的福音,知識的生產者終於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不為稻粱謀,而開始享有某種地位和尊嚴了。

現在是內容的黃金時代,但它擅長把自己偽裝為知識。對於用戶而言,他們需要付費的是內容,而不是知識。他們需要為內容生產者對於知識的再次闡釋進行付費。也就是說,變現的是內容,未見得是真正的知識,變現的人也未見得是知識的生產者。

更有甚者,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知識付費產品所賣的可能連內容都算不上,更準確的概括或許是,它們賣的是體驗。不然,我們該如何解釋這樣的怪現狀:那麼多大師的精華內容免費在那裏,卻付錢去聽APP上從來沒有創過業的「創業導師」天天指點迷津?為知識付費所花的錢,其實是一種安慰劑。

我在此絲毫沒有貶低內容變現乃至體驗變現的意思。內容付費或者體驗付費何以大行其道,這是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我想談的是,知識,按其本來的意義,在互聯網時代正在經歷怎樣的走向。我討論的主題是,當知識經由網絡連接起來,既會造成知識的空前繁榮,卻也會帶來知識的空前危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