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那天凌晨打仗時,一顆流彈打穿了我的宿舍窗戶,那時我正睡在幾步外的床上。」五月初,37歲就已頭髮斑白的果敢中小學校校長樂世華說道。
17年前從雲南省臨滄縣來到果敢任教,幾乎以校為家的他,將辦公室兼宿舍規劃為半開放空間,桌上還疊著行政文件。戰後停課了三個禮拜,終於復學了,窗戶上的彈孔仍清晰可見。
被問及果敢教育的種種問題時,「不要常常打仗,干擾到教育就好。」樂校長說。
在砲火下辦學與求學
樂校長盤數著,學期才開學三天,因為果敢同盟軍攻擊老街,學生逃難至中國或緬甸內地,學校停課至4月6日才復學。「36戰事前,從學前班到初三,共有1,300名學生,現在回來1,100多人。」樂校長說。
根據果敢自治區文教處統計,36戰事後,果敢地區的22,000多名學生,還有6,000多名尚未返校就學,而207所學校中只有120所復課。
36戰事導致一名在果敢紅岩區教書的中國老師遭砲擊打死,突顯在戰區教書的危險。頻繁的戰事,讓教育單位必須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回到學校。「兩年前的29戰事,學生大多逃到中國了,一躲就是一年以上,為了盡快恢復學校運作,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回來上課,整個果敢地區辦了3學期的『免費教育』。」樂校長說的是2015年2月9日,果敢同盟軍反攻緬軍,所發生的嚴重衝突。
樂校長服務的果敢中小學校,採9年級制,使用中國教材,由當地民間人士集資營運。相對於公立免費的緬文學校,該校學生必須繳付學費。被問及辦免費教育的經費從何而來,樂校長說,「當時果敢社會基金福利會出了一半的老師工資,大約300至400萬人民幣,而福利來的劉家出了另外300多萬。」
樂校長盤點的「果敢社會福利基金會」,背後的老闆是新錦江娛樂城的魏榕,其父魏超仁曾任是彭家聲的部屬;福利來大酒店的董事長劉正祥則成立「果敢公益慈善聯合會」,總經理劉正琦目前兼任自治區文教處副處長。這兩家賭場都在2017年的36戰事,遭同盟軍攻擊搶劫,損失慘重。
「這次36戰事停的課,只能透過不放假的方式加緊把教學進度趕回來」樂校長說。
但因戰爭流失的時間,卻不是補課補得回來的。17歲的羅家旺,是來自老街西北方的「大水塘街」採茶戶,今年卻才念到初三,即相當於台灣12年國教的9年級。「29戰事時逃到中國,停了一年沒唸書,回學校後進度跟不上,只好重讀。」靦腆的羅家旺說。
老師與學生在教育上各自有自己的煩惱,樂校長已向學校學生根據年級收取350到600人民幣的學期學費,但一年約120萬人民幣的學校運作經費,總是無法打平盈虧,還有形同「打工仔」的中國老師。樂校長表示,因為果敢當地缺乏培育師資的系統,學校裏超過一半的老師來自中國,但因中緬邊境政策,中國老師無法以落籍或工作簽證的形式居留緬甸,他們在雲南邊境派出所辦理「出境證」,須每7天回雲南更新出境證,逾期就要繳罰款。
求學路途坎坷的果敢學生
「目前果敢有20多所是緬甸政府開辦的緬文學校,學生必須讀緬文學校,才被承認學歷,可以考緬甸大學。而就算就讀私人辦的,同時教中文與緬文的雙語學校,學歷也不會被承認。」果敢自治區文教處主任趙廷康說。
趙廷康也另外指出中文和緬文學校學制的差異,導致學習緬文成效不佳。「緬文學校是3至6月放假,中文學校則是6到9月放暑假,學生就不會來上緬文課,等於半年都沒有學緬文。」緬文老師雖然整體上老師人數足夠,但是在分配上常常不均勻,導致教學水平上的不標準。
未就讀緬文學校,也自認緬語不流利的羅家旺卻表示,初三畢業後要努力學習緬文,「因為親戚在仰光做中緬文翻譯生意,我想學好緬文當翻譯。」流利的緬文無疑成為華人學生進入緬甸主流社會的敲門磚。
在「大緬族政策」下,緬甸政府獨尊緬語,推動公辦免費緬語中小學教育,學生只要讀完十年級的緬文學校,就可參加大學聯考,進入緬甸大學就讀。
而華人占緬甸總人口2.5%,約300多萬,其中50多萬為果敢族。華人學生就讀緬文學校外,也進入緬甸各地,教材與中國和台灣12年國教接軌的中文學校,其目的為前往中國、台灣或新加坡等地升學。但儘管名為「學校」,有校舍與操場,但因中文學校學歷不被緬甸政府承認,形同中文補習班。
在校內兼辦「緬文班」的樂校長,認為在果敢以中文為主的環境,很難學好緬語。「政府派來的緬文老師不會中文,學生儘管學會說、寫緬文,但卻無法瞭解緬文的意思。」
緬甸教育部基礎教育部門主任U Aung Naing Soe表示,學生若要取得政府認可的學位,就必須讀官方認可的學校。他並補充,緬甸政府在果敢自治區設立了6間高中、205間初中,以及213所小學,與581名由教育部派遣任至該區教書的老師,且教育部持續對果敢不受戰亂影響的地區提供教育資金與學生獎學金。
