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端圓桌日前發起《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辱華」?我們該如何優雅批評自己的祖國?》話題,桌友們討論熱烈,端小二昨天精選了其中一條評論,獨立成文(《馬里蘭畢業詞風波:兩種極端,來自一種「不能表達自我」的壓抑》),與大家分享。
今天收到一位在美留學生來函,談談這件事情,看看她怎麼說?
端小二與同伴們,也希望你進來圓桌看看哦,希望這裏可以成為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大家一起無顧慮地聊聊天,交流生活經驗,一起成長。
請放過馬里蘭大學女生楊舒平吧,她早已不是這場爭論的關鍵。
她所謂的「香甜空氣」是字面意思還是另有深意的隱喻,昆明的空氣有沒有必要讓她天天出門戴口罩、她演講辭的內容是否體現出與優秀畢業生相稱的深入思辨能力和感染力、她說這番話是由衷之言還是為了迎合想像中聽眾的刻板印象……這些具體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辯論再久也不會有共識。
能產生共識的只有「原則」。一個社會能否長治久安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一些共識性的原則加以維繫。
在一部分人看來,此次事件涉及的關鍵原則是:中國人在國外,如何才算有尊嚴?愛國是不是有尊嚴的必要條件?怎樣才算愛國?在另一部分人看來,關鍵原則則是:對於你所不同意、乃至厭惡的言論,該採取什麼方式應對?寬容和苛責的邊界又在哪裏?
對原則問題沒有共識,沒有主次
這場風波之所以如此暴戾,正是因為在這兩個關鍵問題上,我們都還沒有找到共識。是一種缺少共識的焦慮感,讓爭論變得格外傷神。
關於前者,中國人在國外,一定要時時以愛國為己任嗎?「愛國」意味着什麼?對自己國家的批評是否就是不愛國?如果說只有適當的批評才能算作愛國,何為「適當」?「適當」的標準是反映50%以上中國人的民意嗎?這又怎樣才能測出來?
設想,假如發言的不是一位看上去成長順遂的年輕姑娘,而是一位盲人,她對比中美兩國殘疾人服務和教育設施的差距,感慨來到美國給了她在中國幾乎不可能的教育和成長機會,這算「不愛國」嗎?這值得批判嗎?
關於後者,就算一個人的公共言論引發部分人的不悅,或在事實上值得推敲,他/她該受到什麼樣的回應?被人肉搜索、家人的安全和名譽同時受到威脅,也是「活該」嗎?或者,什麼樣的言論才值得承擔這樣的後果?這個標準又該由誰判定、如何判定?
大家都樂於評論都楊舒平的演講水平和內容,卻忽略了這個問題:即使她有錯,該不該對她「寬容」?作為參與公共生活的一個準則,是把某個發表了不受歡迎觀點的人 「批倒批臭」更重要,還是和保障個體基本的表達權更重要?
我們不僅在以上兩個關鍵的原則問題上沒有共識,更麻煩的是,這兩個問題是否分主次、誰為主誰為次,沒有共識。當一部分人堅持只談第一個問題而覺得第二個問題很荒謬,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在商定第二個問題之前第一個問題沒有意義的時候,這場爭論註定只有消耗,沒有產出。
這樣說不是要騎牆,假裝理中客地「一碗水端平」。要求兩種偏好的人都心甘情願地各退一步,將兩個問題的探討齊頭並進,這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之中。共識的產生,不太可能是這樣。更大的可能性是,其中一種人的偏好將佔上風——不管是內部輿論機制的運作,還是外部環境的誘導所致。社會共識的形成,從來不會是不偏不倚的「公理自在人心」,而是歷史的塑造與行動者爭取的結果。
恰好兩個陣營的人,對於自己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又有針鋒相對的看法。認為「愛國」問題更重要而「言論自由」問題是在混淆視聽的人,很可能認為,「言論自由」是一個根源於西方的外來意識形態,其背後是帶有帝國主義原罪的國際秩序, 對手憑藉這套話語體系在仍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環境中享有特權。他們深信西方自由民主的困境已經彰顯了這套秩序的弊端,歷史的負債將有償還的一天,時間將站在他們這邊。
而相反,認為「言論自由」才是根本價值、「愛國」只可相對而言的一派,則更多看到了國家制度環境偏向於對手,自己處於被打壓的弱勢一方;但他們仍然相信自己倡導的價值藴含的無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只要足夠耐心就可以說服更多人。
楊舒平事件中兩個原則優先性的爭論,也反映了中國留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微妙歷史處境。自清末開始有留學生以來,這個群體一度肩負着向「先進文化」取經、豐富與改良母國社會的使命。體察本國之不足、在西方國家採取虛心向學的態度,本寫在「留學生」這一群體的文化基因裏。但到了2017年的今天,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留學」的屬性則更多成了一項文化奢侈品。隨着傳媒發達,美國國內政治與社會問題更多為世人所了解,這個國家的「制度優越性」亦愈發受到質疑。
