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手鍊挑戰南韓勸酒惡文化

寧可喝死,都不敢對學長、老闆勸酒說「不」,難怪南韓大學把不喝酒與「人權並列」。
國際 韓國

拒絕喝酒有多難?「我真的喝不下了」,這是在酒桌上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如果身在南韓,面對學校前輩或職場上司,這句話絕對是禁忌。

「炸雞要配啤酒,烤肉要配燒酒,泡菜餅要配米酒」,南韓飲酒盛行,但有時喝酒不再是一件愉悅的事情,社會尊卑有序等級森嚴,飲酒文化概莫能外,半強迫式的勸酒讓聚餐令不少年輕人心懷恐懼。

前不久,南韓東國大學在學校裏發放了5000條「拒酒手鍊」,這條橘黃色的手鍊上寫著「Respect Human Rights(尊重人權)」,東國大學的臉書專頁上這樣介紹:「如果你不想再喝了,請亮出這條手鍊」。從「喝酒」扯到「人權」,或許有些誇張,然而據統計,過去十年來「暴飲」引起的大學生死亡人數達22人。這是大韓保健協會的官方統計,而實際的數字可能比這還多。

「馬上要開學了,到時學校又會有很多OT(Orientation)、MT(Membership Training),發這條手鍊是希望學生們儘量遵循健康的飲酒文化。」東國大學的職員崔佑石表示。

南韓大學中所謂的OT、MT大多是這樣的:學生成群到郊區住上兩天一夜,白天遊戲、登山,到了晚上就是「喝酒」——也是行程中最重要的環節。「開學前幾週一定是浸在酒罐子裏的」,這是南韓大學生中流傳的一個說法,班級、社團、學院的各種活動最後也大多以喝酒來收尾,席間不乏一些獨特的規矩和方式,例如「後來者三杯」,用筷子搭起三層的酒杯塔,從上倒酒倒到三杯全滿為止,是專為遲到的人準備的「罰酒」;酒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遊戲,更有灌酒時特有的律動和口令,所有這些目的只有一個——灌酒。

大學校園裏的飲酒文化通常是前輩單方面去灌新人,很大程度上是前輩藉著灌酒來樹立自己的「權威」。新人不喝就是「不懂禮貌」、「不尊重前輩」,為了之後的大學生活,未滿20歲的大學新人也只能硬著頭破過「酒關」。

22
過去十年因暴飲死亡的南韓大學生數

大學內飲酒文化盛行的原因之一,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學士酒家」。朴正熙時期的南韓,大學生在校園內討論政治是禁忌,維新憲法禁止大學內舉行任何集會活動。當時便有不少學生選擇到隱蔽的酒家暢所欲言。而這些校園周圍的酒家實際上也成為了之後學生運動的發源地。從那時起,南韓大學周邊一直存在大量招攬學生的酒肆,大學生聚集在一起喝酒的現象也一直持續到現在,愈演愈烈。

崔佑石說學校每年都有飲酒引起的事故,也有很多學生反映過這方面的壓力。2014年,忠清北道的一個學生酒後在宿舍墜樓身亡;2015年光州的大一新生在MT飲酒時,突然失去意識;今年江原道的一個學生參加OT時,酒後誤闖機械室,被夾斷三根手指。部分大學也曾向學生下達「無酒精、無事故、無外宿」的三無規定,但效果甚微,如果不在學校組織的活動裏喝,便會自己組織聚餐。要徹底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飲酒文化,短期之內幾乎無望。

崔佑石稱自己並不擅長喝酒,一杯下肚便會臉紅,但他也承認,酒桌是南韓人社交的重要場所,「和上司或前輩喝酒確實對我的工作有比較大的幫助」。他本人已經步入職場11年,比起剛工作時已經好了很多,但被強灌酒的壓力仍然存在。對於手鍊是否真的能發揮作用,他也表示並不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學校希望能給學生帶來一些觀念上的變化,「我自己也戴了一條,打算下次喝酒時試一下」。

今年三月剛入學的Ethan則在大學第一場OT上就戴上了這條手鍊,「因為做了手術,不能喝酒,一直聽說大學第一場OT要喝很多酒,所以就想要這條手鍊傍身。」效果也算不錯,那一天Ethan滴酒未沾,但跟她一樣戴上手鍊的其他大一新生就沒那麼幸運了,「前輩們還是要他們喝,如果不是因為做了手術,可能也跟他們一樣。」

