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每天坐10小時又不運動的中老年女性,或許比實際年齡老8歲

刊登於 2017-01-23

平日坐得太多或會加速生理老化。
如果因工作需要被迫久坐,可以通過下班後的運動來緩解。

過往研究發現許多疾病與久坐不動相關——例如心血管問題與糖尿病等,甚至還會導致久坐者過早死亡。僅憑藉生活常識,我們也不難理解其原因何在:久坐不動令身體囤積脂肪,進而推高了久坐者患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風險。而1月18日刊載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論文則給出了更為具體的證據,證明久坐不動對人體細胞存在不利影響,或造成久坐者早衰。

我們的研究發現,久坐的生活方式讓細胞更快衰老,導致久坐者的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匹配。

美國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UCSD)醫學院博士後 Aladdin Shadyab

該研究是美國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項目的一部分,WHI 項目在過去20多年時間中,一直在對絕經後婦女的慢性疾病進行研究。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Aladdin Shadyab 是論文的第一作者,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獲得 WHI 的資助與支持后,調用了7000多名參與 WHI 相關項目中老年婦女的血液樣本,以及對她們進行的物理測量(血壓、身高和體重等)與身體機能狀態評估等資料。但最終採用的合格分析樣本只有1481位,這些分析對象的年紀在64歲至95歲之間,其平均年齡則為79.2歲。

研究人員透過對參與者日常鍛煉程度與端粒(Telomere)長度之間關係的比較,查證身體活動多寡是否影響生理衰老程度。通俗來講,端粒就像鞋帶末端的塑料頭,位於 DNA 鏈末端保護細胞內染色體免於劣化,並會隨着年齡增長逐漸縮短。端粒的縮短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相關,而諸如吸煙與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速端粒的縮短。

早前也有科學家研究過身體鍛煉與端粒長度的關聯性,但其運動數據來源於參與者的自我報告,而人們的主觀感受往往與實情不符,進而導致研究成果的不可靠。此次的研究團隊則採用不同的方式,他們讓參與者連續7天隨身佩戴三軸加速度感應器,以保證獲取的運動數據更為客觀。

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與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老年人每天應至少完成3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研究團隊發現,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沒能達成推薦活動量、且更經常處於久坐狀態(每天約10小時或更長)的婦女,相較而言端粒更短。研究人員估計,與同樣沒達成每天活動量,但較少久坐的中老年婦女相比,前者的端粒老化程度約多上8年,換言之,前者在生理上比後者約老8歲。

而同樣久坐但達成日常鍛鍊量的婦女,相關數據沒有顯示出久坐與端粒長度之間存在關聯,這表明身體活動可以抵消久坐對端粒的損害。Shadyab 說:「我們發現,如果每天至少鍛鍊30分鐘,那麼久坐婦女的端粒長度也不會更短。」

Shadyab 還表示,他未來將繼續研究運動與端粒長度的關聯性,並計劃將考察人群擴展到年輕人及男性群體。

10 小時+
擁有4至7天有效身體活動數據的參與者才能成為合格樣本被納入分析範圍,有效數據的定義為每天佩戴感應器10小時以上。

聲音

我們應該從年輕時就意識到運動的好處,而當我們變老時,運動也應該繼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我們80歲的時候。

美國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UCSD)醫學院博士後 Aladdin Shadyab

端粒

端粒(Telomere)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 DNA 重複序列,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端粒、着絲粒和複製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端粒 DNA 是由簡單的 DNA 高度重複序列組成,端粒酶可用於給端粒 DNA 加尾,DNA 分子每次分裂複製,端粒就縮短一點(如岡崎片段),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激活凋亡機制,即細胞走向凋亡。所以端粒其長度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有絲分裂鍾」。(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TIME獨立報ScienceDailyUCSD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