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唐鳳:政務委員辦公室,像鼎泰豐的透明廚房

「有感」的政策,取決於部會實體內容、具體措施,而「開放政府」提供那層「透明的玻璃」,讓民眾安心,建立信賴感。
台灣

蔡英文率領的民進黨政府在去年5月20日就職時,最令外界意外的一起人事派令,莫過於延攬主導「開放政府」運動的唐鳳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跨部會政策協調事宜。在內閣制國家,這樣的職務稱為「不管部長」(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 位高權重,一般是由資深閣員主理;但唐鳳以35歲的年紀擔任不管部長,重點不在年紀,而在於專長,因此也被稱為「數位政務委員」。

唐鳳10月底加入林全內閣,轉眼已經3個月。進入政府工作後,回頭看自己在民間推動的「開放政府」運動,有什麼感受?政府的文官團隊能不能接受「開放政府」的新思維,從而創造新的作法?針對這些問題,唐鳳日前接受了端傳媒的專訪。

雖然稱「專訪」,但方式既不是面訪,也不是書面,而是非常「唐鳳風格」的「線上專訪」:首先參與訪問的記者都要註冊進入一個討論區,在8天的時間內提出問題,有些問題唐鳳直接回答,有些則要求辦公室人員協助作答,或者貼上以往受訪或演講內容連結做為參考。如果想對答案內容再提問,可以在討論區裏再提出,如此來來往往,更像一座協作平台。

從g0v到gov

首先,端傳媒問唐鳳,「從g0v到gov迄今」,感覺值得分享的「問題解決」案例是什麼?適不適應公務體系的文化?

唐鳳認為「電子競技選手的定位及輔導」議題處理過程,頗能代表自己的主張,一言以蔽之,就是「讓會議不要白開」。

她說,過去政府對於電子競技「算不算一種運動」、「該不該由體育署主管」這些問題,因為政府各部會想法不太一樣因而沒有結論。行政院針對此事,開過非常多次會,每一場會議的內容與進行方式,好像都一再回到原點。儘管放眼台灣周邊部分國家,大多在2006年、最晚到2010年,都已經討論出結果。

因為不確定「算不算運動」,所以電子競技選手面臨的許多問題,例如能不能服替代役?或是能不能像優秀圍棋選手一樣,由政府提供一個專門的課程;甚或在入學考試時加分,都很不確定。

唐鳳表示,上頭這些問題,不管是電子競技的定位、定義及主管機關等,在1個半月裏基本上都解決了,且只開了兩場會議,外加立法院一場公聽會。箇中關鍵就在於:「每一場會議接續上一場會議的結論」以及「逐字稿」。

在每一場會議開完之後,唐鳳團隊一定會把逐字稿公開在「PTT的八卦版」、「PTT的LoL版」、「巴哈姆特」、「Yahoo!電競」等,這可以使得非常多意見湧進來,許多看到逐字稿的網友,提供許多如「圍棋選手」及「籃球國手」過去處理的情況作為建議,這變成了下一場會議的材料。

上述方式可以跟社會對話,並快速地將討論收斂到一個結論,那就是:「電子競技」是一門「技藝」,電子競技的選手,是這一項技藝文化的「表演」跟「傳播者」,各部會都同意了這一件事,行政措施就可以往前走。

對於公務體系裏不同單位互動的問題,在這個案例裏看到的是:電競選手應該要怎麼歸類,牽涉到「文化部」跟「教育部」,教育部裏面也不是只有教育部,還有國教署、體育署,每一個部會都有自己決策的習慣。

因此唐鳳辦公室請相關部會共同開一次會,把會議打成逐字稿,將書面的簡報都上傳網絡,且在10天之內公開出來。在這10天中,承辦人員可以調任何資料,「三級機關看到二級機關的逐字稿,就知道他的長官到底承諾了什麼,他就不會一回頭突然間覺得要交辦的東西,跟當時談的東西不一樣,因為討論的紀錄都公開了。」

開放政府運動是盼深化民主體制

端傳媒接着問道:唐鳳所推動的「提升開會效率」與「議題對焦」的理念,當面對到政策背後的政治問題時,該怎麼辦?例如「一例一休」,或是「福島食品開放」這樣的爭議政策背後都有「政治問題」。政策凝聚共識和蒐集意見的過程,有辦法讓政治決策更能有理性的評估效應嗎?

