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中國「禁韓令」是擋住韓劇產業走向未來的障礙?

儘管韓國影劇在中國都被叫停,中國觀眾的熱情卻並未冷卻,韓國娛樂業就是如此讓他們著魔。

特約撰稿人 鍾樂偉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1-12

圖為2016年6月18日,韓星演唱會上,歌迷歡呼打氣。
圖為2016年6月18日,韓星演唱會上,歌迷歡呼打氣。

【編者按】在《2016年韓劇回顧:男神育成與電視台收視之爭》一文中,作者鍾樂偉就韓劇的製作特色及三大電視台與收費電視台的競爭作出討論。原本韓國影劇將在2017年繼續大展拳腳,無奈突然之間因為薩德,韓國影劇不得不退守本土,面對中國市場一時毫無對策。本篇文章鍾樂偉將繼續討論韓劇在衝出韓國之後,將如何配合國外新資金的流入與放送地的管制,調整出新的拍攝製作模式。

製作劇集模式的轉變

2016年韓國多大電視台一共製作了90多部電視劇,找來著名編劇創作新劇本當然是最有收視保證的一種辦法,但畢竟時段與播放時間眾多,一位編劇一年勉強只能最多編製1至2部劇集。因而,為了繼續源源不絕製作各種新式韓劇,劇集製作公司便轉向一些已在網上發表的網絡人氣小說,抑或是在網絡已累積了一定口碑的韓國網絡漫畫(韓國稱為「Webtoon」),作創作藍本,把故事重新改編成劇集在電視台上播出,這正是2016年不少韓劇製作發展出的新方向。

大部分韓劇懂得運用韓劇多年來「賴以維生」的製作「邊拍邊播」特色,增加引人入勝的效果。如今卻因為要迎合新冒起的中國大陸市場規格需要,慢慢改變。

韓國這種「一材多用(One-source-multi-use)」的文化內容跨平台共用的合作模式,從2012年開始已出現了一段日子。以那些已在網絡空間上取得不少人氣的文化內容,再轉化成劇集模式播出,對不少電視台而言這種取源方式越來越受歡迎,原因是這些文化內容已具備了一定的收視保證,如2014年 tvN 改編了著名韓國網絡漫畫《未生》成同名劇集播出,借漫畫名氣吸引觀眾追看劇集版本,《未生》獲得空前成功,吸引了電視台擴大這種形式的合作。

這種網絡作品(小說與漫畫)改編的例子在2016年比比皆是,如 tvN 的《奶酪陷阱》、《打架吧鬼神》與《灰姑娘與四騎士》;KBS 的《鄰家律師趙德浩》與《雲畫的月光》;MBC 的《好運羅曼史》與《Goodbye Mr. Black》等等,都是從已在網絡上引起不少迴響的文本,修改成劇集劇本後再拍成韓劇的例子。雖然這類劇集的最終收視率未如網絡討論般熱烈,但為了推動這種有助韓流文本跨界別的正面合作趨勢,看來這類新發展模式在來年將會越來越普遍,甚至連如 SBS 的《步步驚心:麗》般的從中國網絡小說裏賣下版權,再翻譯拍成韓劇版本的中韓跨國合作,在近年中韓流行文化圈互為影響甚深的情況下,可以預計合作亦會更加白熱化。

事前製作與限韓令

今年不少韓劇因為其製作班底與採用了大量新置入的電腦特別效果,製作成本過千萬水平的韓劇比2015年的還要多。由於未能節流之下只能選擇開源,現在大部分韓劇製作公司都會為了遷就廣告市場需要,在劇本編寫與角色選定時略為多從商業贊助者的角度考慮。但面對着天文數字的製作開支,韓劇市場也不得不更一邊倒,把資金支援大舉投向中國內地市場開發,令韓劇製作模式也陸續受中國市場影響的程度加深。當中,事前製作就是2016年韓劇一大市場調節措施。

一直以來,大部分韓國製作的電視劇都是一樣,懂得運用韓劇多年來「賴以維生」的製作「邊拍邊播」特色,把劇情的彈性都以本地觀眾為依歸,增加引人入勝的效果。可是,這種多年來韓劇習以為常,並以此贏盡亞洲電視劇市場的製作方式,卻因為要迎合新冒起的中國大陸市場規格需要,慢慢改變。