中文學校學歷不被承認,以及欠缺學習緬文環境的不利因素外,再加上經年戰事、一般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與賭場相對優裕的工資,影響果敢學生9年級畢業後的升學率,而未就學與中輟亦是普遍的現象。
「100個學生裏,有10個升高中,已經很不錯了。」樂校長表示,學校曾經辦過高中部,但因人數太少而停辦。「果敢學生如果要升學高中,念大學,一是到臘戌念果文高中,然後去台灣念大學;二是前往與老街相對的中國國門南傘就讀兩年中學,再到昆明華文學院念一年,而中國對僑生有補助,因此學生都到廈門華僑大學就讀。」
「至於念緬甸大學的,就更少了。」樂校長對無法接軌,形同兩條平行線的果敢與緬甸內地教育制度,如此總結著。
升學與博彩業:賭場賺的是幾年青春飯
初三的蘇瑞芝,來自老街南方的滾弄區,六個手足中排行老五。「家裏務農,在山上種甘蔗和玉米。果敢的博彩業讓當地人都只知道賭錢,我的家人借錢都要繼續賭。」蘇瑞芝屢次勸阻家人不要再沈迷與賭博,卻無成效。「本來我打算去中國念醫校,未來當醫生,現在家裏經濟狀況不好,處境所逼,沒辦法繼續唸書,我打算初三畢業後,和姊姊去中國南京做生意。」17歲的蘇瑞芝無奈地表示。
「我想出去看看世界,再思考自己要做什麼。」她充滿希望地說,但她的大多數同學們只想在老街眾多賭場謀職過日子。
被問及對果敢賭場的看法,蘇瑞芝說,「博彩業讓果敢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涯沒有想法,每個月賺得錢看起來比別的行業多,但這是個沒有未來的工作。」
關於老街賭場產業對教育,與學生生涯規劃的影響,樂校長表示他的心理是很糾結的。他同情學生過早要幫父母承擔責任,幫工掙錢,但又反對他們去賭場工作。「因為他們正是學知識,學本領的關鍵時期,賭業是『偏門』,只是去吃幾年青春飯,年紀大了誰還要你?再則到賭場這種花花世界還容易變壞,例如染上賭博、生活作風開放、好吃懶做等,會學到什麼好?」
教育改革試水溫?果敢自治區試行中緬雙語教育
和樂校長相同,來自中國雲南省臨滄縣、已在果敢從事15年教育工作的自治區文教處主任趙廷康認為,「漢語和緬語都要學,漢語是民族的,緬語是國家的語言。」
「許多學生中文念到三、四年級,緬文卻只念到一年級,交叉的情況很多。而從今年6月1日後,我們把緬文教育推到學前班,中文一年級也同時念緬文一年級,未來每個年級都對應起來。」
趙主任說明的是5月9日公布的由自治區與緬甸中央政府教育部擬定的緬文、果文雙語同步教學試行方案,共試行11個學校,961名學前班與一年級學生。
儘管2016年3月昂山素姬(台譯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盟取代軍政府,她以資政身分成為緬甸的實質領導人,但在「大緬族政策」的影響下,教育改革緩步慢行,少數民族語言教育仍未納入教育法。
而雙語教育顯然是當今緬甸執政者測試少數民族對緬文教育接受度的溫度計。「這是一個很大的改革,需要許多協調,雖然難度大,但希望能成功。」趙主任說。
果敢自治區率先試行中緬文雙語教育,對於緬甸其他134個少數民族,以及更複雜的少數民族語言系統,教育改革議題顯然是條漫漫長路。在領土遼闊的緬甸,如何讓少數民族的孩子說自己的母語,也兼顧緬語,也許停火讓民族和解,學生安心求學才是第一步。
17歲的蘇瑞芝對於果敢的教育沒有太大期待,但當提到果敢的政治與和平,年紀小小的她充滿著想法。
「我覺得不管是誰管,也要考慮到果敢的未來與緬族的關係,各方面都要考慮的。」在整理了思緒後,蘇繼續說道「我希望獨立,我最想要的是獨立。」
蘇接著地說,「我希望未來能盡自己的能力,把果敢發展起來。」「果敢的戰爭太多了,果敢不該被戰爭所磨難。」
果敢人是华夏子孙,既然北京不承认其大陆居民身份,同时又与缅甸文化格格不入。中华民国自由地区政府有义务支援当地社会福利事业,甚至为果敢人颁发中华民国护照,成立中华民国云南省果敢自治区政府。
如果不是故意不透露的话,临沧县应该为镇康县。
華人占緬甸總人口2.5%應該有誤,三百多萬應該是5%吧
明朝遺民,新中國不承認他們是中國公民,又不敢將果敢地區收納中國版圖,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其实很简单啊。主要在华语学校高中毕业就直接去申请清华北大这些内地名校就好了。
文化難以融合,不如直接獨立。
没有祖国的人真可怜……
一直对果敢很有兴趣。这一系列文章看得很过瘾。希望端搞一个果敢旅游团!
果敢独立?还是教育独立?感觉最后的引文没有交代清楚,有点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