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業青年

北漂的奶茶男生,給你講一個失敗的故事

為了創業,小馬沒有拿到大陸碩士學位。半年後,他收拾包袱決定回台灣,「這次就當練練手。休息一下,我會再回來。」

端傳媒記者 陳虹瑾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02-09

#創業青年

北漂的奶茶男生。
北漂的奶茶男生。

「每天開門就燒掉一百元,這一百元還是人民幣!」

來參觀的市人大代表剛走,小馬就立刻換上圍裙,準備起一天分量的水果、牛奶、粉圓、麵包……在北京的這座青創基地孵化器裏,有大大小小來自台灣的創業團隊,大多是科技公司,像小馬這樣直接開起「水吧」,賣珍珠奶茶、水果牛奶和三明治的,還是第一家。

毫無創業經驗,校長兼撞鐘

小馬29歲,理工科男生,從台灣最好的四所大學拿了兩個學位畢業,到北京的名校念碩士。他的台灣同窗們現在大多成了工程師、研究員,或者投身學界;而在北京,校園裏到處都是創業咖啡館和講座,同學們個個都在討論融資、創業,這讓一直有個創業夢的小馬興奮異常。

在北京三年,他報名了學校的創業課,聽了各種講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連續三天的精實課程,校方請來美國頂尖師資,傳授整套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方法。有時他會想起,北漂之前,他在台灣曾加入過同學主導的創業團隊,甚至還拿到了投資,只不過,主導的同學因升學因素,暫緩了計畫,眾人的熱血無疾而終。

「這次(創業)不一樣,我是主角,由我主導,」他說。

小馬厚積薄發的第一次創業,不是科技產品,沒有天使投資,開始的頗有些原始:他靠接翻譯工作賺錢,東湊西借,攢夠人民幣10萬塊(約11.3萬港幣/46萬新台幣),和另一個來自台灣的夥伴,啟動了這個小小「水吧」。

在一次孵化器的參訪行程中,記者認識了這個手忙腳亂經營「水吧」的台灣男生。

那一次,恰逢中午用餐尖峰期,小馬正專注地將鮪魚醬平整抹在三明治內緣,再把生菜平鋪在吐司上。「好了沒?」客人用手指敲着吧台,有些不耐。

三明治剛做完,幾公尺外又傳來客人毫不留情的催罵聲:「幾個便當要做多久?笨死了,笨得跟豬一樣。」小馬一邊盛飯,一邊抓起原子筆、將客人預訂單一筆一筆打勾。一旁的女孩湊過來說:「我在微信上付過款啦,」接着抓起一個雞排便當就走。她見小馬頭也不抬,好奇地停下腳步:「你連看都不看(指確認微信帳戶入款)一下?」

雖然聽了很多創業課程,但他並沒有任何餐飲、服務業實戰經驗,甚至連就業經驗也還沒有。沒錢雇人,只好校長兼撞鐘,老闆兼廚師、採購、會計、清潔人員,運作得狼狽,簡直成了必然。

既然做「水吧」,為什麼非要在大陸,不能回到台灣做?小馬又說,自己針對市場做過調研,台灣的飲料市場已經飽和,而北京仍有開發空間。

創業初期,他常做帳做到凌晨兩點,五點半再起床,前往蔬果批發市場。「我左手扛木瓜,右手提芒果,背包裏放一堆蘋果,」他說,每回採購,約購置25公斤水果,為了省車費,隻身搭地鐵,行經近30公里的路程,車資約人民幣16元(約18港幣/73新台幣)。後來,他發現真的扛不動,才買了一輛全新三輪電動車,「花了2750塊人民幣(約3120港幣/1.2萬新台幣),買車是為了長期發展!」

有那麼幾個甜美的剎那,牛奶與糖蜜齊飛,粉圓共布丁一色;水吧真的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找來學弟妹充當幫手。即使每天焦頭爛額、孵化器老闆有時疾言厲色表示,再不營利就要趕他走,他仍挺直腰桿告訴自己:我沒那麼差。

有時,他會想起研究所時期的那些日子:在寢室時,他不時「練習」飲料配方,有陣子還特別醉心調製「鍋煮黑糖奶茶」。細細熬煮出來的熱飲,捧在北漂遊子的手裏,格外溫暖香甜。

小馬的夢想很單純,希望在偌大的大陸市場,建立一個來自台灣、屬於自己的飲品王國。
小馬的夢想很單純,希望在偌大的大陸市場,建立一個來自台灣、屬於自己的飲品王國。

理工科出身,為什麼創業要搞「水吧」,不從科技入手?小馬這樣回答記者:「科技創業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光有技術,不可能長久,」他思量着,基本商業經驗才是創業所需,「我打算從低門檻創業去思考市場需求,而不是從實驗室裏想出產品再去外面賣。」

既然做「水吧」,為什麼非要在大陸,不能回到台灣做?小馬又說,自己針對市場做過調研,台灣的飲料市場已經飽和,而北京仍有開發空間。他說自己的夢想很單純:在偌大的大陸市場,總有一天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建立一個來自台灣的飲品品牌,甚至自己的飲料王國。

雖退出孵化器,但當練練手

夢想是粉紅色,現實卻很蒼白。

生意並不好。糟糕的時候,一天只賣出兩杯飲料。生意最好的時候,飲料搭配便當,一天也最多衝到營業額人民幣1250元(約1420港幣/5760新台幣)。現金流始終不穩,他說自己「每天都活在不確定感裏,不知道能做到什麼程度」。

搭夥創業的台灣夥伴,過了不到一年便分了手。權力爭奪、利益計算,小生意的情節也老套得如同電視劇。

因為創業的全情投入,學業也放棄了,最終沒有拿到碩士,只能說到北京交換過。

支持他的人不多。在台灣的家人多有創業經歷,但並不能理解他堅持在大陸創業的衝動。「我們全家都說那個奶茶沒有特色,但他(小馬)說我們不懂品味,」他的哥哥苦笑着說:「基本面沒有搞好,技術還沒純熟就出去創業,別說在中國創業,就算在台灣創業,我也不敢投資他。」

去年11月初,記者收到小馬的電子郵件:「過年回台灣,到時候給妳採訪我是怎麼失敗的。」他終於決定收拾包袱,結束這回合。

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微信客戶群組內,發出《重大消息公告》:「歲末年初,小店謝謝大家半年以來的支持,從經營飲料到盒飯發售,從前20名贈飲活動到雙十一紅包優惠,從午餐賣到早餐,但由於各種因素,雖然很依依不捨,小店在這裏宣佈,在過年後正式退出孵化器。」

不過,他仍然告訴記者:「這次就當練練手。休息一下,我會再回來。」

他說下一次創業,還要在大陸,還做飲品,但更專注開發口味,同時注重包裝。他興致勃勃地舉了中國互聯網餐飲品牌「西少爺肉夾饃」的例子:這個來自陝西的傳統烤餅,從地方小吃,經過網絡強力營銷,變身炙手可熱的時尚餐點,2016年底獲得了1150萬美元(約8880萬港幣/ 3.6億新台幣/ 7820萬人民幣)B輪融資。

在中國,創業成功被稱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於1%。但小馬相信,自己遲早會走進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