中國內地的廣電局一直要求海外劇集必須先把劇集的一大部分內容,送往該單位進行內容審查,一般時間長達數個月左右,才會有審查結果。依據韓劇昔日的製作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中國內地有關部門的要求。

過去數年間,中國大陸成了韓劇最主要出口的市場,一套劇集的同步放映版權,可高至接近$100-$200萬港幣一集。迄今為止,據中國內地媒體報導,最高價出口至中國內地的劇集,暫時是2016年 KBS 的《太陽的後裔》,一集版權費約是 $25萬美金 (即約港幣 $194萬),可見中國內地電視台與視頻網站對韓劇大灑金錢的投資,一方面為了韓劇提供了開源機會,但同時亦因為要進入中國市場,獲得內地廣電局通過事先審批,便成了當中中韓合作的關鍵因素。

中國內地的廣電局一直要求海外劇集必須先把劇集的一大部分內容,送往該單位進行內容審查,一般時間長達數個月左右,才會有審查結果。依據韓劇昔日的製作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中國內地有關部門的要求。所以,為了打入中國內地市場,不少韓國電視台便選擇一改「邊拍邊播」的製作劇集方式,以迎合中國市場的需要。

調節成「事前製作」的韓劇新模式,看重中國市場的韓國傳統免費頻道最為積極。2016年多套韓劇,如 KBS 的《太陽的後裔》、《任意依戀》與《花郎》;SBS 的《步步驚心:麗》與仍在與中國內地市場洽談中的《師任堂》,還有 tvN 的《灰姑娘與四騎士》與《明星伙伴》,都是100%的「先拍後播」,並能同步在中國市場播放的新式製作韓劇。

可是,除了《太陽的後裔》以外,其他「事前製作」韓劇的收視率都是「全軍覆沒」般獲得悲慘的結果。《任意依戀》與《步步驚心:麗》的最高收視率只有11-12%,tvN的《灰姑娘與四騎士》與《明星伙伴》更低至只有3.9% 與2.2%。可見《太陽的後裔》的一次成功,根本不能歸納成是因為「先拍後播」的模式有其絕對成功價值,而直接把「事前製作」與「成功劇集」輕易地劃上等號,這只是「倒果為因」的錯誤判斷。

2017年的頭半年也許就是合適時機,讓未能打進中國市場的韓劇製作公司可作短期性檢討,審視「事前製作」對韓劇市場影響的利弊之餘,亦可從多套以「半事前製作」(如 tvN 的《鬼怪》) 的成功韓劇經驗裏取經。

當然,「事前製作」最終的考慮也是為了「討好」中國內地政府部門的要求,才被迫調節製作的「權宜之計」而已。隨着2016年下半年起有傳中國的廣電總局,知會國內大小電視台,因韓國政府在不理會中國的強力反對下,仍然堅持在國內設置由美國提供的反導彈系統(稱為「薩特系統」)。作為懲罰性報復,廣電總局便決定暫停一切與韓國娛樂界的合作,下達對韓流的「封殺令」後,不少本來正計劃在中國內地電視台播出的韓劇,也與一些在洽談合作的劇集,也被一一叫停。

既然「事前製作」不能是收視保證,只是在財政上有助減輕韓劇製作負擔的辦法之一,況且如今中國內地政府的「限韓令」正破壞這種融資可能性,2017年的頭半年也許就是合適時機,讓未能打進中國市場的韓劇製作公司可作短期性檢討,審視「事前製作」對韓劇市場影響的利弊之餘,亦可從多套以「半事前製作」(如tvN的《鬼怪》) 的成功韓劇經驗裏取經。而且,今天不少韓國娛樂企業的股份擁有權都受內地資金控制,「限韓令」長遠來說也只會反過來影響中國資金在韓國市場投資的景況。當意識到問題所在時,經深思調節後的新韓劇製作模式,亦會對長遠中韓娛樂文化合作,帶來真正互惠互利的好處。

