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的發明問世,迄今超過150年。這種石化產品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塑膠製品經久不壞,難以分解的特性,也成為海洋垃圾的主要來源。為了減少塑膠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日前公告新辦法,超過7萬家商店從2018年1月1日起不能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
但除了政府加強管制外,更有一些人試圖身體力行「無塑生活」。
不逞強的減塑運動
七年級(指1981~1990年出生者)女生洪平珊雙手捧着90公克的玻璃罐,小心翼翼地將玻璃罐內的發票、外包裝貼紙、一顆電池一一取出放上秤,看着顯示數字一共是228公克,她笑着說:「這是我8個月來製造的垃圾,要不是上週突然多出的一顆電池,重量本來還會更輕。」在朋友間早已是「無塑達人」的她,隨身自備餐具、購物袋、水壺早已經是身體力行的基本功,每週拍照記錄垃圾量上傳到部落格,更是3年多前開始挑戰「無塑生活」養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