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奶茶男生,给你讲一个失败的故事

为了创业,小马没有拿到大陆硕士学位。半年后,他收拾包袱决定回台湾,“这次就当练练手。休息一下,我会再回来。”
创业青年 台湾 就业 经济 职业

“每天开门就烧掉一百元,这一百元还是人民币!”

来参观的市人大代表刚走,小马就立刻换上围裙,准备起一天分量的水果、牛奶、粉圆、面包……在北京的这座青创基地孵化器里,有大大小小来自台湾的创业团队,大多是科技公司,像小马这样直接开起“水吧”,卖珍珠奶茶、水果牛奶和三明治的,还是第一家。

毫无创业经验,校长兼撞钟

小马29岁,理工科男生,从台湾最好的四所大学拿了两个学位毕业,到北京的名校念硕士。他的台湾同窗们现在大多成了工程师、研究员,或者投身学界;而在北京,校园里到处都是创业咖啡馆和讲座,同学们个个都在讨论融资、创业,这让一直有个创业梦的小马兴奋异常。

在北京三年,他报名了学校的创业课,听了各种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连续三天的精实课程,校方请来美国顶尖师资,传授整套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方法。有时他会想起,北漂之前,他在台湾曾加入过同学主导的创业团队,甚至还拿到了投资,只不过,主导的同学因升学因素,暂缓了计划,众人的热血无疾而终。

“这次(创业)不一样,我是主角,由我主导,”他说。

小马厚积薄发的第一次创业,不是科技产品,没有天使投资,开始的颇有些原始:他靠接翻译工作赚钱,东凑西借,攒够人民币10万块(约11.3万港币/46万新台币),和另一个来自台湾的伙伴,启动了这个小小“水吧”。

在一次孵化器的参访行程中,记者认识了这个手忙脚乱经营“水吧”的台湾男生。

那一次,恰逢中午用餐尖峰期,小马正专注地将鲔鱼酱平整抹在三明治内缘,再把生菜平铺在吐司上。“好了没?”客人用手指敲着吧台,有些不耐。

三明治刚做完,几公尺外又传来客人毫不留情的催骂声:“几个便当要做多久?笨死了,笨得跟猪一样。”小马一边盛饭,一边抓起原子笔、将客人预订单一笔一笔打勾。一旁的女孩凑过来说:“我在微信上付过款啦,”接着抓起一个鸡排便当就走。她见小马头也不抬,好奇地停下脚步:“你连看都不看(指确认微信帐户入款)一下?”

虽然听了很多创业课程,但他并没有任何餐饮、服务业实战经验,甚至连就业经验也还没有。没钱雇人,只好校长兼撞钟,老板兼厨师、采购、会计、清洁人员,运作得狼狈,简直成了必然。

既然做“水吧”,为什么非要在大陆,不能回到台湾做?小马又说,自己针对市场做过调研,台湾的饮料市场已经饱和,而北京仍有开发空间。

创业初期,他常做帐做到凌晨两点,五点半再起床,前往蔬果批发市场。“我左手扛木瓜,右手提芒果,背包里放一堆苹果,”他说,每回采购,约购置25公斤水果,为了省车费,只身搭地铁,行经近30公里的路程,车资约人民币16元(约18港币/73新台币)。后来,他发现真的扛不动,才买了一辆全新三轮电动车,“花了2750块人民币(约3120港币/1.2万新台币),买车是为了长期发展!”

有那么几个甜美的刹那,牛奶与糖蜜齐飞,粉圆共布丁一色;水吧真的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找来学弟妹充当帮手。即使每天焦头烂额、孵化器老板有时疾言厉色表示,再不营利就要赶他走,他仍挺直腰杆告诉自己:我没那么差。

有时,他会想起研究所时期的那些日子:在寝室时,他不时“练习”饮料配方,有阵子还特别醉心调制“锅煮黑糖奶茶”。细细熬煮出来的热饮,捧在北漂游子的手里,格外温暖香甜。

小马的梦想很单纯,希望在偌大的大陆市场,建立一个来自台湾、属于自己的饮品王国。
小马的梦想很单纯,希望在偌大的大陆市场,建立一个来自台湾、属于自己的饮品王国。

理工科出身,为什么创业要搞“水吧”,不从科技入手?小马这样回答记者:“科技创业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光有技术,不可能长久,”他思量着,基本商业经验才是创业所需,“我打算从低门槛创业去思考市场需求,而不是从实验室里想出产品再去外面卖。”

既然做“水吧”,为什么非要在大陆,不能回到台湾做?小马又说,自己针对市场做过调研,台湾的饮料市场已经饱和,而北京仍有开发空间。他说自己的梦想很单纯:在偌大的大陆市场,总有一天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建立一个来自台湾的饮品品牌,甚至自己的饮料王国。

