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一年吃掉了1500萬公斤:牛油果為什麼讓中國人瘋狂

從秋葵、羽衣甘藍到牛油果,「國際合作」是如何促成了一個又一個中國餐桌神話?

端傳媒記者 誾睿悅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1-06

一年吃掉了1500萬公斤:牛油果為什麼讓中國人瘋狂。
一年吃掉了1500萬公斤:牛油果為什麼讓中國人瘋狂。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靈山縣的果農黃仲文有一種強烈的預感,牛油果將為他帶來更多的財富。

2016年初,他從泰國批發進口了大量的牛油果果核,在自己的農場開闢了一百畝的土地,將果核栽下。不到三個月,這些果核就長成了30釐米至50釐米的果苗,遠望過去一片綠油油,生機勃勃。

黃仲文將這些果苗在淘寶網上出售,按品種和高矮不一,售價從每株38元到125元人民幣不等,銷量極佳,短短几個月就賣出了幾千株。買家大多來自中國的南方,例如廣東、四川和雲南,他們會繼續培育這些果苗,待2年到5年之後,苗長成樹,結出果實,走向市場。

牛油果目前在中國受到全民追捧,是名副其實的明星水果。它的消費量在幾年之間暴增了幾百倍。2011年,牛油果在中國的進口量只有3.18萬公斤;而到了2016年,業內預估進口量將達到1500萬公斤——這種原本對中國消費者來講格外陌生的綠色果實,廣泛地出現在超市海報、美食節目、生活方式雜誌和微信朋友圈中,成為飲食潮流。

「如果有1%的中國人願意消費我們的牛油果,對我們來說便是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但直至2016年,中國市場上的牛油果依然是100%進口,來自墨西哥、秘魯和智利等國家。如黃仲文一樣的中國農民自然不甘心將這塊巨大的市場拱手讓給大洋另一端的水果進口商。黃仲文已經決定,開闢更多的土地,培育牛油果,與世界競逐。

「餐桌新寵」

「中國對所有蔬果來說都是一個有意思的市場,」秘魯牛油果種植者協會的總經理阿圖羅·梅迪納(Arturo Medina)公開表示,「如果有1%的中國人願意消費我們的牛油果,對我們來說便是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過去十年,全球牛油果消費市場曾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北美、歐洲、日本。但這些市場的需求日趨飽和,增長陷入遲緩,世界主要的牛油果企業紛紛看中了中國市場的潛力。

但要開發中國市場,就要從零開始。中國沒有種植和食用牛油果的歷史。儘管在上世紀60年代,時任總理的周恩來訪問非洲回國時,帶回了當地的牛油果種子,並交給雲南省種植。之後,中國政府也在具有熱帶蔬果種植條件的海南島試種牛油果,但都沒有發展成可售出的規模。對這種「外表皺巴巴,切開油膩膩」的水果,中國人一竅不通,當時的推廣商也並沒有意識到中國是一個需要從零開始培育的市場。

2005年,中國對墨西哥開放對華准入,墨西哥牛油果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那裏的牛油果以哈斯(Hass)品種為主,果實嬌小,要等熟到外皮變成黑色才能夠獲得類似奶油和堅果蓉的最佳口感。一開始,墨西哥牛油果企業建議中國消費者「直接生吃」,以享受「濃郁可口的奶香味」,結果是大多數消費者都無法接受生吃的厚重感。直至現在,哈斯都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牛油果品種,卻未能在中國一炮而紅。

北京高端超市BHG的一位理貨員告訴端傳媒,幾年以前,客人們對牛油果幾乎還是一無所知,曾有顧客指着貨架上的牛油果問,「這是一顆手雷嗎?」

這位理貨員介紹,在當時最受歡迎的進口水果是美國甜橙、台灣鳳梨和新西蘭奇異果,它們色彩鮮豔、口感鮮甜、水分充足,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高昂的價格也是牛油果最初被拒絕在市場之外的主要原因。直到2016年1月初,中國進口牛油果的關税率還在25%,另有13%至17%的增值税,總税率接近40%,而進口水果的平均關税僅10%。牛油果漂洋過海,還有昂貴的運輸和保鮮成本,經採摘、殺菌、冷鏈包裝後,要通過20至30天的貨運、送至中國海關報關,有的還要經過幾天的催熟,之後才可上市。

