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唐凤:政务委员办公室,像鼎泰丰的透明厨房

“有感”的政策,取决于部会实体内容、具体措施,而“开放政府”提供那层“透明的玻璃”,让民众安心,建立信赖感。
台湾

蔡英文率领的民进党政府在去年5月20日就职时,最令外界意外的一起人事派令,莫过于延揽主导“开放政府”运动的唐凤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负责跨部会政策协调事宜。在内阁制国家,这样的职务称为“不管部长”(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 位高权重,一般是由资深阁员主理;但唐凤以35岁的年纪担任不管部长,重点不在年纪,而在于专长,因此也被称为“数位政务委员”。

唐凤10月底加入林全内阁,转眼已经3个月。进入政府工作后,回头看自己在民间推动的“开放政府”运动,有什么感受?政府的文官团队能不能接受“开放政府”的新思维,从而创造新的作法?针对这些问题,唐凤日前接受了端传媒的专访。

虽然称“专访”,但方式既不是面访,也不是书面,而是非常“唐凤风格”的“线上专访”:首先参与访问的记者都要注册进入一个讨论区,在8天的时间内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唐凤直接回答,有些则要求办公室人员协助作答,或者贴上以往受访或演讲内容连结做为参考。如果想对答案内容再提问,可以在讨论区里再提出,如此来来往往,更像一座协作平台。

从g0v到gov

首先,端传媒问唐凤,“从g0v到gov迄今”,感觉值得分享的“问题解决”案例是什么?适不适应公务体系的文化?

唐凤认为“电子竞技选手的定位及辅导”议题处理过程,颇能代表自己的主张,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会议不要白开”。

她说,过去政府对于电子竞技“算不算一种运动”、“该不该由体育署主管”这些问题,因为政府各部会想法不太一样因而没有结论。行政院针对此事,开过非常多次会,每一场会议的内容与进行方式,好像都一再回到原点。尽管放眼台湾周边部分国家,大多在2006年、最晚到2010年,都已经讨论出结果。

因为不确定“算不算运动”,所以电子竞技选手面临的许多问题,例如能不能服替代役?或是能不能像优秀围棋选手一样,由政府提供一个专门的课程;甚或在入学考试时加分,都很不确定。

唐凤表示,上头这些问题,不管是电子竞技的定位、定义及主管机关等,在1个半月里基本上都解决了,且只开了两场会议,外加立法院一场公听会。个中关键就在于:“每一场会议接续上一场会议的结论”以及“逐字稿”。

在每一场会议开完之后,唐凤团队一定会把逐字稿公开在“PTT的八卦版”、“PTT的LoL版”、“巴哈姆特”、“Yahoo!电竞”等,这可以使得非常多意见涌进来,许多看到逐字稿的网友,提供许多如“围棋选手”及“篮球国手”过去处理的情况作为建议,这变成了下一场会议的材料。

上述方式可以跟社会对话,并快速地将讨论收敛到一个结论,那就是:“电子竞技”是一门“技艺”,电子竞技的选手,是这一项技艺文化的“表演”跟“传播者”,各部会都同意了这一件事,行政措施就可以往前走。

对于公务体系里不同单位互动的问题,在这个案例里看到的是:电竞选手应该要怎么归类,牵涉到“文化部”跟“教育部”,教育部里面也不是只有教育部,还有国教署、体育署,每一个部会都有自己决策的习惯。

因此唐凤办公室请相关部会共同开一次会,把会议打成逐字稿,将书面的简报都上传网络,且在10天之内公开出来。在这10天中,承办人员可以调任何资料,“三级机关看到二级机关的逐字稿,就知道他的长官到底承诺了什么,他就不会一回头突然间觉得要交办的东西,跟当时谈的东西不一样,因为讨论的纪录都公开了。”

开放政府运动是盼深化民主体制

端传媒接着问道:唐凤所推动的“提升开会效率”与“议题对焦”的理念,当面对到政策背后的政治问题时,该怎么办?例如“一例一休”,或是“福岛食品开放”这样的争议政策背后都有“政治问题”。政策凝聚共识和搜集意见的过程,有办法让政治决策更能有理性的评估效应吗?

“开放政府是不是与效率相冲突?”唐凤认为,这是两个层次中的第一个,而答案是“yes and no !”

