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開門就燒掉一百元,這一百元還是人民幣!」
來參觀的市人大代表剛走,小馬就立刻換上圍裙,準備起一天分量的水果、牛奶、粉圓、麵包……在北京的這座青創基地孵化器裏,有大大小小來自台灣的創業團隊,大多是科技公司,像小馬這樣直接開起「水吧」,賣珍珠奶茶、水果牛奶和三明治的,還是第一家。
毫無創業經驗,校長兼撞鐘
小馬29歲,理工科男生,從台灣最好的四所大學拿了兩個學位畢業,到北京的名校念碩士。他的台灣同窗們現在大多成了工程師、研究員,或者投身學界;而在北京,校園裏到處都是創業咖啡館和講座,同學們個個都在討論融資、創業,這讓一直有個創業夢的小馬興奮異常。
在北京三年,他報名了學校的創業課,聽了各種講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連續三天的精實課程,校方請來美國頂尖師資,傳授整套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方法。有時他會想起,北漂之前,他在台灣曾加入過同學主導的創業團隊,甚至還拿到了投資,只不過,主導的同學因升學因素,暫緩了計畫,眾人的熱血無疾而終。
「這次(創業)不一樣,我是主角,由我主導,」他說。
小馬厚積薄發的第一次創業,不是科技產品,沒有天使投資,開始的頗有些原始:他靠接翻譯工作賺錢,東湊西借,攢夠人民幣10萬塊(約11.3萬港幣/46萬新台幣),和另一個來自台灣的夥伴,啟動了這個小小「水吧」。
在一次孵化器的參訪行程中,記者認識了這個手忙腳亂經營「水吧」的台灣男生。
那一次,恰逢中午用餐尖峰期,小馬正專注地將鮪魚醬平整抹在三明治內緣,再把生菜平鋪在吐司上。「好了沒?」客人用手指敲着吧台,有些不耐。
三明治剛做完,幾公尺外又傳來客人毫不留情的催罵聲:「幾個便當要做多久?笨死了,笨得跟豬一樣。」小馬一邊盛飯,一邊抓起原子筆、將客人預訂單一筆一筆打勾。一旁的女孩湊過來說:「我在微信上付過款啦,」接着抓起一個雞排便當就走。她見小馬頭也不抬,好奇地停下腳步:「你連看都不看(指確認微信帳戶入款)一下?」
雖然聽了很多創業課程,但他並沒有任何餐飲、服務業實戰經驗,甚至連就業經驗也還沒有。沒錢雇人,只好校長兼撞鐘,老闆兼廚師、採購、會計、清潔人員,運作得狼狽,簡直成了必然。
既然做「水吧」,為什麼非要在大陸,不能回到台灣做?小馬又說,自己針對市場做過調研,台灣的飲料市場已經飽和,而北京仍有開發空間。
創業初期,他常做帳做到凌晨兩點,五點半再起床,前往蔬果批發市場。「我左手扛木瓜,右手提芒果,背包裏放一堆蘋果,」他說,每回採購,約購置25公斤水果,為了省車費,隻身搭地鐵,行經近30公里的路程,車資約人民幣16元(約18港幣/73新台幣)。後來,他發現真的扛不動,才買了一輛全新三輪電動車,「花了2750塊人民幣(約3120港幣/1.2萬新台幣),買車是為了長期發展!」
有那麼幾個甜美的剎那,牛奶與糖蜜齊飛,粉圓共布丁一色;水吧真的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找來學弟妹充當幫手。即使每天焦頭爛額、孵化器老闆有時疾言厲色表示,再不營利就要趕他走,他仍挺直腰桿告訴自己:我沒那麼差。
有時,他會想起研究所時期的那些日子:在寢室時,他不時「練習」飲料配方,有陣子還特別醉心調製「鍋煮黑糖奶茶」。細細熬煮出來的熱飲,捧在北漂遊子的手裏,格外溫暖香甜。
理工科出身,為什麼創業要搞「水吧」,不從科技入手?小馬這樣回答記者:「科技創業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光有技術,不可能長久,」他思量着,基本商業經驗才是創業所需,「我打算從低門檻創業去思考市場需求,而不是從實驗室裏想出產品再去外面賣。」
既然做「水吧」,為什麼非要在大陸,不能回到台灣做?小馬又說,自己針對市場做過調研,台灣的飲料市場已經飽和,而北京仍有開發空間。他說自己的夢想很單純:在偌大的大陸市場,總有一天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建立一個來自台灣的飲品品牌,甚至自己的飲料王國。
雖退出孵化器,但當練練手
夢想是粉紅色,現實卻很蒼白。
