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里蘭畢業詞風波:兩種極端,來自一種「不能表達自我」的壓抑

兩種極端是一體兩面。它們都因為習慣了虛假的情感表現,而無法作出具批判性的思考。

【編者按】端圓桌昨日發起《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辱華」?我們該如何優雅批評自己的祖國?》話題,桌友們討論熱烈,端小二精選了當中的這條評論,獨立成文,與大家分享。

端小二與同伴們,也希望你進來圓桌看看哦,希望這裏可以成為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大家一起無顧慮地聊聊天,交流生活經驗,一起成長。

中國留學生楊舒平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在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中國留學生楊舒平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在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楊舒平發表的畢業演講,極其量也只能說是一篇很普通,不算非常動聽,也不算非常感動人心的演講。我好奇的是,為什麼《北美留學生日報》「需要」發表一篇內容同樣空洞的文章,並且好像有點激昂地寫道「我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尊嚴被再一次踩在腳下」。而我之所以要用上「好像」二字,是因為此句的前文後理中我還是沒辦法在情感上投入到其所想表現的激昂之中。那是一種造作的情感號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