2005年,牛油果只能在上海的高檔商場買到,80元人民幣一斤。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國門大開,牛油果卻也要賣到20多元一顆。

那時,牛油果的受眾大多是在華生活的外國人,當年牛油果商針對中國市場的推廣活動更是鬆鬆散散,不成規模,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統一,鱷梨、油梨、樟梨……這些都讓牛油果在進入中國將近7年之後仍然默默無聞。

「人家都是要健康的。中國污染這麼嚴重,要吃一些營養的東西。」

轉折發生在2014年。經過四年的漫長商務談判之後,智利拿到向中國出口牛油果的准入證,來勢洶洶:在亞洲國際水果蔬菜展覽會上設立展位,去各大零售網點進行推廣促銷,還舉辦一系列美食講座,請上海和廣州的廚師來介紹牛油果在美食佳餚中的角色。在獲得准入的前兩個月內,智利一口氣向中國出口了528噸哈斯牛油果。

中國進口墨西哥牛油果的關税下降至10%。2015年墨西哥牛油果增產35%,市場供應量充足。圖為墨西哥農民在果園採收牛油果。
中國進口墨西哥牛油果的關税下降至10%。2015年墨西哥牛油果增產35%,市場供應量充足。圖為墨西哥農民在果園採收牛油果。

接下來的一年,秘魯牛油果進入中國市場。秘魯與智利都和中國簽署了關税自貿協定,享受牛油果出口中國零關税的優惠。2016年,中國進口墨西哥牛油果的關税下降至10%。加上2015年墨西哥牛油果增產35%,市場供應量充足,牛油果在中國的價格逐漸下降,成為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水果。

據端傳媒記者在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蒐集的資料,按照不同品相,通常5元至15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顆。

現在中國的牛油果市場,南美三國墨西哥、秘魯和智利是頭三號貨源。其中墨西哥約佔60%,智利和秘魯分別佔據35%和15%。據食品產業網報導,2015年,智利全年向亞洲出口的牛油果,超過九成都到達了中國消費者的手上。

「一天一個牛油果,疾病遠離我」

南至深圳的社區超市裏,打着「低價」、「降血壓血脂」、「防癌」招牌的大幅牛油果海報吸引着以市民階層為主的顧客群體;北至哈爾濱的大型百貨商場中,手握牛油果、跳着熱情舞蹈的墨西哥女郎留住了過路人的腳步,並激起他們的好奇心。

更加接地氣的牛油果推廣活動在中國大陸逐漸鋪開。除了零售渠道的日常促銷,水果商開始與零售電商合作,從挑選到吃法,一點點教育消費者。大量的牛油果被生產企業免費派發至醫生和營養學家的手上,彼時網絡上出現各種對牛油果的功效介紹,它被商家譽為「水果之王」,具有「減肥、美容、改善哮喘、提供葉酸、防治高血壓」等功效。

「健康營養」成為中國消費者對牛油果最樸實的印象。「為什麼這麼火?」黃仲文對端傳媒記者說,「人家都是要健康的。中國污染這麼嚴重,要吃一些營養的東西。」

「要是不講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賣不出去,因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形似青色辣椒的秋葵被冠以「糖尿病剋星」、「植物黃金」、「綠色偉哥」等稱號。
形似青色辣椒的秋葵被冠以「糖尿病剋星」、「植物黃金」、「綠色偉哥」等稱號。

這和當年秋葵作為冷門蔬果打入中國主流市場的經歷類似。在2014年夏末秋初,一批「養生體」微信文章紛紛以秋葵為主角,大肆傳播其抗癌、降血脂、壯陽等一系列功效,一時間,形似青色辣椒的秋葵被冠以「糖尿病剋星」、「植物黃金」、「綠色偉哥」等稱號,保健品商家還開發出以秋葵為主角、號稱「無所不能」的保健品。以至於在2015年之後,媒體對秋葵的報導主要為「滅神」,告訴大家秋葵的功效沒那麼神奇,並且每到夏季(秋葵的產季)就要拿出來強調一次。

