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給P的回信:在台灣,如果我的父母從根本上否定我

他們畢竟是父母。

S

刊登於 2017-03-16

#編讀手記

小端信箱
小端信箱

嗨!你好,我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大學生,看了你在端上發的文章《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媽該如何相處》,心裏頗有感觸,所以寫這封信給你。

先來個有趣的開頭,在中國,似乎左右分別代表自由派(左)和權威派(右),不過在臺灣,左右則分別代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所以一開始看到你的標題我還以為是編輯下錯標,畢竟以臺灣人的理解來看,你父母對文革的理解角度偏支持毛/傳統共黨思想(對臺灣來說偏左),而你看待文革的角度則非一味偏頗權威,而是結合歷史公評,用較客觀的角度來看,也代表著改革開放後相對自由的價值觀(對臺灣來說偏右)。「左」「右」的文字意義剛好在臺灣和中國間呈相反意思,所以我還以為是編輯的失誤哈哈。

言歸正傳,我想要藉著「和不同世代的衝突」這個主題和你分享我的經驗。台灣這幾年有很多重大的社會議題發生,年長一輩和年輕人也產生許多價值觀的衝突。例如去年到今年,臺灣因為婚姻平權掀起一大波瀾。婚姻平權法案的內容之一是希望同性婚姻合法化,對臺灣大部分的年輕世代來說,同性婚姻不僅代表對 LGBT 族群的實質肯定,同時也能讓同性伴侶間的醫護權、財產權、繼承權等有更大的保障。

但我們的父母輩大多觀念保守,對同性戀極為避諱,如果在家中聊到類似的話題,我們會覺得為什麼教導我「要平等、善良對待身邊人們」的父母在談論同志時,會露出厭惡、嗤之以鼻的神情,而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朋友,甚至有些人自己就是同志卻無法對父母啟齒。

我們和你碰到的相同處境是:我愛的人(父母)從根本上否定我的思想甚至我這個人的存在。甚至用貶低人格或覺得你還是孩子的態度,全面否定你身為一個成人的獨立思想。如你在文章中提到你的父親說:「你連自己的感情都控制不住了,怎麼能保證你沒有被別人左右了。」,台灣的父母對這個婚姻平權議題則會從各個角度詢問你對法案和 LGBT 族群的認識,當思考尚未組織成熟卻急於分享出去的時刻,他們會說:「你自己對這個議題也不懂,怎麼有資格跟別人去吵或是說服我。」

但是,和父母的爭吵再怎麼激烈,他們還是我們的父母。

會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你在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樣寫著:「才不會,我以後都不會告訴你們了。」或許你寫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心情還很激動,或許你現在已經平靜下來,對你的父母沒有抱著這麼強烈的失望。但看到你這段文句,讓我想到自己曾經對父母感到生氣、憤怒的時刻。

我只想說,不要讓這樣的思想衝突造成太無法挽回的家庭決裂。

這不代表從此你就要全盤接納他們的思想,將另一個敢於思考的自我縮得小小的;也不代表未來的日子裏,你面對和父母價值觀衝突的議題時,就要全面噤聲,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極心態度日。而是,不要對你的父母失望,不要因為他們可能不夠明察、不夠開放、不夠懂得去同理那些在文革或是在性別框架中煎熬的人,就單方面剝奪他們身為一個善良的人的資格,或是任何溝通的可能。

但還是要繼續衝撞你和父母間那道思想的高牆,或許不經意在對話間提到自己的想法,或是試著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從文章中我發現,一開始你為了怕父母擔心,而全面屏蔽你在大學的所見所聞)。讓改變慢慢滲入生活,雖然成效會很慢,我現在也還在持續努力中,但是要相信世代間的對話是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不要對你的父母抱著絕望心態,現在雖然只是一時的溝通不順利而感到憤怒,但若拒絕再提起,慢慢憤怒會滋生厭惡和失望,到時候你自己會非常痛苦,相信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也不樂見這樣的情況發生。

包容和聆聽很重要,祝福你。

by 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