首先,开放政府还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价值理念之上,民主本身就不是以追求最大程度的决策效率为目的。但唐凤说,以往自己在民间创作的民主工具,放在台湾的目的,是要试验一个让公民社会的每一个人,可以往不同的方向走。先要把整体环境做到“大家虽不满意但都可以接受”的状况,来保持这一个社会最大程度的弹性或者最大程度的活力。

然而“开放政府”或者说是“民主政治”,是否一定没有效率,或不利于问题的对焦与讨论?

唐凤认为这牵涉到开放政府的第二个理念——“参与”。就“确定争点”、“盘点利害关系人”、把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细分出来,接下来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虽然可能不见得百分之百满意),换句话说,“对焦”本来就是开放政府很重要的工作。

唐凤认为“对焦”的目的在于“整理争点”。不同的想法跟流派,还有可能说虽然不同意对方的价值观,但是大家都对于一个具体实践,都是愿意的,就叫做“overlapping consensus(重叠共识)”。而后将每一个细的争点,给它一个处理的时程,各方多听一些别人的意见,事缓则圆,这是文化的一部分。

唐凤认为,东亚文化里原本就有 consensus 的成份,这本来只是少数的知识菁英中间有的consensus,但今天在民主化的环境下也都能够有 consensus,这是台湾文化中值得珍惜的地方。

唐凤强调,从过去的“两岸服贸协议”,到现在“日本核灾后食品进口”的纷扰可以看出,如果只追求施政效率,反而可能欲速则不达。

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才是:“开放政府会不会没办法处理政策背后的政治考量?”

唐凤认为,“政治”本就是“众人的事”,没有什么政策是没有政治考量的。“开放政府”运动本来就是希望深化民主体制。当然,每个人所提出的意见或主张,或许都有个人、团体或党派的考量在背后,都是有自利的,整合多元的“自利”形成所谓的公益.正是这个民主制度的价值,开放政府反而是让这个过程,能涵容更多的“私利”,进而减少对立与冲突。

再者,即使这里所说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所要面对的外交、国防或国家安全等,有一定保密必要的考量,开放政府的工作也不会与之冲突。例如许多国际谈判的过程中,虽涉及机密,但是政府可以公开“为什么我们要谈判”、“谈判的原则”,或者是“我们要争取什么”,及争取这一个东西对于大家是否有意义,可以让大家一起讨论,因为这个本身不涉密,它是价值性或者是原则性的东西。好比如果台湾社会能够先谈出核灾区食品的标准是不是应要设在“辐射零检出”,政府进行外交谈判的时候才比较有底气。

如开放厨房让民众安心

既然带着“开放政府”的意识进到行政院,端传媒问,唐凤自己评估在这样的理念下,首先可以完成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唐凤认为,开放政府对整个公务体系来说,是相当新的概念及做法,因此,
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开放政府的“近期目标”,应该是“意识”的建立。

目前唐凤办公室正在协助各部会建立“开放政府”的“专责窗口”,就类似部会现有的媒体联络人、国会联络人等窗口。未来希望各部会在推动政务时,思考到,是不是要开公听会?决策过程及参考资讯是否足够公开?有没有利益关系人受到忽略?以及日后再检讨政策成败的对象是否清楚?

在各部会推动“开放政府”,有没有什么困难呢? 端传媒问。

对于自己办公室和其他部会的关系,唐凤有个很有趣的比喻:政务委员办公室,像鼎泰丰的厨房。

这意思是客人到鼎泰丰或者设计为“开放厨房”的餐厅吃饭,可以透过玻璃墙欣赏到师傅们整洁的工作环境,加上18折小笼包的高超技巧,客人要放心的把菜放进口中享受,因为知道他们食物是在这么干净的环境烹煮的,这是一种享受,再加上师傅们的手艺,两件事同时具备才算是真正的享受。

唐凤认为“有感”的政策,取决于部会实体的内容、具体的措施,而“开放政府”提供那层“透明的玻璃”,让民众安心,建立信赖感。

而现阶段专责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协助各机关将开放政府的精神于内部萌芽、发散,同时因应现代时势的跨领域的方向,各部会的专责人员彼此之间也连结成一个团队,协力支援,跨部会共同合作,降低“漏接”的可能性。

人民参与才能建立对政府信任

政府开放了,但乏人问津也是枉然。端传媒因此问道:对于民众主动使用及提案的培力,公部门可以怎么做?有没有指标可以衡量民众的参与度?