「開放政府是不是與效率相衝突?」唐鳳認為,這是兩個層次中的第一個,而答案是「yes and no !」

首先,開放政府還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價值理念之上,民主本身就不是以追求最大程度的決策效率為目的。但唐鳳說,以往自己在民間創作的民主工具,放在台灣的目的,是要試驗一個讓公民社會的每一個人,可以往不同的方向走。先要把整體環境做到「大家雖不滿意但都可以接受」的狀況,來保持這一個社會最大程度的彈性或者最大程度的活力。

然而「開放政府」或者說是「民主政治」,是否一定沒有效率,或不利於問題的對焦與討論?

唐鳳認為這牽涉到開放政府的第二個理念——「參與」。就「確定爭點」、「盤點利害關係人」、把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細分出來,接下來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雖然可能不見得百分之百滿意),換句話說,「對焦」本來就是開放政府很重要的工作。

唐鳳認為「對焦」的目的在於「整理爭點」。不同的想法跟流派,還有可能說雖然不同意對方的價值觀,但是大家都對於一個具體實踐,都是願意的,就叫做「overlapping consensus(重疊共識)」。而後將每一個細的爭點,給它一個處理的時程,各方多聽一些別人的意見,事緩則圓,這是文化的一部分。

唐鳳認為,東亞文化裏原本就有 consensus 的成份,這本來只是少數的知識菁英中間有的consensus,但今天在民主化的環境下也都能夠有 consensus,這是台灣文化中值得珍惜的地方。

唐鳳強調,從過去的「兩岸服貿協議」,到現在「日本核災後食品進口」的紛擾可以看出,如果只追求施政效率,反而可能欲速則不達。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才是:「開放政府會不會沒辦法處理政策背後的政治考量?」

唐鳳認為,「政治」本就是「眾人的事」,沒有甚麼政策是沒有政治考量的。「開放政府」運動本來就是希望深化民主體制。當然,每個人所提出的意見或主張,或許都有個人、團體或黨派的考量在背後,都是有自利的,整合多元的「自利」形成所謂的公益.正是這個民主制度的價值,開放政府反而是讓這個過程,能涵容更多的「私利」,進而減少對立與衝突。

再者,即使這裏所說的「政治問題」,是國家所要面對的外交、國防或國家安全等,有一定保密必要的考量,開放政府的工作也不會與之衝突。例如許多國際談判的過程中,雖涉及機密,但是政府可以公開「為什麼我們要談判」、「談判的原則」,或者是「我們要爭取什麼」,及爭取這一個東西對於大家是否有意義,可以讓大家一起討論,因為這個本身不涉密,它是價值性或者是原則性的東西。好比如果台灣社會能夠先談出核災區食品的標準是不是應要設在「輻射零檢出」,政府進行外交談判的時候才比較有底氣。

如開放廚房讓民眾安心

既然帶着「開放政府」的意識進到行政院,端傳媒問,唐鳳自己評估在這樣的理念下,首先可以完成的目標是什麼?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唐鳳認為,開放政府對整個公務體系來說,是相當新的概念及做法,因此,
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開放政府的「近期目標」,應該是「意識」的建立。

目前唐鳳辦公室正在協助各部會建立「開放政府」的「專責窗口」,就類似部會現有的媒體聯絡人、國會聯絡人等窗口。未來希望各部會在推動政務時,思考到,是不是要開公聽會?決策過程及參考資訊是否足夠公開?有沒有利益關係人受到忽略?以及日後再檢討政策成敗的對象是否清楚?

在各部會推動「開放政府」,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端傳媒問。

對於自己辦公室和其他部會的關係,唐鳳有個很有趣的比喻:政務委員辦公室,像鼎泰豐的廚房。

這意思是客人到鼎泰豐或者設計為「開放廚房」的餐廳吃飯,可以透過玻璃牆欣賞到師傅們整潔的工作環境,加上18折小籠包的高超技巧,客人要放心的把菜放進口中享受,因為知道他們食物是在這麼乾淨的環境烹煮的,這是一種享受,再加上師傅們的手藝,兩件事同時具備才算是真正的享受。

唐鳳認為「有感」的政策,取決於部會實體的內容、具體的措施,而「開放政府」提供那層「透明的玻璃」,讓民眾安心,建立信賴感。

而現階段專責人員所扮演的角色,在於協助各機關將開放政府的精神於內部萌芽、發散,同時因應現代時勢的跨領域的方向,各部會的專責人員彼此之間也連結成一個團隊,協力支援,跨部會共同合作,降低「漏接」的可能性。

人民參與才能建立對政府信任

政府開放了,但乏人問津也是枉然。端傳媒因此問道:對於民眾主動使用及提案的培力,公部門可以怎麼做?有沒有指標可以衡量民眾的參與度?