虽退出孵化器,但当练练手

梦想是粉红色,现实却很苍白。

生意并不好。糟糕的时候,一天只卖出两杯饮料。生意最好的时候,饮料搭配便当,一天也最多冲到营业额人民币1250元(约1420港币/5760新台币)。现金流始终不稳,他说自己“每天都活在不确定感里,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

搭伙创业的台湾伙伴,过了不到一年便分了手。权力争夺、利益计算,小生意的情节也老套得如同电视剧。

因为创业的全情投入,学业也放弃了,最终没有拿到硕士,只能说到北京交换过。

支持他的人不多。在台湾的家人多有创业经历,但并不能理解他坚持在大陆创业的冲动。“我们全家都说那个奶茶没有特色,但他(小马)说我们不懂品味,”他的哥哥苦笑着说:“基本面没有搞好,技术还没纯熟就出去创业,别说在中国创业,就算在台湾创业,我也不敢投资他。”

去年11月初,记者收到小马的电子邮件:“过年回台湾,到时候给你采访我是怎么失败的。”他终于决定收拾包袱,结束这回合。

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微信客户群组内,发出《重大消息公告》:“岁末年初,小店谢谢大家半年以来的支持,从经营饮料到盒饭发售,从前20名赠饮活动到双十一红包优惠,从午餐卖到早餐,但由于各种因素,虽然很依依不舍,小店在这里宣布,在过年后正式退出孵化器。”

不过,他仍然告诉记者:“这次就当练练手。休息一下,我会再回来。”

他说下一次创业,还要在大陆,还做饮品,但更专注开发口味,同时注重包装。他兴致勃勃地举了中国互联网餐饮品牌“西少爷肉夹馍”的例子:这个来自陕西的传统烤饼,从地方小吃,经过网络强力营销,变身炙手可热的时尚餐点,2016年底获得了1150万美元(约8880万港币/ 3.6亿新台币/ 7820万人民币)B轮融资。

在中国,创业成功被称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于1%。但小马相信,自己迟早会走进去。

读者评论 1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創業成功被稱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於1%。??真的假的

  2. 创业就开个什么咖啡店,说出来就丢人。台湾的工科生现在难道只能搞这个了?!

  3. 傻的有點可愛,這個跟台灣大陸無關啊,純粹是個人的問題。

  4. 加油!我也是創業中,但應該是快失敗了,也當自己學了教訓。起碼認清楚自己不適合創業。

  5. 不太同意楼下@jasonz的看法,在大陆匠人行业有匠人行业的市场,快餐行业有快餐行业的市场,写字楼附近开的饭店自然是针对写字楼上班族的,工作日就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谁管你口味好吃到哪里,口味过得去,价格适中,干净卫生就行了,打发一顿而已。

  6. 應該也是要跟營業點周邊的各種線上線下的既有連鎖或是特色個人店家進行比較競爭。

  7. 大陸的創業本身就是拉人入夥的坑錢行業。一般的年輕人以成功為基礎是和創業無緣的。
    另外不得不吐槽下,大陸市場尤其奇特。近日幾家新餐廳如若「西少爺」「黃太吉」等都有光顧。口感並不佳,性價比也不高,但依然日日滿座。原因在它主要提供了一種「精神」一種「特色」,方便打包外賣(必須承認這樣會損害新鮮度),店舖基本都在寫字樓附近方便懶人前往,價格拉近白領水平。至於口味,who cares。若是安心做匠人在大陸創業市場要吃虧的,隨大流做粗放快銷才可賺得錢。

  8. 經驗值太低,這樣的經驗不可能作到店長,不可能碰到貨源,經營成本什麼的就沒辦法掌握,什麼等級的茶葉用何種技術去處理才能口味最佳化,如何把各種材料的特色發揮出來,他應該沒學到,曾經在清心福泉們口看過它的廣告就有大略提到這個細節,這位小馬應該再進修至少要到副店長的位置才能碰到這方面的知識

  9. 我是小馬的朋友,據我所知,他在相關的飲料店工作過,四個月,在某個他朋友很成功的冰淇淋品牌管理公司幫忙過半年。

    1. 讀者您好:
      我們根據訪談內容及再度求證,小馬的確在台灣的飲料店打工過四個月,冰淇淋品牌公司則是設在他父親的辦公室內,幫忙的時程約三個月,並非半年。由於這些經歷皆非正職,因此未列入報導中。以上說明,謝謝指教。
      端傳媒台灣組記者陳虹瑾敬覆

  10. 插畫好讚啊!

  11. 這…..什麼相關經驗都沒有,失敗是必然吧

  12. 最後提到西少爺,有意思。或許想要創業成功,不一定是奶茶好不好喝,而是叫得有多響亮。小馬多開奶茶店吧,台灣奶茶太好喝了,茶好奶也好珍珠更好…😍😍 北京飲料市場還真是有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