人們在首爾廣藏市場內喝韓國燒酒。
人們在首爾廣藏市場內喝南韓燒酒。

如果不喝酒,就無法融入集體之中,這種現象從大學一直延續到職場。

南韓人極強的集體意識在飲酒文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聚餐成為了同事間形成親密關係的最常見途徑。

20億美元
南韓人一年的飲酒支出

酒局開始,互相就會忙著勸酒,讓對方趕緊進入酒醉的狀態,以便在短時間內變得熟絡。通常,公司聚餐都帶著很強的同儕壓力,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不然很難拒絕參加,如果不參加聚餐,或者在聚會中不喝酒,會被認為「社交低能」,可能對事業產生直接的影響。

再加上深受「下級嚴格服從上級,晚輩嚴格服從長輩」的等級文化影響,南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暴飲文化」——不喝則已,喝了就要一醉方休。

也有人稱,這種暴飲文化與曾經支配南韓37年的宵禁令有關。上世紀40年代,南韓脫離日本統治,美軍進駐之後,便開始進行夜間禁行。宵禁時代南韓人無法享受夜生活,因此,1982年解禁之後,壓抑已久的「小宇宙」爆發。根據南韓農林畜牧食品部喝農產品流通公社的統計,2013年,南韓成年人平均一人喝掉了150瓶啤酒和63瓶燒酒,南韓人一年的飲酒支出加起來超過20億美元。

在南韓企業,要晉升單靠業績並不夠,快速適應下班後的聚餐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環。南韓的聚餐不會在一個地方結束,通常都會有一、二甚至三、四次續攤。從餐廳開始,到酒館、KTV、小食店,一直延續到凌晨,第二天再到公司上班。

「我曾經喝到凌晨四點,早上七點再去上班」,這是兩年前從三星離職的徐哲印象最深的一次聚餐。而這並不是個別現象,南韓飲酒的男性中,43%每周至少會「暴飲」一次。韓資企業的聚餐文化常常讓許多外國人難以理解,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南韓年輕人也無法接受,但作為公司最底層的新進職員,他們並沒太多選擇權。

「你問我有沒有拒絕過上司的酒?怎麼可能,我那時候剛入職,就是讓我跳舞我也要跳。」

徐哲說道,「本來喝酒應該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但跟上司的聚餐,你總是要想著不能得罪他,還要討好他,如果遇上喜歡聚餐、海量的上司有可能一週七天都要喝酒。」

求職網站Job Korea的調查數據顯示,上班族中平均十人中就有六人因為公司的聚餐文化感到壓力,近八成的人認為,聚餐是工作的延長,常常無視社員個人的日程,毫無預告地進行,在聚餐時,被強迫喝酒,還要對上司有求必應。這也是徐哲最終選擇離職的原因之一,「真的有種爆肝的感覺,當時已經快要升職了,但我可以想像,即便我晉升了這種聚餐只會多不會少。」

也有許多公司試圖改正稱得上是「暴力」的飲酒文化,三星就曾出台過叫做「一一九」的方針,在一個地方、喝一種酒、並且在九點前結束。「高層可能處於責任感還是遵守的,但下面的人......你懂的」,徐哲說道,「這種規定,對於我們來講沒什麼太大作用」。

南韓酒價相對便宜,可以喝酒的酒吧、居酒屋等店舖遍佈大街小巷,整個社會對於飲酒乃至暴飲的容忍度也相當高。東國大學的這條「拒酒手鍊」不僅是對飲酒文化的反抗,也可以看作是對長輩無條件權威、等級制度的挑戰。雖然,這一步仍然非常微小。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大學社團裡的重要聚會,我會向師兄師姐敬酒。當師弟師妹們向我敬酒時,我告訴他們心領了,在我這不喝。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喝酒傷身,淺嘗輒止就好。

  2. 中國的酒文化不會比韓國好到哪裏去

  3. 這就是同一個時代裡面可以橫向對比的文明程度。一點的進步也是進步。

  4. 中国所谓的酒文化也是恶臭的东西,但依旧有许多人支持赞扬

  5. 最討厭勸酒的人,神經病一樣,非要把人喝死了就愉快了。

  6. 「不僅在職場,大學校園內的聚餐中等級制度也」--這句話沒寫完。而且文章看起來也像沒寫完⋯⋯

  7. 小酌怡情,大灼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