唐鳳認為,「開放政府」的基本架構,首先是讓大家理解政府運作、讓更多人加入,檢視權責歸屬及執行成果。其中「透明」、「參與」、「課責」、「涵容多元」這些概念,在草根階層就可以實踐。例如「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就有權利去跟政府要資料,參與公共議題。

一些地方政府,例如台北市已經有「公民參與委員會」,他們的會議紀錄,也有用逐字稿傳上網以及直播;還有很多地方政府也有類似的制度設計。它讓原本沒有關心公共實務習慣的民眾,瞭解到參與的重要性,才可以從離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做起,這才是民主深化的方式,公民才不會受到煽動性言論的挑撥,而養成難以就事論事的惡性狀態。

其中最重要的「信任」問題,要透過人民一次一次的「參與」,理解政府的運作,知道意見會被討論,得到的結論如何執行可以被追蹤,自然就會建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另一方面,承擔開放政府工作的同仁,也必須培養轉譯、記錄及主持的能力,參與才有品質,也才能涵容最多數的意見,溝通時要注意「議程設定」、「逐字記錄」、「專業主持人」的重要性。

從這個角度看,平台流量的「分析檢討」,是資訊專業上值得去做的事,但「衝流量」不會是開放政府追求的目標,「網絡造神」或「塑造網紅」當然更不會是。

社群力量不容小覷

唐鳳辦公室日前在「PTT」(台灣最大的電子布告欄)上po了一則徵人啟事:「徵求對『開放政府』有興趣的公務員鄉民」。端傳媒問:這是唐鳳的主意嗎?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徵到人了嗎?

唐鳳說,在PTT上徵求的是負責部會政策的公眾諮詢,由於希望由文官擔任,再加上如果能找到平日就有上網習慣的人,這樣的人的工作動機,比被長官指派擔任要強大的多。

PPT徵人的原因,主要希望可以提供給真的想投入這個工作的人一個媒合的機會,而不是被動的等長官找人。以「PTT八卦版」而言,上面有9成的廢文和1成具有影響力的文章會被轉到其他平台。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等許多社會運動裏,不僅展現社群力量,也影響了後來越來越多社群的興起,在各自關注的議題上,發揮影響力。

再者,公務機關階級森嚴,次長雖然能夠自己找人,但他永遠不會有機會去找到一個四級機關的資深鄉民。

這一波報名,表示有興趣的鄉民朋友約25人,當中已經有一位鄉民公務員媒合成功,順利被他的副首長或資訊長指派為該部會的開放政府的專職聯絡人。未來部會次長提供資訊,開放政府窗口學着用,就能讓部會裏的所有同仁,都了解開放政府的好處。如果基層承辦人能夠發現,公開資料後,網絡上幫政府講話的人變多了,需要滅火的事情變少了,這才是整個開放政府的意義。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7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DrJamesLee李光輝醫師表示:

    有效溝通、精準公開

  2. 樓上那位應該是機器人吧

  3. 能兼顧戰時所需兵力編制職能的民間專長,本來就應該就可以有個可以對照軍職專長的正式證照,但是如果是無法應對軍中戰時編制的民間專長的狀況,應該就需要再考量下。
    "第 四 章 替代役
    第 24 條
    在國防軍事無妨礙時,以不影響兵員補充、不降低兵員素質、不違背兵役公平前提下,得實施替代役。
    各種專長人員,應優先滿足國防需求,基於國防軍事需要,行政院得停止辦理一部或全部替代役徵集。"
    P.S. 男女平等究竟何時才會落實到兵役法,並且溯及以往,包含比如說女性或許可以服長照服務的替代役。
    第 1 條
    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
    第 3 條
    男子年滿十八歲之翌年一月一日起役,至屆滿三十六歲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稱為役齡男子。但軍官、士官、志願士兵除役年齡,不在此限。
    男子年滿十五歲之翌年一月一日起,至屆滿十八歲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稱為接近役齡男子。

  4. 您好 PPT應為PTT之誤,還請更正。

    1. 讀者您好:已修改,謝謝指正。

  5. 感謝報導。一處澄清:「唐鳳隨林全內閣上任,轉眼已經8個月」應作「唐鳳10月底加入林全內閣,轉眼已經3個月」。

    1. 唐政委您好:謝謝您的留言與指正,已修改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