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互聯網之父盤點網絡世界三大問題,個人資料保護排首位

刊登於 2017-03-13

萬維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柏納斯李號召網友對網絡公司、政府施壓進而獲得更加健康的網絡新聞環境。

3月12日, 「互聯網之父」柏納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發表公開信,稱個人隱私數據失控、虛假資訊氾濫及定向投放的政治廣告正在限制互聯網發揮出其真正的潛力,他聲稱已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呼籲各方攜手共同挽救互聯網,創建一個「給予所有人平等權力與機會」的網絡環境。

定向政治廣告可以對不同的群體展示完全不同,甚至可能互相沖突的內容。這是民主嗎?

柏納斯李

1989年3月12日,柏納斯李最先提出建立一個超文字(Hypertext)系統來連結及傳送所有重要的資訊,並且能讓任何聯網的電腦都可以進行存取。這個設想日後成為萬維網(World Wide Web,WWW)、即如今人們俗稱的互聯網的開端,也讓柏納斯李被稱為互聯網之父。但值此28週年紀念日,他卻坦言在過去的1年中對網絡發展的擔憂與日俱增:

用戶失去了對個人資料的掌控

當前許多網站的商業模式是提供免費內容以換取個人數據,許多人也不介意放棄部分隱私。但人們同時失去了對這些數據的控制權,而政府也可以透過與網站的合作,掌控公民在線上的各類活動,甚至還可以通過極端的立法使其行為合法化

對於錯誤資訊的監管過於寬鬆

現今很多人專注於少數幾個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從中查看新聞和資訊。問題在於網站會根據收集的用戶個人數據,透過算法向其選擇性地展示內容。但有時候,這些內容要麼是錯誤資訊或虛假新聞,要麼就是迎合用戶偏見的產品,導致誤導性資訊迅速蔓延。而且透過掌握大量數據,心懷不軌之人就可以操縱網絡資訊,將用戶導向特定商業或政治利益的錯誤資訊。

在線政治廣告問題叢生

目前廣告商已經可以直接針對特定用戶推送特定的政治廣告,一項統計顯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Facebook 上每天都有多達5萬條選舉廣告,導致監管難度很大,而其中一些虛假廣告更將用戶導向了假新聞網址,造成嚴重後果。

針對這些問題,柏納斯李宣布旗下的 Web Foundation 提出了一個五年計劃,具體包括開發諸如個人「數據包」等新技術,探索例如資訊訂閲和小額支付等替代收入模式;他還提議打擊政府的越界行為。柏納斯李聲稱將與 Google、Facebook 等網絡公司合作,努力將個人資料控制權交回給普通用戶,以及共同阻止錯誤資訊在線上的傳播。

17
Google 聲稱2016年從其廣告平台移除了17億條違反其政策的「不良廣告」,是2015年的兩倍多。

聲音

距離我首次提交萬維網概念已經過去28年了,我當時設想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允許每個人隨時隨地分享資訊、獲取機會、跨地域和文化進行協作。現今的互聯網在許多方面已經達成了這個願景,但為了保護它的開放性,我們仍然需要持續地進行戰鬥。

柏納斯李

萬維網

萬維網(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是一個由許多互相連結的超文字組成的系統,通過互聯網存取。在這個系統中,每個有用的事物,稱為一樣「資源」;並且由一個全域「統一資源標識符」(URI)標識;這些資源通過超文字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傳送給使用者,而後者通過點擊連結來獲得資源。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1994年10月1日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萬維網聯盟的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萬維網並不等同互聯網,萬維網只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是靠着互聯網運行的一項服務。(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QuartzBBC衞報ZDNet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