從「學習西方先進」到「為本國成就正名」
最早用「辱華」標題定性楊演講辭的《北美留學生日報》公號,之所以能夠通過在留學生群體中取得10萬+的轉閲,從而製造了波及全網的楊舒平事件,正反映了中國留學生文化中,「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傳統逐漸向「為本國成就正名」的情緒轉移,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的爆發。上述兩個原則問題,一個是貫穿中國自19世紀以來歷史渴望「自強」的民族主義情感,另一個是與西方交流後習得的自由主義精神;原本並不見得有本質衝突的二者,在國際關係風雲變幻的背景下,被人為設定為互為競爭的兩極。
兩個陣營的論爭,還會在中國和世界關係的嬗變中繼續下去。不幸的楊舒平,成為了這場綿延不絕的論爭中一個引爆點——點燃引信的,是《北美留學生日報》這樣精明的「輿論企業家」,他們精準地嗅到共識混沌期社會的敏感點,推波助瀾,理直氣壯。對於個體的傷害,他們輕佻地「深表遺憾」,卻無以為戒。但我們所處的時代意味着:沒有楊舒平,也會有別的人和事;沒有《北美留學生日報》,也會有別的點火者。
最後,讓我亮明我在這場爭論中的立場——本文至今雖然嘗試跳出立場分析形勢,卻絕不是要在兩種立場之間和稀泥,說一些「兩邊都要考慮到」的正確的廢話。我認為,楊舒平言論所表達出來的對中美兩國的感情,是她個人的自由,只要她不將她的個人偏好強加於別人,則無可非議。即便她以優秀學生代表的身份發言,也沒有理由認為她的個人觀點會被視作其他中國學生的集體觀點,她並非中國學生的民意代表。她演講中對某些細節的描述或有誇張,但總體來說於中國現實並無硬傷。大可通過各種渠道對她批評糾正,但與觀點爭論無關的人身攻擊、人肉搜索、乃至危及家人,比起她這番話所造成的任何誤解,都更值得我們抵制和警惕。
說出我的立場,並不是指望這樣就能說服不同意我的任何人。只是想說: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原則立場的混沌期,正因為這不可能是一場速戰速決的論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勇於表明自己的立場,勇於在爭論中參與公共生活。在建構共識支柱的過程中,最大的危險不在於觀點的迥異,而在於缺乏耐心和毅力——這是因為,長期的消磨會將許多原本立場清晰的人變成虛無主義的政治無感者。而當大部分人選擇冷眼旁觀各種政治論爭的時候,也將會是整個社會最容易受到弄權者和野心家擺布的時候。那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廖若 (在美留學生)
""我认为,杨舒平言论所表达出来的对中美两国的感情,是她个人的自由",喜好沒問題,但產生負面影響。這位同學的文章說了很多,給我感覺,思想和文章一樣啰嗦和混亂。
她說的我也不大認同,我是台灣人。反正就是家醜不外揚,何必去暴露自家醜事。但是還要勞動官方傳媒,這就讓人不寒而慄了。看起來,只要說的話不合國內的意見,將來連國內工作都找不到了。所以官媒說不可討論,大家就不討論,這種言論管制真的讓台灣人怕怕。
自从各大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世界舆论不在自由,人心不在自由。
评论不能改...下面的附带不是指所有小粉红,是其余的激进评论,而其中有的是小粉红。
对文章观点深表认同,这队可以站。
以留学生而言,在出国之前并没有太多机会对一些普世价值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而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外国人,也不一定能对中国做出一个合理评价,抱有偏见甚至冷嘲热讽也是有可能的。平日这些有关的中国评论有的其实直接指向留学生个人而不是中国,个人价值和身份认同上的冲击,加上在外漂泊不易的压力和焦虑,便容易将这两个东西捆绑在一起。再加上其发言缺乏建设性,这就可以解释有的留学生的反应,更像自己被无理批评而不是在捍卫国家尊严一事。
国内小粉红则很大程度是舆论操控的结果,附带网络上的发泄,对问题的有限了解,个人素质等等不细提。
另一方面,对体制的态度与和政府打交道的经历也很有关系,留学生家庭相比之下家庭条件更好,和体制的不愉快经历更少,故留学生群体本身就有选择偏差。对言论自由等等的价值没有具体经历也可能并不敏感。
相较之下,与留学生而言,第一个问题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冲击更大,给了如今评论导向产生的有利条件。为了保护自身,避免来自现实和心理的麻烦,政治冷漠确是可预视的,作者超越了争论,看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先来谈谈事实如何?