「牛油果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高,還有膳食纖維和鉀,這三個是中國人平時攝取不太多的,因此是有價值的,」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對端傳媒記者說,但是牛油果生食比較單一,「要是不講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賣不出去,因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一天一個牛油果,疾病遠離我」——牛油果在中國不僅走紅,它的流行緯度還從營養價值拓展至生活品質。只要是有關「牛油果怎樣吃才夠健康時尚」的文章,很容易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獲得高點擊量。它不僅代表健康,還與時尚、幸福感這些詞彙相聯結,社交價值由此大增。中文網絡媒體《好奇心日報》曾用牛油果為它的消費群體戲謔定位——「中產階級,具備常年牛油果的經濟實力,家中常備半個牛油果保存器」。

同時,因為「看臉」時代對食物外觀樣貌的高要求,一張張精美的網絡圖片中,牛油果通常作為主角,被盛放在極簡風格的餐具中,打成奶昔、做成蔬菜碗或與吐司雞蛋搭配。

國內的零售電商平台「天天果園」向端傳媒記者介紹,牛油果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那些接受新口味的白領和年輕家庭。在另一家電商平台「天貓」的深圳福田站,22元2只裝的牛油果銷量紀錄是37766份(截至2016年12月29日晚10時)。而一家中國的牛油果經銷商決定和世界最大的牛油果種植加工出口商之一Mission Produce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牛油果催熟庫,讓牛油果在完成跨越大洋的旅程之後,依然能夠擁有温潤的口感,從而抓住世界二大經濟體的消費者的味蕾。

「機會一年只有一次」

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球的流行,不可避免地影響着中國的消費市場。在中國一線、二線城市的超市和便利店,非濃縮還原果汁代替碳酸飲料佔據冷鮮櫃,堅果、能量棒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麥當勞在大陸和香港相繼推出沙拉菜單,台灣快餐品牌德克士在大陸推出以現磨咖啡和油切綠茶為招牌的新餐廳,甚至日清方便麪的也開始主動去除配方中的人工調味品,採用紅椒和番茄等天然成分調味。

圖為牛油果沙拉。
圖為牛油果沙拉。

在這一波健康消費浪潮之中,以生食或簡單料理等為主,以保留最大營養為關鍵的烹飪方法開始走紅,這和牛油果的流行相互迎合。沙拉是最早被波及的品類之一,從命名、食材到包裝,許多沙拉品牌都試圖向人們傳遞健康時尚概念——標註成分、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以及採用透明罐頭或可回收紙盒包裝,讓消費者一眼看出食材是否新鮮。

「中產階級,具備常年牛油果的經濟實力,家中常備半個牛油果保存器」

羽衣甘藍、芝麻菜、藜麥、亞麻籽等被打上健康標籤的外來食材被期待掀起一波和牛油果相仿的消費熱潮。這是一場餐桌之下的競爭。因為所有的進口蔬果,包括牛油果在內,進入中國都要經歷一套嚴格的檢疫程序。並且,檢疫機會只有一年一次,這些進口商必須把握機會,把最佳品質的蔬果展現給中國。否則只能來年再戰。

比如已經拿到「中國通行證」的智利牛油果,仍因為蟲害問題而不得不接受中國政府的要求,隔離三個受污染的產區,這幾乎覆蓋了85%用於出口的智利牛油果。即便是那些符合要求的牛油果,中國政府也要求必須通過冷鏈運輸,以防治蟲害。這讓智利的種植商非常無奈,因為熱帶牛油果的保存環境不能低於4℃到5℃,低温會對牛油果的品質造成損害。

黃仲文覺得,這是中國農戶的機會。他覺得國產牛油果的口感會更加新鮮、醇厚和柔軟,這是經過長時間運輸的進口牛油果無法比擬的。過去,他種植原產台灣的紅心火龍果、原產馬來西亞的菠蘿蜜,都獲得了成功。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產自新西蘭的牛油果將在2017年進入中國;而因為公開宣稱不支持美國和墨西哥貿易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墨西哥牛油果種植商公開表示未來將考慮將更多的產品銷往中國——大批的進口牛油果正在中國的海關外徘徊,中國本地種植的第一批牛油果也將進入收穫期。在2015年時增幅便已達到278%的中國牛油果市場,還能不能把這個從無到有到暴增的市場神話繼續下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