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沒槍,坐視倫敦喋血:英國警察不佩槍傳統再惹爭議

美國的問題是槍太多,而英國的軟肋是槍太少?英國人擔心,警隊可能因偏執矇蔽了判斷力。
國際 歐洲 英國

英國國會大廈恐怖襲擊案中不幸身亡的警員基思·帕爾默(Keith Palmer),在阻攔兇手哈立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進入大廈時,身上沒有佩槍。直到他被刺傷,才有人將兇手擊斃,那時兇手已經駕車在威斯敏斯特大橋衝撞了數十名行人,並下車從國會大廈的「Carriage Gates」入口長驅直入。甚至有報導說,擊斃兇手的不是門口的警察,而是剛巧在現場、防衞大臣邁克爾·法倫(Michael Fallon)的貼身保鑣。

當街頭喋血一幕散去,這些天人們聚集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為恐怖襲擊受害者守夜哀悼的同時,關於是否應該讓更多英國警察配備槍枝,再度成為尖鋭話題。

英國警察對槍枝的排斥由來已久。就倫敦來說,從1829年倫敦警察廳成立至今, 當地警員一直秉承「policing by consent」 原則,大意是「執法基於人民的支持」、「執法為民」 。這一原則意味著警察的使命就是服務市民,警察與普通市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一身警服,約束警察的實際上是市民對警察執法是否透明、是否廉正的滿意度。

雖然2015年11月的巴黎恐襲案之後,英國佩槍警力有所增加,但英國政府方面的總體態度仍舊更傾向於通過情報蒐集和與社區的聯繫來防範恐襲案件的發生,並不支持增加佩槍警員。

在當地警方看來,如果讓每個警員都佩槍,可能會影響市民對警察的看法,佩槍引發的問題將比它能解決的問題更多。

自2009年以來,被授權佩槍的英國警察人數從約6900名下降到了約5600名。在截止到2016年3月的一年時間裏,英國警察僅僅在7個場合開了槍,這還是2009年以來開槍次數最多的一年。

「很多美國人痴迷於槍枝,但在英國人們對槍枝避之不及。」前倫敦警察廳持槍警察託尼·朗恩(Tony Long)認為,這次國會恐襲證明英國人對槍枝的多疑,矇蔽了他們的判斷力。

「我們不會訓練普通巡警如何使用手槍,但我們會對佩槍警員進行非常專業的訓練。」不過朗恩也承認,一旦有重大事件發生,執勤警察可能需要等待一小時才能得到持槍支援,因此他認為「英國需要調整槍枝訓練的限制,讓普通的巡警佩槍以保護市民安全」。

但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協會成員斯蒂夫·懷特(Steve White)則認為,訓練佩槍警員遠比想像複雜,而且是否持槍是警察自願承擔的額外責任,但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冒這個險。他自己曾經也是一名佩槍警察。

英國是世界上槍枝管制法案最嚴厲的國家之一,因此英國發生的犯罪案件中,罪犯較少持槍,而警察也通常能通過談判來說服罪犯。在2016年,英國的授權佩槍警察(Authorised firearms officer)僅佔全部警力的4.4%,普通警察在日常執勤時,只會攜帶警棍、手銬,偶爾會攜帶電擊槍。而在倫敦,超過90%的警察在執勤時不佩槍。同樣在歐洲,法國的佩槍警察佔全部警力的70%,在德國和西班牙,每名警察都配有手槍。


4.4

%
在2016年,英國的授權佩槍警察(Authorised firearms officer)僅佔全部警力的4.4%,普通警察在日常執勤時,只會攜帶警棍、手銬,偶爾會攜帶電擊槍。

即便是從2014年起,英國把反恐級別維持在嚴重等級,佩槍警察的數目也沒有顯著提升。倫敦警察協會的調查顯示,僅有一半的成員認為應增加佩槍,而根據2016年的全國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更是有82%的警察反對佩槍。

3月22日恐襲案發生後,倫敦警察廳派出反恐分隊警員前往事發地,然而筆者觀察到,當日下午在新蘇格蘭場與國會大樓之間的封鎖區裏,駐守在警界線附近的警員中,只有一人佩槍。甚至在事發後一日,倫敦市內雖然比平時增加了巡邏警察,但其中幾乎沒有佩槍警員。

恐襲後,兩名英國警察在西敏寺大橋上巡邏。
恐襲後,兩名英國警察在西敏寺大橋上巡邏。

《太陽報》評論支持打破不佩槍傳統,理由是極端分子的自殺式襲擊愈演愈烈,英國應考慮大幅增加佩槍警察的數量。雖然槍枝無法阻止自殺式襲擊行為,但可以減低他們的影響,拯救更多無辜生命。文章還認為,不只是在倫敦,應在全英國增加佩槍警察,數以千計的潛在恐怖分子隨時可能發動襲擊。

持相反意見的《每日電訊報》則認為,當局「不應讓恐怖主義來決定警務政策」,現時的情況還未發展到必須改變原有傳統的程度。 BBC也認為增加佩槍警察反而會在城市中築起「堡壘」,違背了英國一直秉持的自由、開放的價值觀。

22日襲擊案中, 「從未進入情報部門視野」的作案者憑藉一輛車、一把刀造成了4人死亡,至少40人受傷。而近三年來多起恐襲案例也顯示,新一代的恐怖襲擊反而是此類低技術(low-tech)的「獨狼」作案方式最難防範。

國會襲擊案之後,一度依賴情報機構防範恐襲的英國政府,是否到了打破傳統、讓警察帶槍上街的時刻?恐怖襲擊浪潮當前,自由總是首先受到衝擊。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当犯罪分子知道警察有枪时可能会做出更加危险的举动

  2. 图片介绍中“恐怖袭击”错了,打成了“恐布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