韓劇《任意依戀》。
韓劇《任意依戀》。

封殺合作致兩敗俱傷

近年中韓娛樂產業間實際合作利潤、潛在商機與共生經濟效益,已超越任何一個國家能為韓流帶動出的整體貿易數字。而今天中韓文化娛樂事業的「唇齒相依」的關係,倘若中國內地政府機關繼續以「限韓令」來作報復韓國政府外交的手段,難保延伸的影響網,將會甚至波及在韓國投資的中國企業業務,反過來說只會為國內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得不償失。

數今天不少韓國規模較大的娛樂企業,它們的股權或控制權,或多或少都與中國投資者拉上關係,衝擊中韓間的在韓流商貿中的來往,反過來也會影響中國市場的發展。現時,大批中國內地企業已一躍而成為不少韓國娛樂圈財閥的投資者。按韓國《東亞日報》的調查,現時韓國國內 23 家最大規模的上市娛樂企業,當中的 15 家都是中國內地資金作為主要的投資者,甚至是企業的大股東。另外,早前宣布因合約期約滿,決定離開舊經理人公司的韓國人氣組合「BEAST」,也表示將會轉向加盟一間擁有中國內地資金背景的新娛樂公司。再加上韓國一大唱片製作發行公司 LOEN 娛樂,其新企業東主 Kakao 的業務,也是深受中資背後的影響。因而,萬一這些企業的盈利受「限韓令」影響,倒過來看對中國的海外資金投資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不少中國內地電視台也邀請韓國製作公司的技術人員,親自前到中國內地教授如何製作節目,從而直接地從韓流高超的拍攝與製作技術中取經,提高內地劇集與綜藝節目的質素,這也是中韓間就韓流交流裏,對中國電視台的好處。

情況就如於2016年製作出震撼了整個亞洲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它的背後製作韓國企業「Next Entertainment World(簡稱NEW)」,其實資金第二大來源也是來自一家叫「華策影視」的中國內地企業,而當中華策影視又與不少中國內地網絡視頻企業,如百度、小米與愛奇藝,擁有千絲萬縷的股權關係,因而,雖然 NEW 能夠於2016年製作出《太陽的後裔》與打破不少地區票房紀錄的電影《屍殺列車》,但其在韓國股票市的的股價卻在電影開幕後連續 8 天間不斷下跌,從 7 月 22 日(電影於 7 月 20 日開幕)的 15,500 韓圜,跌至8月3日收市的 12,050 韓圜,其後下半年間更一直維持在11,500韓圜的低水平狀態,可見「限韓令」對 NEW 背後的中資勢力在韓國發展的影響,實在只有負面。

另外,有些韓國娛樂企業也嘗試以「另類」方式,在「限韓令」全面封殺韓娛打入中國內地市場之際,找出其灰色地帶,以圖維持着雙方的合作。就如2016年才成立,並由韓國一大娛樂財閥 CJ E&M 控制的劇集及電影製作子公司「Studio Dragon」,便曾嘗試以合資模式與中國內地的湖南衛視與天娛傳媒共同發展合拍劇《相愛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換》。雖然劇集還是能於11月正式啟播,滿以為找到了突破空間,但卻料不到最終中國內地還是要求撤換原來參與劇集演出的韓星劉寅娜,使劇集最終卻只變成一套以韓方資金參與,卻未有一位韓星出演的「合拍劇」,大失原意。

「限韓令」之下,雖然官方引入韓劇與邀請韓星作表演的安排已被叫停,但2016年中國內地網民對韓流文化內容的熱情卻不跌反升,「百度指數」中「韓劇」的搜尋與討論,仍大比數上多於「美劇」與「日劇」,可見「限韓令」根本無能力阻韓流文化入侵中國內地,從而降低觀眾對韓娛節目的熾熱追求。況且,回看初衷,就算是花上大天價引入韓劇與綜藝節目的版權,不少中國內地電視台也能邀請韓國製作公司的技術人員,親自前到中國內地教授如何製作節目,從而直接地從韓流高超的拍攝與製作技術中取經,提高內地劇集與綜藝節目的質素,這也是中韓間就韓流交流裏,對中國電視台的好處。所以,對韓流下「封殺令」,對中韓雙方而言,也只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實為不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