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貨櫃裏的醫院:把醫療設備和服務縮小帶着走

如何為沒有水和電力的地區提供持續運作的救護服務?把醫院縮小帶着走。

端傳媒記者 蔣珮伊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5-15

近年全球天災人禍頻傳,每當重大危難發生,基礎建設往往崩毀,使得提供基本醫療照護成為挑戰。如何為沒有水和電力的地區提供持續運作的救護服務呢?

一個解決方法是,把它縮小帶着走。

2010年,曾任護士的荷蘭企業家穆德(Rolof Mulder) 在西非一間醫院附近設置一個醫療單位。那間單位所費不貲,也十分先進,但位處杳無人跡之處,因而幾個月內,就面臨倒閉。

「那時我就想,為什麼不從貨櫃中打造一整間醫院?」穆德說。於是,他開始設計第一個名為 Hospitaner 的貨櫃醫院,並以堅固、低成本、易於移動及維修為設計考慮。這個流動醫療設施不僅配備手術台、所需器械與藥物,甚至還有一個術後照料空間,並可以連同食水、電力等設備裝進5個貨櫃中。

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將醫療救護方案裝箱,降低人們的苦痛。

Hospitainer 網站標語

就在 Hospitainer 的設計原型完成後,海地遭受黎克特制7級(即台灣芮氏規模7)強震,十幾萬人喪命、上百萬人無家可歸。穆德憶述,當時國際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SF)聯絡他,詢問其貨櫃醫院是否可用:「我就在兩天之內,把『醫院』打包好、送上船。」

貨櫃醫院運抵海地後,僅經過兩天組裝,就能供醫療人員在混亂災場使用;在隨後的10個月內,他們在貨櫃醫院裏施行了約2000宗手術。

工作人員將Hospitainer運送到醫療服務地點。
工作人員將 Hospitainer 運送到醫療服務地點。

在戰區、災區及貧困地區,這類能快速反應的救護設施特別重要;已經持續6年的敘利亞內戰就是這樣一例。每當遭受攻擊,醫生必須在最快時間內將病患及治療設施移到安全的地方安置、重新運作。穆德指出,因為創傷、疾病及生育併發症而死亡的案例裏,有8成都能藉由 Hospitainer 的微型設施治療。

穆德認為,商業模式在救人的志業裏不可或缺,否則就會停滯不前或失敗收場。但他也強調,若一心只想藉此獲利,也不會讓你感到滿足。

如果你把救人擺第一,但沒有一個健全的商業模式,那麼你的服務只會停滯不前,或失敗。

Hospitainer 創辦人穆德

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博士 Ana Laura Santos 指出,Hospitainer 可讓人借鏡的並不只有其產品,更包括支持組織營運的服務。她認為,從這個案例可以學到──為了提供醫療照護,在商業模式下思考整個技術的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即便組織在災難發生時迅速拼裝起臨時醫院,但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卻往往不一定是這種臨時醫院能提供的;例如,在多塵潮濕的災區使用來自荷蘭的設備,並無法解決當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設備必須根據各地需求重新設計。

此外在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或受災損毁的道路時,如何保證設備不受損壞,也是該注意的問題。另外,災區救護人力往往只剩護士,因此也必須將醫療設備設計、組裝得更加簡單易用。在這過程中,Hospitainer 的產品及服務更趨向因地制宜,也更能因應各種狀況。Santos 也認為,簡化後的設備更能回饋到整個醫療設備界。

Hospitainer的展示圖。
Hospitainer 的展示圖。

如今,Hospitainer 已經推出能用貨車隨時搬運的產品線,以便滿足如遊牧民族部落、偏遠地區的流動醫療需求。另外,該公司還研發了可以設置在洪水災區、海上的浮動式醫院 Hospivessels,並在2015年平均每月協助了2200名穿越地中海的難民。不過,穆德對於透露流動醫院的設置地點十分小心,因為這容易讓醫院成為軍事攻擊目標。

這家公司自2010年以來的迅速發展,也參與不少慈善活動。後來成立的 Hospitainer基金會關注不同領域的挑戰,特別是緊急產科護理和婦女的性暴力醫療。穆德表示,這是項艱難的工作,但很值得投入。

5
過去5年,Hospitainer 已完成8千場手術,治療了4大洲的5萬名患者。

聲音

當你看到成千上萬的手術,成千上萬的人被治療,生命因而得救,人們恢復尊嚴⋯⋯這是非常有收穫的。

荷蘭企業家穆德

來源:GoodHospitainerBNR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