唐凤认为,“开放政府”的基本架构,首先是让大家理解政府运作、让更多人加入,检视权责归属及执行成果。其中“透明”、“参与”、“课责”、“涵容多元”这些概念,在草根阶层就可以实践。例如“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就有权利去跟政府要资料,参与公共议题。

一些地方政府,例如台北市已经有“公民参与委员会”,他们的会议纪录,也有用逐字稿传上网以及直播;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也有类似的制度设计。它让原本没有关心公共实务习惯的民众,了解到参与的重要性,才可以从离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做起,这才是民主深化的方式,公民才不会受到煽动性言论的挑拨,而养成难以就事论事的恶性状态。

其中最重要的“信任”问题,要透过人民一次一次的“参与”,理解政府的运作,知道意见会被讨论,得到的结论如何执行可以被追踪,自然就会建立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另一方面,承担开放政府工作的同仁,也必须培养转译、记录及主持的能力,参与才有品质,也才能涵容最多数的意见,沟通时要注意“议程设定”、“逐字记录”、“专业主持人”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看,平台流量的“分析检讨”,是资讯专业上值得去做的事,但“冲流量”不会是开放政府追求的目标,“网络造神”或“塑造网红”当然更不会是。

社群力量不容小觑

唐凤办公室日前在“PTT”(台湾最大的电子布告栏)上po了一则征人启事:“征求对‘开放政府’有兴趣的公务员乡民”。端传媒问:这是唐凤的主意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征到人了吗?

唐凤说,在PTT上征求的是负责部会政策的公众谘询,由于希望由文官担任,再加上如果能找到平日就有上网习惯的人,这样的人的工作动机,比被长官指派担任要强大的多。

PPT征人的原因,主要希望可以提供给真的想投入这个工作的人一个媒合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的等长官找人。以“PTT八卦版”而言,上面有9成的废文和1成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会被转到其他平台。洪仲丘事件、太阳花运动等许多社会运动里,不仅展现社群力量,也影响了后来越来越多社群的兴起,在各自关注的议题上,发挥影响力。

再者,公务机关阶级森严,次长虽然能够自己找人,但他永远不会有机会去找到一个四级机关的资深乡民。

这一波报名,表示有兴趣的乡民朋友约25人,当中已经有一位乡民公务员媒合成功,顺利被他的副首长或资讯长指派为该部会的开放政府的专职联络人。未来部会次长提供资讯,开放政府窗口学着用,就能让部会里的所有同仁,都了解开放政府的好处。如果基层承办人能够发现,公开资料后,网络上帮政府讲话的人变多了,需要灭火的事情变少了,这才是整个开放政府的意义。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DrJamesLee李光輝醫師说道:

    有效溝通、精準公開

  2. 樓上那位應該是機器人吧

  3. 能兼顧戰時所需兵力編制職能的民間專長,本來就應該就可以有個可以對照軍職專長的正式證照,但是如果是無法應對軍中戰時編制的民間專長的狀況,應該就需要再考量下。
    "第 四 章 替代役
    第 24 條
    在國防軍事無妨礙時,以不影響兵員補充、不降低兵員素質、不違背兵役公平前提下,得實施替代役。
    各種專長人員,應優先滿足國防需求,基於國防軍事需要,行政院得停止辦理一部或全部替代役徵集。"
    P.S. 男女平等究竟何時才會落實到兵役法,並且溯及以往,包含比如說女性或許可以服長照服務的替代役。
    第 1 條
    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
    第 3 條
    男子年滿十八歲之翌年一月一日起役,至屆滿三十六歲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稱為役齡男子。但軍官、士官、志願士兵除役年齡,不在此限。
    男子年滿十五歲之翌年一月一日起,至屆滿十八歲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稱為接近役齡男子。

  4. 您好 PPT應為PTT之誤,還請更正。

    1. 讀者您好:已修改,謝謝指正。

  5. 感謝報導。一處澄清:「唐鳳隨林全內閣上任,轉眼已經8個月」應作「唐鳳10月底加入林全內閣,轉眼已經3個月」。

    1. 唐政委您好:謝謝您的留言與指正,已修改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