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12月6日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承諾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職位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增加本土工作崗位的競選承諾再獲得支持:12月7日,全球最大電子產品組裝商、蘋果公司最主要生產商富士康(鴻海集團)發表聲明,指集團計劃在美國擴張,但具體投資規模尚在討論中。
關於擴大在美運營的潛在投資項目,我們正處於初步討論階段。潛在投資的規模尚未確定,我們將在集團高層與相關美國官員完成討論後披露計劃細節。這些計劃將基於雙方同意的事項。
富士康發出這段聲明前,多間媒體已在孫正義與特朗普會面的報導畫面中發現,孫正義手中的演示文稿出現了富士康的標誌和「70億美元」、「5萬新工作」的字樣。這些信息引發了富士康也將擴大美國投資的猜測,以及富士康隨後的回應。
儘管暫不確定富士康的具體投資規模,但這一聲明依然頗受關注。在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曾多次抨擊蘋果公司將生產線外包到其他國家,損害美國的工作機會,而富士康正是蘋果產品最主要的生產商。
我們要讓蘋果在這個國家而非其他國家生產電腦和其他產品。
蘋果外包生產線顯然基於商業考慮,這也令市場懷疑富士康在美擴大投資的可行性。根據研究機構 IHS 的統計,一部售價649美元的 iPhone 的零件成本約為224.8美元。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 Jason Dedrick 估計,在中國組裝這些零件的成本約為每部10美元,而在美國,這部分成本會因為勞動力價格上漲變成40美元。
兆豐國際分析師 Bill Tsai 也指出,「轉移生產線困難並且複雜」,因為這意味着僱傭勞工和搭建新的供應鏈。
BGC Partners 的分析師 Colin Gillis 表示,富士康主席郭台銘是「非常精明的商人,鑒於目前的氛圍和候任總統的情況,討論將製造業引入美國是非常合理的選擇」,不過 Gillis 預計富士康轉移到美國的會是低工資的組裝線,而非高技術含量的生產環節,並且會使用機器人來提高生產效率。
科技記者 Maya Kosoff 則認為,這只是特朗普「公關天賦」的又一次展示,「無論富士康是否會在美國進行重大投資,特朗普已經贏得支持者的眼球,而富士康也得到了有效的公關。」
為了兑現競選時的承諾,特朗普上週還以700萬美元的州税收豁免額度承諾,換得印第安納州開利冷氣公司(Carrier)保留1000多個工作崗位。儘管這一做法的長遠成效和合理性備受質疑,卻進一步鞏固了特朗普在工人階級中的好感度。
富士康
來源:華爾街日報、CNN、VanityFair