最基本的原则 是尊重事实
说自己的话并无不对的,在美国这没什么,只是被媒体炒作渲染了,事情本身并无多大意义
戾气怎么都这么重啊
我不認為她有錯,身為個體也非公職在身,她沒有必要代表也無法代表全中國人發言,她只是説自己想的。錯的是反而因為聽不順自己耳朵,就去肉搜、威脅她與她家人的,警察機關應要辦理,這是刑事案件了。
我听出了她的自由的声音。我也不想定义一个爱国的概念。这真的很难。因为我自己或者大多数人对国家,对自己了解的太少。但是作为个体,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压抑,我的中学老师们是我的上帝,我怕得要死。我的父母说了他们都不懂的话来教导我,我以为是对的。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你看!人家数学考的分数是我的两倍。都是我不努力。努力一把试试,好像有种比别人厉害的快感,但没有喜乐。我是不是只有比别人厉害,才有价值?
这样的我可以轻易的说我爱国吗?我可以,但这个国字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国,它也许是这片土地上一片使我感到一丝宁静,远离压抑的一小片苔藓。它不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心智健全的大人们搭建起来的社会。
为什么我的声音就不重要了呢?如果不重要,那就从此抹去吧。
看來五四運動後,「德先生」還是個過客,「賽先生」倒是比較住得久。
“她所謂的「香甜空氣」是字面意思還是另有深意的隱喻,昆明的空氣有沒有必要讓她天天出門戴口罩、她演講辭的內容是否體現出與優秀畢業生相稱的深入思辨能力和感染力、她說這番話是由衷之言還是為了迎合想像中聽眾的刻板印象……這些具體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辯論再久也不會有共識。”
我觉得至少昆明的空气质量很容易达到共识,因为数据摆在那里。其他几项非常主观,我同意你的观点。
“即使她有錯,該不該對她「寬容」?作為參與公共生活的一個準則,是把某個發表了不受歡迎觀點的人 「批倒批臭」更重要,還是和保障個體基本的表達權更重要?”
我认为这取决于错的程度。反疫苗群体并没有将它的个人偏好强加于别人,也没有理由认为它的个人观点会被是做其他医生的集体观点。但其偏离事实的程度我认为不该对其“宽容”。后一个问题,很直观的例子是白人至上的观点。我相信不少人觉得这只是个“不受欢迎的观点”。你要不要去哈林区和非洲裔讨论一下「批倒批臭」更重要,還是和保障個體基本的表達權更重要?
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诚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绝对不说十分话。
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诚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绝对不说十分话。
感谢以下@正派坏肥肥 的留言。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能和与你这样跟我观点不同的网友,心平静气地讨论。我觉得你说得很好,“自由也要负责任”。的确,关于liberty的经典定义,就是要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代价。
但关于杨舒平那番话是否是“不负责任”,我可能跟你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她最多是说得不够全面,还不到“不负责任”的地步。因为虽然你和许多人不同意在昆明需要戴口罩,但也还有许多人认为她说的反映出中国许多城市的一个重要现实呢?相反,如果杨舒平演讲时说的是“我的家乡碧水蓝天,空气不像你们在新闻里读到的那么差”,可能也有别的个体有意见,说她无视昆明空气污染超出世卫组织推荐水平的事实。那这是不是也是“不负责任”呢?这样的话,“负责任”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能说皆大欢喜的话?