生意並不好。糟糕的時候,一天只賣出兩杯飲料。生意最好的時候,飲料搭配便當,一天也最多衝到營業額人民幣1250元(約1420港幣/5760新台幣)。現金流始終不穩,他說自己「每天都活在不確定感裏,不知道能做到什麼程度」。
搭夥創業的台灣夥伴,過了不到一年便分了手。權力爭奪、利益計算,小生意的情節也老套得如同電視劇。
因為創業的全情投入,學業也放棄了,最終沒有拿到碩士,只能說到北京交換過。
支持他的人不多。在台灣的家人多有創業經歷,但並不能理解他堅持在大陸創業的衝動。「我們全家都說那個奶茶沒有特色,但他(小馬)說我們不懂品味,」他的哥哥苦笑着說:「基本面沒有搞好,技術還沒純熟就出去創業,別說在中國創業,就算在台灣創業,我也不敢投資他。」
去年11月初,記者收到小馬的電子郵件:「過年回台灣,到時候給妳採訪我是怎麼失敗的。」他終於決定收拾包袱,結束這回合。
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微信客戶群組內,發出《重大消息公告》:「歲末年初,小店謝謝大家半年以來的支持,從經營飲料到盒飯發售,從前20名贈飲活動到雙十一紅包優惠,從午餐賣到早餐,但由於各種因素,雖然很依依不捨,小店在這裏宣佈,在過年後正式退出孵化器。」
不過,他仍然告訴記者:「這次就當練練手。休息一下,我會再回來。」
他說下一次創業,還要在大陸,還做飲品,但更專注開發口味,同時注重包裝。他興致勃勃地舉了中國互聯網餐飲品牌「西少爺肉夾饃」的例子:這個來自陝西的傳統烤餅,從地方小吃,經過網絡強力營銷,變身炙手可熱的時尚餐點,2016年底獲得了1150萬美元(約8880萬港幣/ 3.6億新台幣/ 7820萬人民幣)B輪融資。
在中國,創業成功被稱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於1%。但小馬相信,自己遲早會走進去。
創業成功被稱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於1%。??真的假的
创业就开个什么咖啡店,说出来就丢人。台湾的工科生现在难道只能搞这个了?!
傻的有點可愛,這個跟台灣大陸無關啊,純粹是個人的問題。
加油!我也是創業中,但應該是快失敗了,也當自己學了教訓。起碼認清楚自己不適合創業。
不太同意楼下@jasonz的看法,在大陆匠人行业有匠人行业的市场,快餐行业有快餐行业的市场,写字楼附近开的饭店自然是针对写字楼上班族的,工作日就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谁管你口味好吃到哪里,口味过得去,价格适中,干净卫生就行了,打发一顿而已。
應該也是要跟營業點周邊的各種線上線下的既有連鎖或是特色個人店家進行比較競爭。
大陸的創業本身就是拉人入夥的坑錢行業。一般的年輕人以成功為基礎是和創業無緣的。
另外不得不吐槽下,大陸市場尤其奇特。近日幾家新餐廳如若「西少爺」「黃太吉」等都有光顧。口感並不佳,性價比也不高,但依然日日滿座。原因在它主要提供了一種「精神」一種「特色」,方便打包外賣(必須承認這樣會損害新鮮度),店舖基本都在寫字樓附近方便懶人前往,價格拉近白領水平。至於口味,who cares。若是安心做匠人在大陸創業市場要吃虧的,隨大流做粗放快銷才可賺得錢。
經驗值太低,這樣的經驗不可能作到店長,不可能碰到貨源,經營成本什麼的就沒辦法掌握,什麼等級的茶葉用何種技術去處理才能口味最佳化,如何把各種材料的特色發揮出來,他應該沒學到,曾經在清心福泉們口看過它的廣告就有大略提到這個細節,這位小馬應該再進修至少要到副店長的位置才能碰到這方面的知識
我是小馬的朋友,據我所知,他在相關的飲料店工作過,四個月,在某個他朋友很成功的冰淇淋品牌管理公司幫忙過半年。
讀者您好:
我們根據訪談內容及再度求證,小馬的確在台灣的飲料店打工過四個月,冰淇淋品牌公司則是設在他父親的辦公室內,幫忙的時程約三個月,並非半年。由於這些經歷皆非正職,因此未列入報導中。以上說明,謝謝指教。
端傳媒台灣組記者陳虹瑾敬覆
插畫好讚啊!
這.....什麼相關經驗都沒有,失敗是必然吧
最後提到西少爺,有意思。或許想要創業成功,不一定是奶茶好不好喝,而是叫得有多響亮。小馬多開奶茶店吧,台灣奶茶太好喝了,茶好奶也好珍珠更好...😍😍 北京飲料市場還真是有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