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像獎導演對談:紀錄片提出真實的問題,是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客觀紀錄與倫理觀點的掙扎,三位紀錄片製作人如何細說鏡頭人物的故事?

【編者按】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在2016年推出「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Hong Kong Documentary Initiative),意在集合國際及香港的專業人材,推動與推廣香港紀錄片發展。拓展計劃當中的奧斯卡紀錄片大師班更邀來獲奧斯卡金像獎兩次提名的導演 James Longley,以及三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於2007年獲頒最佳紀錄片短片獎的導演 Thomas Lennon,一同來港出席連串紀錄片放映會及座談會,跟參與大師班的學生分享製作紀錄片的珍貴經驗。

James Longley與Thomas Lennon兩位導演在楊紫燁教授(Ruby Yang)主持引領,在座談會中道出影片背後的理念和拍攝時面對的掙扎、取捨,以及如何用紀錄片去說一個故事。
James Longley與Thomas Lennon兩位導演在楊紫燁教授(Ruby Yang)主持引領,在座談會中道出影片背後的理念和拍攝時面對的掙扎、取捨,以及如何用紀錄片去說一個故事。

以下為11月2日(三)「Storytelling for a Global Audience:Filming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reaching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座談會節錄翻譯,James Longley 與 Thomas Lennon 兩位導演在楊紫燁教授(Ruby Yang)主持引領,道出影片背後的理念和拍攝時面對的掙扎、取捨,以及如何用紀錄片去說一個故事。

Ruby Yang(R)︰首部執導紀錄片是以香港回歸為題的《風雨故園》,後與 Thomas Lennon 一同追蹤採訪拍攝安徽阜陽潁州地區的愛滋兒童,製作成《潁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2006),並以此作品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和多個國際獎項,另一合作影片作品《仇崗衛士》(The Warriors of Qiugang,2010)也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自2013年起獲香港大學邀請擔任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任教於新聞及傳播學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