至于“五个口罩”,如果是故意编撰的,可能真的到了“不负责任”的边界。但到底是不是在编撰,我们现在也只能是猜测,除了她的家人密友谁也不知道她是否真的需要五个口罩,所以我觉得也还不能用作她“不负责任”的事实依据。
杨舒平的发言,即便是在一个面对几千名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也只是她的一己之言,因为是在美国这个信息很多元的语境下,我相信大多数听众听了之后也只是把她当成声音的一种。就像你的朋友听了之后会来问你:空气真的有这么糟吗?你会给出你的答案。所有这些声音加起来,才是正常信息交流的过程的整体。如果单独拎出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点的言论,都不可能是完整和面面俱到的。所以重点是,大家都去发出声音、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视角,而不是要求每个人在说话时都瞻前顾后,唯恐冒犯到任何人。
先自报属性,我是一名自干五,小粉红。 借您的文章也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于爱国跟批评,个人感觉,作为一名自干五要明白爱国是希望国家更好,前提也就是明白国家面临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不是天堂,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基于对国家国情的了解提出自己对于国家的批评跟改善意见是我们每个国民的权利也是一种爱,不为过。即使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水平有限做了愚民但怀着国家更好的愿望,不违自己的良知。
在以这样的个人对爱国含义的认知前提下,回到这个女生的视频之上,我觉得在她演讲里面没有看到她希望祖国变好的愿望,最后的演讲点题在我看来也是希望美国人守护好他们的自由民主。在那个舞台这么点题这样的讽刺批评谈不上爱国,也不算辱华,格局小罢了,作为自干五只是不喜欢。
第二个需求的共识,我认为作为个人,只要没违法都不应该被人肉侮辱。但人都很好奇,总想看看她是什么出身会有这种行为,我要是说什么引起轰动,别人也会好奇我什么出身,脑子会被洗成这个样子。人肉侮辱我不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大家就事论事的讨论事件就好,抛开她这个个人。
关于您的观点,我有自己其他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由没错,就像你说的她这么表达是她得自由。但是自由背后也是责任,特别是公关场合会产生对他人印象时候的责任。我们经常要自由但是也要清楚我们无形背负的责任。作为一名留学生,你每次说你来自中国的时候,你无形中就在那些知道你是中国人的外国友人心里担起了作为国人的责任。外国友人从你的一言一行之中,不可避免的总结着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所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担,出了国就会有作为中国人的责任。而在这点上,这个女生做的很不好。我把这个给外国朋友看,他们问我真的是这样吗?不戴口罩就会生病的?没人关心shuping的个人体质的是否有特殊性,是否是中国代表,当她说她来自中国这个城市,看她的外国人无形中在总结对中国整个国家的印象。我尊重她得个人自由,但是在公开场合演讲观众并不一定把她当做特殊个人来看。而她也要为自己的演讲内容所造成的印象负责。她来自昆明,一个污染并没有严重到戴口罩就会生病的城市。而她讲的是作为昆明普通市民的故事,她夸大污染来迎合西方对中国全面污染,几乎不能生存的印象。对于这种行为作为自干五除了不喜欢以外表示深深的恶心。
最后我觉得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冷漠的时候,而是全都群情激愤,不能互相尊重的时候。不去恶意揣测他人用意,也不要轻蔑得去扣被洗脑的帽子。互相平等交流最好。
政治的牺牲品
民主與自由是值得爭取的新鮮空氣。這才是官媒與所謂愛國學生狂轟濫炸的原因。現在所有的討論都被引向空氣污染問題去了,這是屎報環球和民粹主義者所樂見!
我所在的大陸,有太多人沒有討論問題的態度,教育缺失的一部分
我所在的大陸,有太多人沒有討論問題的態度,教育缺失的一部分
用词不错,刚开始我还以为她说的是国内空气不好,看到后面才明白了她的意思。
说了实话就是乳滑?不赞同
赞扬国外显然不等于辱华。
就算有无良媒体推波助澜,一般人也应该冷静下来,用耳朵用头脑好好地听清楚原话是什么,而不是只用眼睛看到所谓“辱华”就跟着一起愤怒,乱骂一气,殊不知自己的思想已经被操控。
找到了自己最为赞同的立场
倒不如说,自古罗马以来,人类对于这类题材就情有独钟。我想楼上可以考虑屏蔽掉这些新闻。
端媒體對於這類題材話題,每次都是樂此不疲~~
當前,人類整體正在進入一個長期的全球文明衝突的時代。這次的這個事件其實只是不同文明之間發生衝突的一個小小的體現。而文明衝突的結果,只能是先進文明取代落後文明。先進的標準是:人群對自然的認知能力強,從而創造力也強,並且社會權力較為平散均勻,反之則為落後。值得注意的是,落後文明在衝突的過程中往往有着向更落後方向發展的趨勢。
我也想发表看法请问如何投稿
讀者你好,投稿請電郵至 editor@theinitium.com!
看到美分在这自报家门。
坐等自乾五來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