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看見齊柏林,看見台灣的16大環境危機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空難逝世,不僅留下未完成的《看見台灣2》,更留下紀錄片曾揭示的16大環境議題。四年過去,這些議題進展如何?

亞洲水泥太魯閣礦區。

亞洲水泥太魯閣礦區。圖片來源:齊柏林/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06-12

2017年6月8日,導演齊柏林於台北出席《看見台灣II》開鏡記者會。
2017年6月8日,導演齊柏林於台北出席《看見台灣II》開鏡記者會。攝:Imagine China

2017年6月10日,52歲的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搭乘直升機為新片《看見台灣2》勘景,行經花蓮山區時,直升機意外墜毀,齊柏林與機師張志光、助理陳冠齊當場身亡。

回顧2013年,紀錄片《看見台灣》上映,首次以空中攝影方式,將台灣山林湖海的美景與環保問題並陳,票房突破2億,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的紀錄片。當時行政院亦循紀錄片內容,列出16項指標性議題,由「國土保育專案小組」進行調查、列管與改善。

四年過去,當年因紀錄片而獲關注的環境議題,後來怎麼了?有些個案已經順利解決,如阿里山祝山車站;但多數的結構性議題如盜採砂石、原鄉部落坍塌、住宅緊鄰危險山坡等問題,仍在等待「被看見」與「被解決」的路上。

如何面對經濟高度發展後的環境債務,道阻且長。齊柏林曾經拒絕使用無人機拍攝,而堅持自己實地空拍,作為影像導演,他在乎真切地「看見」。看見台灣,更看見問題。端傳媒回顧齊柏林鏡頭揭示的16項環境議題,更期待拋磚引玉,邀請你一同來關注。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